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2)

1. 谷疸證治

病者發黃內熱,食則腹滿眩暈,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疸。

白話文:

病人出現全身發黃且內部有熱感的症狀,吃東西後會感到腹部脹滿並伴隨頭暈,食物無法正常消化,胃部有沉重的渾濁感。這股渾濁之氣向下流動,導致小便不暢,下體受到寒冷影響,熱氣則聚集在膀胱,最終使得全身皮膚呈現黃色,這種情況被稱為「谷疸」。

2. 谷疸丸

治胃蓄瘀熱氣濁,食谷不消,大小便不利,脹滿不下食,趺陽脈緊而數。亦治因勞發熱,熱鬱發黃。

苦參(三兩),龍膽草(一兩),梔子(去皮炒,半兩),人參(三分)

上為末,以豬膽汁入熟蜜少許,搜和丸,如梧子大。以大麥煮飲下五十丸,日三;不知,稍加之。

紅丸子,最治谷疸,以生薑甘草湯下。(方見霍亂門)

白話文:

【谷疸丸】

主治胃部積存瘀熱氣滯,導致食物消化不良,大小便不通暢,腹部脹滿影響進食,以及趺陽脈搏緊且頻率快的情況。同時也能治療因勞累後發燒,熱氣鬱結導致的黃疸。

藥材成分包括:苦參(3兩),龍膽草(1兩),梔子(去皮後炒製,0.5兩),人參(0.1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豬膽汁及少許熟蜜攪拌均勻,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服用時,以大麥煮的飲料吞服50粒,每日三次;若無明顯效果,可適度增加用量。

另有一種「紅丸子」,特別適合治療谷疸,可搭配生薑和甘草煎煮的湯一同服用。(此配方詳見霍亂症處理方法)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使用請遵醫囑。

3. 酒疸證治

五疸唯酒疸變證最多,蓋酒之為物,隨人性量不同,有盈石而不醉者,有濡吻而輒亂者。以醞釀而成,有大熱毒,滲入百脈為病,則不特發黃。溢於皮膚,為黑為腫;流於清氣道中,則眼黃鼻癰,種種不同。故方論中,酒疸外,有肉疸、黑疸、癖疸、勞溢,乃至令人恍惚失常等,數證不同。

白話文:

在五種黃疸病症中,唯有因飲酒過度導致的酒疸變化的症狀最多。這是因為酒這種東西,根據每個人的酒量不同,有人可以喝很多(甚至一石)卻不會醉,但有的人只要稍微沾一點酒脣就馬上醉醺醺。由於酒是經過醞釀製成,含有大量的熱毒,一旦這些毒素滲入人體的各個脈絡造成疾病,其病症就不僅僅是皮膚泛黃。毒素如果滲入皮膚,可能會使皮膚變黑或浮腫;若流入呼吸系統,可能會導致眼睛泛黃,鼻子生瘡,各種不同的症狀。因此,在醫學文獻中,除了酒疸之外,還有肉疸、黑疸、癖疸、勞溢,甚至會讓人精神恍惚,失去正常狀態等多種不同類型的黃疸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