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五臟所屬

左寸,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

左關,外以候肝,內以候膈中。右關,外以候脾,內以候胃脘。

左尺,外以候腎,內以候腹中。右尺,外以候心主,內以候腰。

釋曰:六臟,六腑,十二經絡,候之無逾三部。要之,前布六經,乃候淫邪外入,自經絡而及於臟;後說六臟,乃候情意內郁,自臟腑出而應於經。內外所因,穎然明白,學診之道,當自此始。外因雖自經絡而入,必及於臟,須識五臟部位;內因鬱滿於中,必應於經,亦須徇經說證,不可偏局。故《經》云:上竟上,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腰足中事也。

不可不通。

白話文:

在脈診中,左手的寸部,外側反映心臟的狀況,內側則反映膻中的情況。右手的寸部,外側反映肺的狀況,內側則反映胸中的情況。

左手的關部,外側反映肝的狀況,內側則反映膈中的情況。右手的關部,外側反映脾的狀況,內側則反映胃脘的情況。

左手的尺部,外側反映腎的狀況,內側則反映腹部的情況。右手的尺部,外側反映心包的狀況,內側則反映腰部的情況。

解讀:人體的六臟、六腑和十二經絡,都可以透過寸、關、尺這三個部位的脈象來判斷。前面的描述是用來判斷外界病邪進入人體,從經絡影響到臟器的情況;後面的描述則是用來判斷內心情緒鬱結,從臟腑影響到經絡的情況。無論是外因還是內因,都能夠清晰明確地判斷,學習診脈的方法,應該從這裡開始。雖然外因通常是從經絡開始影響,但最終會影響到臟器,因此必須瞭解五臟的位置;內因通常是在體內鬱積,最終會反應在經絡上,所以也需要根據經絡來解釋症狀,不能只關注一方面。因此,古籍《黃帝內經》提到:「上竟上」是指胸部和喉嚨的問題;「下竟下」是指腰部和腳部的問題。這些都是脈診中不能忽視的重點。

2. 五臟本脈體

人之脈者,乃血之隧道也,非氣使則不能行,故血為脈,氣為息,脈息之名,自是而分。呼吸者,氣之橐籥;動應者,血之波瀾。其經以身寸度之,計十六丈二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則六動。一動一寸,故一息脈行六寸,十息六尺,百息六丈,二百息十二丈,七十息四丈二尺,計二百七十息,漏水下二刻,盡十六丈二尺,營周一身。百刻之中,得五十營。

故曰,脈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二十五度也。息者以呼吸定之,一日計一萬三千五百息,呼吸進退,既遲於脈,故八息三分三毫三釐,方行一寸,八十三息三分三毫行一尺,八百三十三息三分行一丈,八千三百三十三息行十丈,餘六丈二尺,計五千一百六十七息,通計一萬三千五百息,方行盡十六丈二尺,經絡氣周於一身,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者是也。

脈屬陰,陰行速,猶太陰一月一周天;息屬陽,陽行遲,猶太陽一歲一周天,如是則應天常度。故春肝脈弦細而長,夏心脈浮大而洪,長夏脾脈軟大而緩,秋肺脈浮澀而短,冬腎脈沉濡而滑。各以其時而候旺相休囚,脈息無不及太過之患,故曰平人。平人常氣稟於胃,必以胃氣為本,取其資成也。

合本臟氣三分,微似弦洪緩澀沉,則為平脈。若真臟脈見,則不佳矣。廣如後說。

白話文:

人的脈搏,實際上是血液流動的通道,如果沒有氣的作用,血液就無法運行。因此,我們稱血液在脈管中的運行為「脈」,氣的運作為「息」,「脈」和「息」的概念就是這樣區分開來的。呼吸,就像是氣的鼓風箱;而脈搏的跳動,就像是血液的波浪。人體的經絡,以身寸為單位進行測量,總長度約為16丈2尺。一次呼吸,脈搏跳動兩次;一次吸入,脈搏又跳動兩次;在正常呼吸的情況下,脈搏每分鐘跳動五次;如果加上深呼吸,則是六次。每次脈搏跳動代表一寸的距離,所以一次呼吸脈搏可以行走六寸,十次呼吸脈搏可以行走六尺,一百次呼吸脈搏可以行走六丈,兩百次呼吸脈搏可以行走十二丈,七百次呼吸脈搏可以行走四丈二尺,總共兩百七十次呼吸,時間過去兩刻鐘,血液就可以在全身循環一圈。在一天一千刻的時間裡,血液可以在全身循環五十圈。

