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七表病脈

浮為在表,為風(應人迎),為氣(應氣口),為熱,為痛,為嘔,為脹,為痞,為喘,為厥,為內結,為滿不食。浮大為鼻塞,浮緩為不仁,浮大長為風眩癲疾,浮滑疾為宿食,浮大而澀為宿食滯氣,浮短為肺傷諸氣,浮滑為飲、為走刺,浮細而滑為傷飲,浮滑疾緊為百合病,浮數大便堅、小便數,浮緊為淋、為癃閉。

寸芤為吐血,微芤為衄血,關芤為大便出血,尺芤為下焦虛、小便出血。

白話文:

表證

  • 浮脈:出現在身體外部。
  • 浮脈:應人迎穴(頸動脈處),為風證。
  • 浮脈:應氣口穴(手腕內側),為氣證。
  • 浮脈:熱證,有發熱、疼痛。
  • 浮脈:嘔吐、脹氣、痞悶。
  • 浮脈:喘息、厥證(昏迷)。
  • 浮脈:內結,導致腹脹不食。
  • 浮而大的脈象:鼻塞。
  • 浮而緩的脈象:麻木不仁。
  • 浮而大且長的脈象:頭暈目眩、癲癇。
  • 浮而滑且快的脈象:宿食。
  • 浮而大且澀的脈象:宿食滯氣。
  • 浮而短的脈象:肺部受傷,各種氣證。
  • 浮而滑的脈象:水飲、走刺。
  • 浮而細且滑的脈象:水飲內傷。
  • 浮而滑且快且緊的脈象:百合病(精神失常)。
  • 浮而數且大便實、小便多的脈象:淋證(尿路感染)、癃閉(小便不通)。
  • 浮而緊的脈象:淋證、癃閉。

滑為吐,為滿,為咳,為熱,為伏痰,為宿食,為蓄血,為經閉,為鬼疰,為血氣俱實。滑散為癱緩,滑數為結熱,滑實為胃熱,和滑為妊娠,滑而大小不均必吐,為病進,為泄利,滑而浮大,小腹痛,溺則陰中痛,大便亦然。

實為熱,為嘔,為痛,為氣塞,為喘咳,為大便不禁。實緊為陰不勝陽,為胃熱,為腰痛。

白話文:

  • 「滑」是指嘔吐、腹脹、咳嗽、發熱、內伏痰飲、宿食積滯、瘀血內阻、月經閉止、邪氣侵犯、正氣和邪氣都比較盛的情況。
  • 如果「滑」的脈象是鬆散無力的,表示身體虛弱;如果「滑」的脈象頻率較快,表示內熱較重;如果「滑」的脈象宏實有力,表示胃部有熱;如果「滑」的脈象和平緩和,表示懷孕。
  • 如果出現「滑」脈同時大小不均,必定會嘔吐,表示病情加重,會導致腹瀉和便祕;如果「滑」脈浮大,小腹會疼痛,小便時陰部也會疼痛,大便時也會疼痛。

弦為寒,為痛,為飲,為瘧,為水氣,為中虛,為厥逆,為拘急,為寒癖。弦緊為惡寒,為疝瘕,為癖,為瘀血;雙弦脅急痛;弦而鉤為脅下刺痛;弦長為積,隨左右上下。

白話文:

弦脈:

  • 特徵:脈搏細緊
  • 病證:寒症、疼痛、水腫、瘧疾、中氣虛弱、暈厥、拘急、寒性疾病

弦脈緊:

  • 病證:嚴重畏寒、疝氣、癖病、瘀血

雙弦脈:

  • 病證:脅部急痛

弦脈而鉤:

  • 病證:脅下刺痛

弦脈長:

  • 病證:積聚,位置隨動作而變

緊為寒,為痛(頭骨肉等),為咳,為喘,為滿。浮緊為肺有水,緊滑為蛔動,為宿食,為吐逆,緊急為遁屍,緊數為寒熱。

洪為脹,為滿,為痛,為熱,為煩。洪實為癲,洪緊為癰疽,為喘急,亦為脹,洪大為祟,洪浮為陽邪來見。

白話文:

