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5)

1. 百草膏

治一切惡瘡,不問乾溼痛癢,日近年深,百藥不瘥。

羊屎(不拘多少)

上一味,上下以瓦盛蓋,柴木燒令煙盡,末之,麻油調敷。癢者,入輕粉少許;痛者,入麝香少許神效。一法,用杏仁、輕粉,最殺蟲。

白話文:

前一種方法:用瓦罐上下蓋起來,用柴火燒,直到冒煙停止。把藥材碾成粉末,用麻油調成糊狀塗抹。如果發癢,可以加入少量的輕粉;如果疼痛,可以加入少量的麝香,效果很好。

第二種方法:使用杏仁和輕粉,可以有效殺蟲。

2. 㿗風證治

男子精血不調,外為風冷所襲,致陰下濕癢,搔之不已,流注於腳,悉生瘡瘍,名曰㿗風。世謂腎臟風者,乃認㿗為腎也。㿗屬宗筋,繫於肝,胃陽明養之,陽明主肌肉,循經流入四肢,故使四肢生瘡,正謂之㿗風,非腎臟風也。

白話文:

男性體內的精血失調,受到了外部風寒的侵襲,導致下陰部濕癢,越搔越嚴重,濕氣流注到腳部,全部化膿生瘡,這稱為「㿗風」。世人所說的「腎臟風」,是因為把「㿗」誤認為「腎」了。「㿗」屬於筋脈,與肝相連,由胃的陽明經所滋養。陽明經主掌肌肉,沿著經絡流動到四肢,所以導致四肢生瘡。這纔是真正的「㿗風」,而非「腎臟風」。

3. 四生散

治㿗風上攻下注,耳鳴目癢,鼻赤齒浮;或作口瘡,下注陰濕,四肢搔癢,遍體生瘡;及婦人血風。

白附子,沙苑蒺藜,黃耆羌活(各等分)

白話文:

白附子、沙苑蒺藜、黃耆、羌活(每種等量)

上為末。每服二錢,鹽酒調下。有人將豬腎破開,入鹽糝藥於其間煨服亦佳。㿗屬宗筋,胃陽明養之,故有是證。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鹽和酒調和服用。有人將豬腎切開,把藥粉放入其中,燉煮後服用也可以。膝蓋屬於筋脈系統,由胃和陽明經所滋養,所以出現了這種症狀。

4. 烏頭煮鹽丸

治元臟氣虛,㿗風入胃,上攻頭疼眼赤,眵淚昏澀,口乾咽燥;下注四肢疼痛,癧節重著,陰下濕癢,足脛腰膝,遍生瘡瘍,及風水浮腫。

白話文:

治療脾胃氣虛,導致風邪入侵胃部,上攻引起頭痛、眼睛發紅、流淚、視力模糊;下注引起四肢疼痛、關節沉重、生瘡流膿、陰部濕癢、足部、腰部和膝蓋等部位生瘡。還可治療風水引起的浮腫。

烏頭(洗淨,大者破開,小者全用),蒼朮吳茱萸(各四兩),京三稜(半兩),白鹽(十二兩,用水煮四味,候烏頭透,控乾洗淨鹽)

白話文:

川烏頭(洗淨,大塊的切開,小塊的保持完整),蒼朮,吳茱萸(各 250 克),京三稜(30 克),白鹽(750 克)。將前四味藥材加水煮沸,等烏頭變透明後撈出,控乾洗淨鹽分。

上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溫酒、鹽湯任下。凡水病必忌鹽,此藥用鹽無所忌。

升麻和氣飲,治如前。(方見瘡瘍門)

天麻煎,治如前。(方見瘡瘍門)

5. 癬證治

凡癬種類亦多,所謂苔癬、瓦癬、荷葉癬,雖以皮膚氣血凝滯所為,或有風濕搏成者,或為人傳染得之者,種狀不同。治之各有方。

白話文:

癬的種類有很多,包括苔癬、瓦癬、荷葉癬等。這些癬的成因雖然都跟皮膚氣血瘀滯有關,但有些是由風濕造成的,有一些則是人傳染給人的,不同的類型症狀也不同。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

6. 昨葉荷草散

治一切癬,無問風濕氣血,與夫相染而生者。

昨葉荷草(即瓦松,曬乾,一兩),枯礬(一錢),雄黃(半錢)

白話文:

昨日採集的荷草(即瓦松,曬乾,一兩)、枯礬(一錢)、雄黃(半錢)

