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5)

1. 五臟傳變病脈

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者,以候臟氣鬱發,與胃氣兼併,過與不及,乘克傳變也。以內氣鬱發,食氣入胃,淫精於脈,自胃口出,故候於氣口。以五臟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臟氣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胃氣而至。邪氣勝,胃氣衰,故病甚;胃氣絕,真臟獨見,則死。

假如春肝脈,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氣,曰死;若其乘克,春雖有胃氣,而有澀脈見,則秋必病;澀甚,則今病。夏心脈,洪多胃少,曰心病,但洪,無胃氣,曰死;如乘克見微沉,則冬病;沉甚,則今病。秋肺脈,澀多胃少,曰肺病;但澀,無胃氣,曰死;秋見洪,為夏病;洪甚,為今病。

冬腎脈,沉多胃少,曰腎病;但沉,無胃氣,曰死;冬見濡,為長夏病,濡甚,為今病。

長夏脾脈,濡多胃少,曰脾病;但濡,無胃氣,曰死;長夏見弦脈,為春病;弦甚,為今病。又如春肝脈,合弦細而長,太過則實強,令人善怒,忽忽眩冒癲疾;不及則微虛,令人胸痛引背,兩脅胠滿。夏心脈,合洪而微實,太過則來去皆盛,令人身熱膚痛,為浸淫;不及則來不盛去反盛,令人煩心,上咳唾,下氣泄。

秋肺脈,合浮而短澀,太過則中堅傍虛,令人逆氣背痛,慍慍然;不及則毛而微,令人呼吸少氣,上咯血,下喘聲。冬腎脈,合沉而緊實,太過則如彈石,令人解㑊,脊脈痛,少氣,不欲言;不及則其去如數,令人心懸如飢,眇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長夏脾脈,當沉而濡長,太過則如水之流,令人四肢不舉;不及則如烏之喙,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太過不及,脈之大要,迫近而微,不可失機。

又人之五臟,配木火土金水,以養魂神意魄志,生怒喜思憂恐。故因怒則魂門弛張,木氣奮激,肺金乘之,脈必弦澀;因喜則神廷融泄,火氣赫羲。腎水乘之,脈必沉散;因思則意舍不寧,土氣凝結,肝木乘之,脈必弦弱;因憂則魄戶不閉,金氣澀聚,心火乘之,脈必洪短;因恐則志室不遂,水氣旋卻,脾土乘之,脈必沉緩。此蓋五情動不以正,侮所不勝,既不慕德,反謂能勝而乘之,侮反受邪,此之謂也。

其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若其能所傳授,勝克流變,又當詳而論之。故《經》曰:五臟受氣於其能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如肝受氣於心,傳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則知肝死於肺,候於秋,庚篤辛死,余皆仿此。

又如甲乙主寅卯,丙丁主巳午,庚辛主申酉,壬癸主亥子,戊己主辰戌丑未。一日一夜五分,則可以占死者之早暮,此病之次也;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或其傳化不以次,不以次入者;憂恐怒喜思,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此五臟傳變之大要,學者幸留神焉。

白話文:

標題:[五臟傳變病症脈象]

內容:右手中部靠近腕橫紋的地方稱爲氣口,用以觀察內臟氣血是否鬱結、與胃氣的結合情況,以及過度或不足,臟腑間的相剋相乘及變化。當內臟氣血鬱積,食物之氣進入胃部,在血脈中流轉,從胃口出來,因此在氣口處可以察知。因爲五臟都從胃部獲取氣血,胃是五臟的根本,臟腑之氣無法直接到達手太陰肺經,必須藉助胃氣才能抵達。如果邪氣過盛,胃氣衰弱,病情就會加重;胃氣完全消失,只剩下臟腑之氣獨顯,就是死亡的預兆。

例如春季肝臟的脈象,如果弦脈多於胃氣,則表示肝臟有病;如果只有弦脈,沒有胃氣,則預示着死亡;如果春季雖有胃氣,但出現澀脈,那麼秋天時可能會發病;如果澀脈很重,那麼現在就可能已經生病。夏季心臟的脈象,如果洪脈多於胃氣,則表示心臟有病;如果只有洪脈,沒有胃氣,則預示着死亡;如果出現輕微的沉脈,預示冬季可能發病;如果沉脈很重,則表示現在就可能已經生病。秋季肺臟的脈象,如果澀脈多於胃氣,則表示肺臟有病;如果只有澀脈,沒有胃氣,則預示着死亡;如果秋季出現洪脈,預示夏季可能發病;如果洪脈很重,則表示現在就可能已經生病。