緊脈

  • **主寒證:**畏寒怕冷
  • **主疼痛:**如頭骨、肌肉疼痛
  • 主咳嗽、喘息、腹脹

浮緊脈

  • 肺中有水濕

緊滑脈

  • 蛔蟲活動
  • 宿食未消
  • 嘔吐呃逆

緊急脈

  • 屍體發脹

緊數脈

  • 寒熱交替

2. 八里病脈

微為虛,為弱,為衄,為嘔,為泄,為亡汗,為拘急。微弱為少氣,為中寒。

白話文:

稍微不足表現爲虛弱,表現爲無力,表現爲鼻出血,表現爲嘔吐,表現爲腹瀉,表現爲喪失過多汗液,表現爲肌肉緊張或痙攣。輕微的虛弱和無力表現爲呼吸短促,表現爲體內感受寒涼。

沉為在裡,為實,為水,為寒,為喘,為癥,為瘕。沉弱為寒熱,沉細為少氣,臂不能舉,沉滑為風水、為下重,沉緊為上熱下冷,沉重而直前絕者,為瘀血,沉重而中散,為寒食成瘕,沉重不至寸,徘徊絕者為遁屍,沉緊為懸飲,沉遲為痼冷,沉重為傷暑發熱。

白話文:

:脈象深沉在裡,代表實證、水證、寒證、喘證、癥瘕。

沉弱 :脈象沉弱,代表寒熱證。

沉細 :脈象沉細,代表少氣,抬不起手臂。

沉滑 :脈象沉滑,代表風水證、下重證。

沉緊 :脈象沉緊,代表上熱下冷證。

沉重而直前絕 :脈象沉重,且直線向前斷絕,代表瘀血證。

沉重而中散 :脈象沉重,但中間有所間斷,代表寒食結塊成瘕證。

沉重不至寸,徘徊絕 :脈象沉重,但不到一寸就斷絕,且斷斷續續,代表遁屍證。

沉緊 :脈象沉緊,代表懸飲證。

沉遲 :脈象沉遲,代表痼冷證。

沉重 :脈象沉重,代表傷暑發熱證。

緩為在下,為風,為寒,為弱,為痹,為疼,為不仁,為氣不足,為眩暈。緩而滑為熱中,緩而遲為虛寒相搏,食冷則咽痛。

白話文:

氣血運行緩慢,表現為:風寒入侵、身體虛弱、關節痹痛、疼痛麻木不靈、氣血不足、頭暈目眩。氣血運行緩慢且滑利,表示體內有熱症;氣血運行緩慢且滯慢,表示虛寒之氣交戰,進食生冷食物會喉嚨痛。

澀為少血,為亡汗,為氣不足,為逆冷,為下痢,為心痛。澀而緊為痹,為寒濕。

遲為寒,為痛。遲而澀為癥瘕咽酸。

伏為霍亂,為疝瘕,為水氣,為溏泄,為停痰,為宿食,為諸氣上衝,為惡膿貫肌。

濡為虛,為痹,為自汗,為氣弱,為下重。濡而弱為內熱外冷自汗,為小便難。

弱為虛,為風熱,為自汗。

白話文:

澀代表著血少、出汗過多、氣虛、逆冷、腹瀉、心痛。澀且緊則為痺症,伴隨寒濕。

遲代表著寒症、疼痛。遲且澀則為癥瘕、咽喉酸痛。

伏代表著霍亂、疝氣、水腫、溏瀉、痰滯、食積、諸氣上衝、膿毒入侵。

濡代表著虛弱、痺症、自汗、氣弱、下墜。濡且弱則為內熱外寒自汗、小便困難。

弱代表著虛弱、風熱、自汗。

3. 九道病脈

細為氣血俱虛,為病在內,為積,為傷濕,為後泄,為寒,為神勞,為憂傷過度,為腹滿。細而緊為癥瘕積聚,為刺痛。細而滑為僵仆,為發熱,為嘔吐。

白話文:

脈細且無力,表示

  • 身體氣血都虛弱。
  • 病在內部臟腑。
  • 有積滯。
  • 受了濕邪侵襲。
  • 長期泄瀉。
  • 受了寒邪。
  • 精神過度勞累。
  • 憂傷過度。
  • 腹部脹滿。

脈細且緊,表示

  • 有腫塊或積聚。
  • 有刺痛。

脈細且滑,表示

  • 有中風或昏迷。
  • 有發熱。
  • 有嘔吐。

數為熱,為虛,為吐,為痛,為煩渴,為煩滿。

動為痛,為驚,為攣,為泄,為恐。

虛為寒,為虛,為腳弱,為食不消化,為傷暑。

促,經並無文。

白話文:

經常感到發熱,體虛,想吐,疼痛,口乾舌燥,胸悶煩躁。

活動時會感到疼痛,容易驚嚇,肌肉抽搐,腹瀉,恐懼。

體虛時會怕冷,體力不足,腿腳無力,食物不易消化,中暑。

促,經文中並無相關記載。

釋曰:其促有五:一曰氣,二曰血,三曰飲,四曰食,五曰痰。但臟熱則脈數,以氣血痰飲留滯不行則止促,止促非惡脈也。

白話文:

心悸的發作原因主要有五種:一是由於氣,二是由於血,三是由於水飲,四是由於飲食,五是由於痰液。但是,如果是因為臟腑有熱,那麼脈搏就會跳得快,而如果氣、血、痰液、水飲滯留在體內無法運行,就會引起心悸,這種心悸不是壞脈象。

結為痰,為飲,為血,為積,為氣。

釋曰:氣寒脈緩則為結,數則為促,雖緩數不同,結亦當如促脈分別可也。

散,經無文。

白話文:

結成痰、水飲、瘀血、積塊、氣滯。

氣寒脈緩則形成結滯,脈數則為急迫,雖然脈象緩和數有所不同,但在辨別結滯時也應像急迫之脈一樣區分清楚。

散,經文中沒有相關記載。

釋曰:六腑氣絕於外,則手足寒,上氣;五臟氣絕於內,則下利不禁,甚者不仁,其脈皆散,散則不聚,病亦危矣。

白話文:

解釋:六腑之氣向外發散,則手足冰冷,氣往上衝;五臟之氣向內發散,則腹瀉不止,嚴重者失去知覺。這種情況下,脈絡都呈現散亂之象,散亂則氣血無法聚集,病情也十分危險了。

革為滿,為急,為虛寒相搏,婦人半產漏下。

釋曰:革者革也,固結不移之狀。三部應之,皆危脈也。

代者,一臟絕,他臟代至。

釋曰:代,真死脈,不分三部,隨應皆是。

白話文:

革表示的是身體內外都被病邪充滿,病情急迫,是虛寒相互作用的結果,會導致婦女發生半產或者漏下的情況。

這裏說的革,是指一種堅固凝結不變的情形,若三部脈象都呈現這種特徵,則都是危險的脈象。

代指的是某一臟器的功能衰竭,其他臟器來代償其功能。

代象是真正的死亡脈象,不分部位,只要出現這種脈象就都是凶兆。

如前所例,皆本聖經,學者當熟讀,令心開眼明,識取體狀,然後交絡互織,所謂六經流注,五臟相傳,各以部位推尋,使瞭然不昧。其如隨病分門,諸脈證狀,尤當參對審詳之。如是精誠,方可為醫者之萬分;不爾則倚傍聖教,欺罔賢良,為含靈之巨賊,幸宜勉旃。

白話文:

前面所舉的例子,都出自《黃帝內經》,醫者必須熟讀,才能讓心智明晰,辨識人體的體質和狀態。然後,還要了解經絡交錯相連,所謂的「六經流注」,就是五臟相互傳輸精氣。要一一對應部位來推究,才能清楚明白。像是依照病症來分門別類,各條經脈的證狀,也應該仔細參照對照。只有如此用心,才能成為優秀的醫者。如果不這樣做,只知道依賴經典教條,欺騙善良的人,那樣便是眾生的罪人了。希望各位勉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