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序

回本書目錄

1.

余紹興辛巳。為葉表弟桷伯材集方六卷。前敘陰陽病脈證。次及所因之說。集註脈經。類分八十一門。方若干道。題曰依源指治。伯材在行朝。得書欲托貴人刊行。未幾下世遂已。淳熙甲午。復與友人湯致德遠。慶德夫。論及醫事之要。無出三因。辨因之初。無逾脈息。遂舉脈經曰。

白話文:

我於紹興辛巳年,為表弟葉桷伯材蒐集了《六卷方書》。書前論述了陰陽病脈証,接著探討了病因。書中注釋了《脈經》,按門類分為八十一類,共若干個方劑。書名為《依源指治》。伯材在朝中任職,收到此書後想託人刊行。不久伯材就去世了。淳熙甲午年,我又和友人湯致德遠、慶德夫探討醫學要領。醫學要領離不開三因,辨別病因首重脈象。因此我引用了《脈經》中的話。

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蓋以人迎候外因。氣口候內因。其不應人迎氣口。皆不內外因。儻識三因。病無餘蘊。故曰醫事之要。無出此也。因編集應用諸方。類分一百八十門。得方一千五十餘道。題曰三因極一病源論粹。或曰現行醫方山積。便可指示。何用此為。

白話文:

關元穴前方位十分之一處(關前穴)。是人命的主穴。左邊是人迎穴,右邊是氣口穴。因為人迎穴反應外因,氣口穴反應內因。如果人迎穴和氣口穴沒有反應,那麼病因就不在內外因。如果能瞭解這三個病因,那麼疾病就沒有遺留了。所以說醫術的要點就在於此。因此編纂了實用諸方,將其分為一百八十門類,得到了一千五十多種方劑。題目為《三因極一病源論粹》。有人說現行的醫方已有很多,直接指出即可,何必再用這本呢?

殊不知晉漢所集。不識時宜。或詮次混淆。或附會雜揉。古文簡脫。章旨不明。俗書無經。性理乖誤。庸輩妄用。無驗有傷。不削繁蕪。罔知樞要。乃辨論前人所不了義。庶幾開古賢之蹊徑。為進學之帡幪。使夫見月忘指可也。於是乎書。

白話文:

內容不知道是晉朝還是漢代所收集的。有些地方不合時宜。有的解釋次序混亂。有的則是牽強附會,混雜在一起。古文簡略脫節,章節主旨不清楚。通俗的書籍沒有依據經典,導致性理上出現錯誤。普通的人隨意使用,不僅無效反而可能有害。如果不刪減這些繁雜蕪雜的內容,就無法瞭解關鍵所在。於是,這裏討論前人沒有解釋清楚的意義,希望能開闢出一條理解古人智慧的道路,作爲學習上的指導,使得人們見到月亮而忘記手指(比喻不要拘泥於方法工具,而要理解最終的目的)。於是有了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