上為末。以羊蹄菜根先蘸醋揩癬上,令癢破,即以藥末乘濕塗敷,不過三兩次即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羊蹄草根沾取醋,外敷在癬患處,讓患處發癢破損。然後趁著患處潮濕時,將藥粉敷上去,一般敷兩到三次,癬患就能癒合。

7. 妒精瘡證治

夫邏欲人多患妒精瘡者,以婦人陰中先有宿精,男子與之交接,虛熱即成。初發在陰頭如粟,拂之則痛甚矣,兩日出清膿,作臼孔,蝕之大痛。婦人亦有此病,生在玉門內,正似疳蝕瘡,不痛為異耳。

8. 麝香散

治妒精瘡。

麝香黃礬,青礬(各等分)

上為末。小便後敷之。

9. 白散子

治妒精瘡,癢不可忍者;及皮膚諸瘡,手抓疽瘡。

晉礬(不拘多少,煅),輕粉(每服入少許)

上研勻。摻瘡上立瘥;如治漏瘡,每挑一錢,入黃柏末一錢、輕粉半錢。

10. 津調散

治妒精瘡膿汁淋漓臭爛。

黃連款冬花(各等分)

上為末。以地骨皮蛇床子煎湯洗,用軟帛挹干,以津調藥敷之。最忌不得用生湯洗,諸瘡皆然。

白話文:

最後將藥磨成粉末,用地骨皮和蛇牀子煎出的湯水清洗傷口,然後用柔軟的布料將水分吸乾,再用唾液調和藥粉敷在傷口上。最忌諱用生湯清洗傷口,所有傷口都應如此。

11. 蒲黃散

治陰蝕瘡。

蒲黃(三兩),水銀(一兩)

上研勻,先以豬肉湯浸洗,挹干,以藥摻之。一方,治男女陰瘡,以硫黃末敷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均勻,先用豬肉湯浸泡清洗,瀝乾水分,再將藥粉敷上。還有一種方法,是用來治療男女的陰部瘡瘍,只須敷上硫磺粉末即可。

12. 大風敘論

《經》所載癘風者,即方論中所謂大風惡疾癩是也。雖名曰風,未必皆因風,大率多是嗜欲勞動氣血,熱發汗泄,不避邪風冷濕,使淫氣與衛氣相干,致肌肉賁䐜,氣有所凝,則肌肉不仁,榮氣泣濁,則胕熱不利,故色敗,皮膚瘍潰,鼻梁塌壞,《千金》所謂自作不仁極猥之業,雖有悔言,而無悔心,良得其情。然亦有傳染者,又非自致,此則不謹之故。

白話文:

《傷寒論》所記載的癘風,就相當於方論中說的「大風」、「惡疾」、「癩」等病。雖然這些病名冠以「風」字,但未必都因為風寒所致。大多是因沉溺於情慾、過度勞累,導致氣血虛弱,熱氣耗散、汗液流失,又沒有避開外邪風寒濕,導致邪氣侵入人體,與營衛之氣相衝突,引起肌肉痠痛、拘攣,氣血凝滯則肌肉失去知覺,營血運轉不暢則關節發熱疼痛,所以面色萎黃,皮膚生瘡潰爛,鼻樑塌陷。就像《千金要方》所說:自討苦吃,做了極為猥褻的事情,即使嘴上說後悔,但心裡卻毫無悔意,可說是把癘風患者的心理狀態形容得淋漓盡致。不過也有傳染性的癘風,不是自己作的,這是防範不當所致。

氣血相傳,豈宿業緣會之所為也,原其所因,皆不內外涉外所因而成也。證候多端,並見諸後。

13. 大風治法

凡治大風,須推其所因,凡因風寒濕熱,勞逸飲食,與夫傳染,不可混濫。散寒濕風濕,清熱,調和氣血,穎然不同,若例以瀉風藥治之,則失其機要矣。昔見一僧得病,狀如白癩,卒不成瘡,但每旦起白皮一升許如蛇蛻,醫者謂多啖炙爆所致,與《局方》解毒雄黃丸三四服而愈,豈非得其因邪治之。

白話文:

治療大風病,必須找出病因,可能是風寒濕熱、勞累過度、飲食不當或傳染所致,不能混為一談。散寒濕風濕、清熱、調和氣血的方法各有不同,如果一律使用瀉風藥治療,就會錯失治療良機。

我曾見過一位僧人得了怪病,皮膚像白斑一樣,但不會變成潰瘍,只是每天早上都會脫落一大把白皮,像蛇蛻一樣。醫生認為是吃太多烤羊肉串造成的,於是給他服用《局方》中的解毒雄黃丸三、四次,就痊癒了。這不就是找出病因後對症治療的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