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

1. 健忘證治

脾主意與思,意者記所往事,思則兼心之所為也。故論云,言心未必是思,言思則必是心,破外人議思心同時,理甚明也。今脾受病,則意舍不清,心神不寧,使人健忘,盡心力思量不來者是也。或曰:常常喜忘,故謂之健忘,二者通治。

白話文:

【對於健忘的治療】

脾臟負責意念與思考,所謂的意念,是指記憶過去的事情;而思考,則是包含心靈活動的過程。所以有論點說,談到心不一定是在思考,但若提到思考,必定是心在運作,這打破了外界認為思考與心靈活動同時發生的觀點,道理非常清楚。現在如果脾臟生病,那麼意念就會變得不清晰,心神也會跟著不安定,讓人容易健忘,就算盡力去回想,也想不起來事情。有人說:經常忘事,所以稱之為健忘,這裡面的兩種說法都適用於治療。

換句話說,當脾臟出問題時,會影響記憶和思考,導致心神不寧,進而使人健忘,即使努力回想,也無法想起事情。健忘可以理解為經常性的忘記事情,這兩種解釋在此治療上是相通的。

2. 小定志丸

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憂愁愁不樂,忽忽喜忘,朝瘥暮劇,暮瘥朝發;及因事有所大驚,夢寐不祥,登高涉險,致神魂不安,驚悸恐怯。

菖蒲(炒),遠志(去心,薑汁淹,各二兩),茯苓,茯神,人參(各三兩),辰砂(為衣)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一方,去茯神,名開心散,飲服二錢匕,不以時。

白話文:

【小定志丸】

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定,五臟功能虛弱,嚴重者會持續感到憂鬱愁悶,心情低落,記憶力減退,容易忘事,病情早晚反覆,早上好轉晚上又惡化,或是晚上好轉早上又發作;以及因為某事件遭受重大驚嚇,做噩夢,登高或涉險後導致精神魂魄不安,出現驚恐膽怯等症狀。

所需藥材:炒過的菖蒲,去心並以薑汁浸泡過的遠志,各二兩;茯苓、茯神和人參,各三兩;辰砂,作為外層包裹。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粒,用米湯送服。另有一種配方,不使用茯神,稱為開心散,每次服用兩錢,不限時間。

3. 菖蒲益智丸

治喜忘恍惚。破積聚,止痛,安神定志,聰明耳目。

菖蒲(炒),遠志(去心,薑汁淹,炒),人參,桔梗(炒),牛膝(酒浸,各一兩一分),桂心三分),茯苓(一兩三分),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米湯下,食前服。

白話文:

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菖蒲益智丸」的藥方,主要用於治療記憶力減弱和精神恍惚的症狀。此藥方能幫助消除體內的積聚物,緩解疼痛,安定心神,提升注意力,並有助於改善聽覺與視力。

藥方成分如下:炒過的菖蒲,去掉心部再用薑汁浸泡後炒的遠志,人參,炒過的桔梗,用酒浸泡過的牛膝,以上每種藥材用量各為一兩一分;以及三分量的桂心,一兩三分量的茯苓,以及一兩量的炮製過、去皮及臍的附子。

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後,用蜂蜜做成丸狀,大小約等同於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粒,可用溫酒或米湯送服,應在飯前服用。

4. 虛煩證治

虛煩者,方論中所謂心虛煩悶是也。大抵陰虛生內熱,陽盛生外熱,外熱曰燥,內熱曰煩,此不分而分也。傷寒大病不復常,霍亂吐瀉之後,皆使人心虛煩悶,婦人產蓐,多有此病。其證內煩,身不覺熱,頭目昏疼,口乾咽燥,不渴,清清不寐,皆虛煩也。方例有虛煩近傷寒之說,不可不辨。

又平人自汗,小便頻並,遺泄白濁,皆憂煩過度之所致。傷寒屬外因,憂煩屬內因,霍亂兼不內外因,學者當辨析而調治。

白話文:

【虛煩的治療與判斷】

虛煩,就是中醫文獻裡所描述的心臟功能弱,導致心煩意亂的症狀。一般來說,陰氣不足會產生內在的熱感,陽氣過剩則會產生外部的熱感。外在的熱感被稱為燥,內在的熱感則被稱為煩,這兩者雖看似不同,實則一體兩面。

像重感冒或大病初癒、霍亂後的嘔吐和腹瀉,以及產後的婦女,都可能出現心虛煩悶的症狀。虛煩的特徵是內心煩躁,但身體並無明顯的熱感,可能伴有頭痛眼花、口乾喉燥,但不覺得口渴,睡眠品質差等情況。中醫典籍中提到的虛煩與感冒初期的症狀類似,必須細心分辨。

另外,正常人若經常出汗、頻尿、或有尿液混濁的問題,多是因為過度憂慮和煩惱所致。感冒是外在因素引起的疾病,而憂慮和煩惱則屬於內在因素,霍亂則可能同時受到內外因素影響,學習中醫的人應當仔細分析並進行適當的治療。

5. 淡竹茹湯

治心虛煩悶,頭疼短氣,內熱不解,心中悶亂;及婦人產後心虛驚悸,煩悶欲絕。

麥門冬(去心),小麥(各二兩半),甘草(炙,一兩),人參,白茯苓(各一兩半),半夏(湯洗七次,二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姜七片,棗三枚,淡竹茹一塊如指大,煎七分,去滓,食前服。虛勞煩悶,尤宜服之。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因心臟功能不佳導致的情緒煩躁、頭痛、呼吸困難,以及體內熱氣無法消散、心情鬱悶混亂的症狀;另外,也適用於產後因心臟功能虛弱而感到驚慌失措、情緒煩躁到極點的女性。

所需藥材包括:去掉心部的麥門冬,以及小麥,兩者各使用二兩半;炙過的甘草一兩;人參和白茯苓各一兩半;半夏需先用水煮洗七次,然後使用二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時,取四大錢的藥材,加入兩杯水,再放入七片薑、三枚棗子,以及一大塊像手指般大小的淡竹茹,一起煎煮至剩七分水量,然後濾掉藥渣,在飯前服用。對於體力衰弱且情緒煩躁的人來說,特別適合服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