冬季腎臟的脈象,如果沉脈多於胃氣,則表示腎臟有病;如果只有沉脈,沒有胃氣,則預示着死亡;如果冬季出現濡脈,預示長夏季節可能發病;如果濡脈很重,則表示現在就可能已經生病。長夏季節脾臟的脈象,如果濡脈多於胃氣,則表示脾臟有病;如果只有濡脈,沒有胃氣,則預示着死亡;如果長夏季節出現弦脈,預示春季可能發病;如果弦脈很重,則表示現在就可能已經生病。

再比如春季肝臟的脈象,應該爲弦細而長,如果太過則表現爲實強,使人容易發怒,突然間頭暈目眩,甚至引發癲狂;如果不足則表現爲虛弱,使人胸痛,牽連背部,兩側脅部脹滿。夏季心臟的脈象,應該爲洪而微實,如果太過則表現爲來去都很強烈,使人身體發熱,皮膚疼痛,易患溼疹;如果不足則表現爲來時不夠強烈,去時反而強烈,使人感到煩躁,咳嗽,下泄。秋季肺臟的脈象,應該爲浮而短澀,如果太過則表現爲中間堅實兩邊虛軟,使人逆氣,背部疼痛,情緒煩躁;如果不足則表現爲浮而微弱,使人呼吸短促,咳嗽出血,喘息。冬季腎臟的脈象,應該爲沉而緊實,如果太過則像彈石一般,使人乏力,脊椎疼痛,呼吸短促,不願說話;如果不足則表現爲去時像數脈一樣,使人感覺飢餓,兩眼昏花,脊椎疼痛,小腹脹滿,小便異常。長夏季節脾臟的脈象,應該爲沉而濡長,如果太過則像水流一般,使人四肢無力;如果不足則像烏鴉喙一般,使人九竅不通,被稱爲重強。

太過或不足是脈象的關鍵,需要仔細觀察,不可錯過時機。

人的五臟對應木火土金水,以滋養魂神意魄志,產生怒喜思憂恐等情感。所以,憤怒會使魂門鬆弛,木氣亢奮,肺金會乘機而入,脈象必定是弦澀;喜悅會使神廷融化,火氣旺盛,腎水會乘機而入,脈象必定是沉散;思考會使意舍不安,土氣凝聚,肝木會乘機而入,脈象必定是弦弱;憂慮會使魄戶不閉,金氣澀滯,心火會乘機而入,脈象必定是洪短;恐懼會使志室不順,水氣迴流,脾土會乘機而入,脈象必定是沉緩。這些都是因爲情感波動不正常,侮辱了自己無法戰勝的對象,不但不追求美德,反而以爲能夠戰勝並乘機而入,最終受到侮辱,反而受到邪氣的侵襲。

疾病有五種,每種疾病又有五種變化,共二十五種變化。如果能夠掌握疾病的傳變規律,瞭解勝克流變的情況,還需要詳細研究和討論。因此,《黃帝內經》說:五臟接受來自能生之髒的氣,傳遞給所勝之髒;氣在所生之髒停留,死於所不勝之髒。例如,肝臟接受來自心臟的氣,傳遞給脾臟,氣在腎臟停留,到肺臟而死;心臟接受來自脾臟的氣,傳遞給肺臟,氣在肝臟停留,到腎臟而死;脾臟接受來自肺臟的氣,傳遞給腎臟,氣在心臟停留,到肝臟而死;肺臟接受來自腎臟的氣,傳遞給肝臟,氣在脾臟停留,到心臟而死;腎臟接受來自肝臟的氣,傳遞給心臟,氣在肺臟停留,到脾臟而死。由此可知,肝臟死於肺臟,應在秋季觀察,庚日病情加重,辛日死亡,其他情況可依此類推。

此外,甲乙對應寅卯,丙丁對應巳午,庚辛對應申酉,壬癸對應亥子,戊己對應辰戌醜未。一天一夜分爲五個時段,可以根據這個來預測死亡的時間,這是疾病發展的順序。然而,突然發作的疾病不一定遵循傳變規律,有的疾病傳變不按順序進行,或者由於憂恐怒喜思等情感波動,導致疾病的發展不符合正常的順序,從而導致嚴重的疾病。這是五臟傳變的重要原則,學者們應當留心學習。

以上就是關於五臟傳變病症脈象的現代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