因此,血液在身體的陽面和陰面各循環二十五圈。呼吸,以正常的呼吸頻率計算,一天大約有一萬三千五百次的呼吸。呼吸的頻率比脈搏慢,所以要經過八次呼吸和三分三毫三釐的時間,血液才能在脈管中行走一寸;要經過八十三次呼吸和三分三毫的時間,血液才能在脈管中行走一尺;要經過八百三十三次呼吸和三分的時間,血液才能在脈管中行走一丈;要經過八千三百三十三次呼吸,血液才能在脈管中行走十丈;剩下的六丈二尺,則需要五千一百六十七次呼吸。總計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血液就能在脈管中行走完16丈2尺,這就是血液在經絡中循環全身,一天一夜在風府穴大會的情景。

脈搏屬於陰性,陰性的運行速度較快,就像月亮一個月繞地球一圈;呼吸屬於陽性,陽性的運行速度較慢,就像太陽一年繞地球一圈。這樣就與天象的規律相應。因此,春天肝的脈象像琴絃一樣細長;夏天心的脈象像浮木一樣大而有力;長夏脾的脈象像軟綿綿的大海一樣緩慢;秋天肺的脈象像浮石一樣澀而短;冬天腎的脈象像沉入水底的石頭一樣滑。這些脈象在各自的季節表現出旺盛、相生、休止或囚禁的狀態,只要脈象和呼吸沒有過弱或過強的情況,就可以稱為健康的人。健康的人通常的氣是由胃產生的,必須以胃氣為根本,因為它是生命的基礎。

把本臟的氣質分成三分,微似弦洪緩澀沉,就是正常的脈象。如果出現了真臟的脈象,那就是不好的徵兆。詳細的解釋如下。

3. 六經本脈體

六經所以分手足陰陽者,以足為本,手為標。如足厥陰風木肝,與足少陽相火膽為表裡,同在一處;足太陰濕土脾,與足陽明燥金胃;足少陰君火腎,與足太陽寒水膀胱,皆相附近。至於手三陰三陽,相去頗遠。蓋足陰陽本乎地,奠方有常;手陰陽法乎天,變化無定。足為常度,手為揆度,體常盡變,故為奇度,奇常揆度,其道一也。

足厥陰肝脈,在左關上,弦細而長;足少陰腎脈,在左尺中,沉濡而滑;足太陰脾脈,在右關上,沉軟而緩;足少陽膽脈,在左關上,弦大而浮;足陽明胃脈,在右關上,浮長而澀;足太陽膀胱脈,在左尺中,洪滑而長;手厥陰心主包絡,在右尺中,沉弦而數;手少陰心脈,在左寸口,洪而微實;手太陰肺脈,在右寸口,澀短而浮;手少陽三焦脈,在右尺中,洪散而急;手陽明大腸脈,在右寸口,浮短而滑;手太陽小腸脈,在左寸口,洪大而緊。此手足陰陽六經脈體。

及其消息盈虛,則化理不住;運動密移,與天地參同。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應者,乃氣候之至脈也。故要論云:厥陰之至其脈弦(一云沉短而數),少陰之至其脈鉤(一云緊細而微),太陰之至其脈沉(一云緊大而長),少陽之至大而浮(一云乍疏乍數乍短乍長),陽明之至短而澀(一雲浮大而短),太陽之至大而長。本脈至脈,雖識體狀,又須推尋六氣交變,南政北政,司天在泉,少陰之脈,應與不應。

如要論所詮,乙庚丙辛丁壬戊癸金水木火四運者,皆曰北政。少陰在泉,故寸不應。甲己土運,德流四政,譬如巡狩而居南面北,謂之南政。少陰在天,故寸亦不應。若北政厥陰在泉,則右不應;太陰在泉,則左不應。若南政厥陰司天,則右不應;太陰司天,則左不應。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此乃常度。

