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六經所屬

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肩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下入齒縫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腨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循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行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衝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裹下,至氣衝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入膝臏中;下循䯒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大指間,出其端。

手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內,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交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挾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卻出,至目銳眥。

白話文:

六經所屬

手陽明經脈從大拇指和食指尖端開始,沿著手指外側向上走,經過合谷穴(拇指與食指之間),進入兩塊肌肉之間,沿著手臂外側向上,經過肘關節外側,再向上經過肩部外側前方,從鎖骨上方經過,進入鎖骨上窩(缺盆),與肺臟相連,向下通過橫膈膜,屬於大腸經。它的分支從鎖骨上窩向上走,經過頸部,穿過面頰,進入牙齒縫隙中,再出來,沿著嘴巴旁邊走,到達人中穴,左右交叉;左邊的經脈走向右側,右邊的經脈走向左側,最後到達鼻孔旁邊。

足太陰經脈從大拇指尖端開始,沿著大拇指內側的白色肌肉邊緣向上走,經過內踝前方,沿著脛骨後側向上,經過足厥陰經脈的前方,向上經過膝蓋內側前方,進入腹部,屬於脾經,與胃經相連,向上通過橫膈膜,經過咽喉,連接著舌根,散佈到舌下。它的分支從胃部分出,向上通過橫膈膜,到達心臟。

足陽明經脈從鼻部開始,經過鼻樑中間,向下沿著鼻翼外側走,進入上牙齒,再出來,沿著嘴巴旁邊走,環繞嘴唇,向下到達承漿穴,然後向上沿著下巴後方向下走,經過大迎穴,沿著頰車穴,經過耳前,經過客主人穴(耳上),沿著髮際,到達額頭。它的分支從大迎穴前方向下走,經過人迎穴,沿著喉嚨,進入鎖骨上窩,向下通過橫膈膜,屬於胃經,與脾經相連;它的直行部分從鎖骨上窩向下走,經過乳房內側,向下經過肚臍,到達氣衝穴;它的分支從胃的下端開始,沿著腹部向下走,到達氣衝穴匯合,向下經過髀關穴,到達伏兔穴下方,進入膝蓋骨內側,向下經過腿外側,到達足部,進入中指內側;它的分支在膝蓋下三寸處分出,向下進入大拇指內側,從大拇指尖端出來。

手厥陰經脈從胸部開始,連接著心包經,向下通過橫膈膜,聯繫著三焦經。它的分支沿著胸部走,經過脅肋部,在腋下三寸處,向上到達腋下,向下經過上臂內側,經過手太陰經和手少陰經之間,進入肘關節內側,向下經過前臂,經過兩條肌肉之間,進入手掌,沿著中指,從中指尖端出來;它的分支從手掌開始,沿著小指和無名指之間走,從指尖端出來。

手少陽經脈從小指和無名指尖端開始,向上走,經過兩指之間,沿著手腕外側,經過手臂外側兩塊骨頭之間,向上經過肘關節,沿著上臂外側,經過肩部,經過足少陽經的後面,進入鎖骨上窩,經過膻中穴,散佈到心包經,向下通過橫膈膜,遍佈全身,屬於三焦經。它的分支從膻中穴向上走,經過鎖骨上窩,經過頸部,經過耳後,向上經過耳上角,向下經過面頰,到達顴骨;它的分支從耳後進入耳內,再出來,到達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