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三 (1)
卷之十三 (1)
1. 喘脈證治
夫五臟皆有上氣喘咳,但肺為五臟華蓋,百脈取氣於肺,喘既動氣,故以肺為主,病者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實者,手太陰經肺實也。肺必脹,上氣喘逆,咽中塞,如與嘔狀,自汗,皆肺實證;若氣口以前脈虛者,必咽乾無津,少氣不足以息,此乃肺虛氣乏也。
白話文:
【喘脈證治】
人體五臟都有可能出現上氣喘咳的情況,然而肺臟在五臟中地位特殊,如同華蓋,因為全身的經脈都從肺臟取得氣息。一旦出現喘息,影響到氣息運行,因此我們主要從肺臟來探討。如果病人右手寸口(手腕內側的脈搏)靠近氣口(特指肺部的脈象)的部分,脈象顯得陰實,這表示手太陰經的肺臟功能過盛。此時肺臟會有脹滿感,出現上氣不接下氣、呼吸困難、咽喉有堵塞感,像要嘔吐一樣,並且會自發性出汗,這些都是肺臟功能過盛的表現。相反地,如果靠近氣口的脈象顯示虛弱,則會感到咽喉乾燥,缺乏津液,氣短,呼吸困難,這就是肺臟虛弱,氣息不足的現象。
2. 杏參散
治上氣喘滿,倚息不能臥。
杏仁,桃仁(並麩炒,去皮尖),桑白皮(蜜炙三度,白泔浸一宿,控干,各一兩),人參(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不以時。
白話文:
【杏參散】
用於治療呼吸困難,胸悶氣喘,嚴重到只能靠坐著呼吸,無法平躺睡覺。
藥方成分包括:杏仁、桃仁(均需用麥麩炒過,去掉外皮和尖端部分)、桑白皮(需用蜂蜜烤三次,再用米泔水浸泡一夜,瀝乾,各取一兩)、人參(取一兩)。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粉末,加入一碗水,三片薑,一個大棗,煎至剩七分水量,不限定時間隨時可服用。
3. 神秘散
定喘,補心腎,下氣。
阿膠(一兩三分,炒),雞䏶胵(兩半),白仙茆(半兩,米泔浸三宿,曬乾,炒),團參(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糯米飲調,空腹服。
白話文:
這份古方名為「神祕散」,主要功效是平定喘息、補充心臟和腎臟的元氣,並有助於調節氣息。
配方成分包括:阿膠(重量為一兩三分,需經過炒製處理)、雞內金(兩半)、白仙茅(半兩,需先用米泔水浸泡三天三夜,晾乾後再進行炒製)、人參(一分)。
使用方法如下:將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的藥粉,以糯米茶湯調和,應在空腹時服用。
4. 真應散
治遠年喘急,不能眠臥,百藥無效者。
白石英(四兩,通明者,以生絹袋盛,用雄豬肚一個,以藥入線縫定,煮熟取藥出,再換豬肚一個如前法煮,三煮了,取藥出控乾研)
上為末,以官局款冬花散二錢,入藥末二錢,更桑白皮二寸、生薑三片、棗子一個,水一盞半,煎至七分,通口服;豬肚亦可吃,只不得用醬、醋、鹽、椒、姜等調和。
白話文:
[真應散]
適用於治療長久以來的嚴重氣喘,到了無法安睡的程度,且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情況。
所需材料:白石英(四兩,選用清澈透明的,裝在生絲布袋裡,然後放入一個公豬的肚子內,將藥與豬肚縫合,煮到熟透後取出藥物,再換一個豬肚重複同樣的煮法三次,最後取出藥物晾乾並研磨成粉末)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研磨好的藥粉,加上官局款冬花散二錢,混合藥末二錢,再加入二寸的桑白皮、三片生薑、一個棗子,用水一杯半,煎煮至剩下約七分的量,整杯服用;煮過的豬肚也可以食用,但不可加醬油、醋、鹽、胡椒、薑等調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