合不應而反應,是謂太過;應而不應,是謂不及,皆為外淫所因。所以欲知少陰應否者,以君火為萬物資始,不可不知。此且以一歲而論之,若細推尋,當以日論,精微之道,不可不知。若歲主臟害,自當揆度平治,不能反隅,則不復也。

白話文:

六經之所以分為手足陰陽,是因為腳部被視為根本,手部則是標誌。例如,足厥陰肝屬風木,與足少陽膽(相火)互為表裡,二者在同一位置;足太陰脾屬於濕土,與足陽明胃(燥金)相鄰;足少陰腎為君火,與足太陽膀胱(寒水)相近。然而,手部的三陰三陽彼此間距離較遠。這是因為腳部的陰陽之氣源自大地,根基穩定;手部的陰陽之氣則效仿天空,變化莫測。腳部脈象像常規的尺度,手部則像用來衡量的工具,身體脈象在常規中蘊含著變化,因此稱為奇異的尺度。無論是奇異還是常規,它們遵循的原理都是一致的。

具體到脈象上,足厥陰肝的脈象出現在左手關部,呈弦細而長;足少陰腎的脈象在左手尺部,深沉濡滑;足太陰脾的脈象在右手關部,沉軟緩慢;足少陽膽的脈象也在左手關部,弦大而浮;足陽明胃的脈象在右手關部,浮長澀滯;足太陽膀胱的脈象在左手尺部,洪滑而長;手厥陰心包絡的脈象在右手尺部,沉弦快速;手少陰心的脈象在左手寸口,洪大略實;手太陰肺的脈象在右手寸口,澀短而浮;手少陽三焦的脈象在右手尺部,洪大急促;手陽明大腸的脈象在右手寸口,浮短滑利;手太陽小腸的脈象在左手寸口,洪大緊密。這些就是手足陰陽六經的脈象特徵。

當季節更替,陰陽盛衰,則脈象也會隨之變化,這種變化與自然界的運行規律相呼應。春天的溫暖轉換為夏天的酷熱;秋天的肅殺預示冬天的嚴寒;四季的轉換,脈象與之相應,這是氣候影響下的脈象表現。因此,《素問》中提到:當厥陰氣至時,其脈象會呈現弦狀(另一說是沉短快速);少陰氣至時,脈象為鉤狀(另一說是緊細微弱);太陰氣至時,脈象下沉(另一說是緊大而長);少陽氣至時,脈象大而浮(另一說是忽疏忽數、忽短忽長);陽明氣至時,脈象短而澀(另一說是浮大而短);太陽氣至時,脈象大而長。瞭解了基本脈象的特徵,還需進一步研究六氣交換,以及南北政(指運氣學中的天干配屬)的影響,判斷少陰脈象是否符合其特徵。

根據《素問》的解釋,乙、庚、丙、辛、丁、壬、戊、癸等天干分別代表金、水、木、火四種運氣,統稱為北政。當少陰氣在下(在泉),則寸脈不會出現反應。甲、己天干代表土運,其影響遍及四方,就像巡狩者面向南方而背北,被稱為南政。當少陰氣在上(司天),寸脈同樣不會有反應。對於北政而言,當厥陰氣在泉,則右手脈不會反應;太陰氣在泉,則左手脈不會反應。對於南政來說,當厥陰氣司天,則右手脈不會反應;太陰氣司天,則左手脈不會反應。對於那些不應該出現反應的脈象,如果反向診察就會發現,這就是常規的診斷方法。

當脈象本該不反應卻出現反應,稱為過度;本該反應卻沒有反應,稱為不足,這兩種情況都是由於外部環境因素導致的。想要了解少陰脈象是否正常,因為君火是萬物生長的起點,所以非常重要。這裡僅以一年的時間尺度來討論,如果進一步細究,應以一天的時間為單位進行分析,這些精微的道理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如果年份主臟受到侵害,就應當根據診斷結果進行調理,否則病情將難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