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九 (2)
卷之九 (2)
1. 酸棗仁湯
治霍亂,吐下增劇,虛勞煩擾,奔氣在胸中,不得眠,或發寒熱,頭疼暈悶。
白話文:
治療霍亂,嘔吐腹瀉加劇、體虛煩躁、胸中氣息上衝導致失眠,或伴隨寒熱、頭痛暈眩。
酸棗仁(炒,一兩三分),人參,桂心(各一分),知母,茯苓(各三錢三字),石膏(煅,半兩),甘草(炙,二錢)
白話文:
酸棗仁(炒過,6.5克),人參、桂心(各1克),知母、茯苓(各3.3克),石膏(煅製過,2.5克),甘草(炙過,2克)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四錢,用一杯半的水,加上三片薑片和一顆大棗,煎煮到剩七分滿,過濾掉渣滓,在飯前服用。
2. 五痿敘論
夫人身之有皮毛、血脈、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形,內則有肝、心、脾、肺、腎以主之,若隨情妄用,喜怒不節,勞佚兼併,致內臟精血虛耗,榮衛失度,發為寒熱,使皮血、筋骨、肌肉痿弱,無力以運動,故致痿躄。狀與柔風腳弱皆相類,以脈證並所因別之,不可混濫。柔風腳氣,皆外所因;痿躄則屬內臟氣不足之所為也,審之。
白話文:
人體需要皮肉毛髮、血脈筋骨、肌肉骨髓才能成形。內在則由肝、心、脾、肺、腎主導。如果放縱慾望,喜怒無常,過度勞累,就會導致內臟精血耗盡,氣血失調,進而產生寒熱,使皮肉筋骨肌肉虛弱無力,導致痿躄。
痿躄的症狀與柔風腳氣相似,但可以透過脈象徵兆和成因來區分,不能混淆。柔風腳氣多由外在因素引起;而痿躄則是因內臟氣血不足所致,需要仔細辨別。
3. 五痿證例
病者肺熱,皮虛弱薄著,足痿躄,其色白而毛敗,名曰皮痿,由肺熱葉焦使然也。肺為五臟長,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肺鳴則肺葉焦。論曰:五臟因肺熱焦,發為痿躄。
白話文:
患者的肺部有熱,皮膚脆弱無力且薄弱,雙腳痿弱無力,膚色蒼白而毛髮枯槁,這種病症稱為皮痿,是由於肺熱灼傷肺葉所致。肺是五臟之長,如果肺臟出現問題,或是無法滿足肺臟的需求,就會產生肺鳴聲,肺鳴則會導致肺葉灼傷。醫家們說:五臟由於肺熱灼傷,就會引起痿弱無力。
病者心下熱,膝腕樞紐如折去而不相提挈,脛筋縱緩,不能任其地,其色赤而絡脈溢,名曰脈痿。由悲哀太甚,陽氣內動,數溲血。故本病論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
白話文:
病人感到心口發熱,膝蓋和手肘關節就像斷掉一樣無法相互配合,小腿肌肉鬆弛無力,無法支撐身體,小腿顏色發紅,血管發脹,這種病名為脈痿。這是因為過於悲傷的情緒,導致陽氣內動,多次小便出血。所以《本草綱目》中記載:大經絡空虛,會導致肌肉麻痺,再進一步發展就會變成脈痿。
病者肝熱,口苦,筋膜乾,筋急而攣,其色蒼而爪枯,名曰筋痿。由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及為白淫。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
白話文:
患者肝臟有熱,口中發苦,筋膜乾燥,筋變得緊繃而痙攣,面色蒼白,指甲枯萎,稱為筋痿。這是因為思慮過多,所求不能實現,心神向外馳散,房事過於頻繁,導致筋脈鬆弛無力,並出現遺精。因此,《下經》中記載:筋痿是由肝臟病變引起的,是過度勞累造成的。
病者脾熱,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其色黃而肉蠕動,名曰肉痿。由漸於濕地,以水為事,居處下澤,濡漬,痹而不仁。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白話文:
患病的人脾氣過於熱,胃部乾燥而口渴,肌肉沒有知覺。身體發黃,肌肉萎縮,稱為「肉痿」。這主要是因為長時間待在潮濕之地,以水為業,居住在低窪的水澤旁,身體受潮濕侵襲,麻痹而沒有知覺。因此,《下經》說:肉痿這種病,是因長期處於潮濕之地而得的。
病者腎熱,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其色黑而齒槁,名曰骨痿。因有所遠行勞倦,遇大熱而渴,陽氣內乏,熱舍於腎,致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
白話文:
患者患有腎熱,腰和脊椎無法伸直,骨頭乾枯,骨髓流失,面色發黑,牙齒乾枯,這種情況稱為「骨痿」。這是因為曾經遠行勞累,在天氣炎熱時口渴,體內的陽氣不足,熱氣聚集在腎臟,導致腎水無法控制火氣,進而造成骨頭乾枯,骨髓虛弱。因此,《下經》中記載:「骨痿,是由於過度炎熱引起的。」
4. 五痿治法
諸治痿法,當養陽明與衝脈。陽明主胃,乃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束骨以利機關。衝脈者,諸經之海,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養於宗筋,會於氣街,屬於帶脈,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治之,各補其榮而通其輸,調其虛實,和其逆順,至筋脈骨肉各得其旺時,病乃已矣。
白話文:
治療所有痿痺的方法,都需要滋養陽明經和衝脈。陽明經主治胃,是五臟六腑的總彙,負責滋潤宗筋,束縛骨骼以利於關節活動。衝脈是所有經絡的總彙,負責灌溉溪谷和陽明經。它們共同滋養宗筋,匯聚於氣街,屬於帶脈,絡於督脈。因此,陽明經虛弱,宗筋就會鬆弛,帶脈不能收引,導致足部痿痺不能用。治療方法是:補益陽明經的氣血,疏通其經絡,調和虛實,平衡寒熱,直到筋脈、骨肉都得到旺盛時,疾病才會痊癒。
5. 加味四斤丸
治肝腎臟虛,熱淫於內,致筋骨痿弱,不自勝持。起居須人,足不任地,驚恐戰掉,潮熱時作,飲食無味,不生氣力,諸虛不足。
白話文:
用於治療肝腎虛弱,內熱虛火上炎,導致筋骨軟弱無力,無法自行站立。需要他人攙扶,雙腳無法行走,容易驚恐顫抖,時常發熱出汗,飲食沒有味道,體力不支,全身虛弱無力。
蓯蓉(酒浸),牛膝(酒浸),天麻,木瓜干,鹿茸(燎去毛,切,酥炙),熟地黃,菟絲子(酒浸通軟,別研細),五味子(酒浸,各等分)
白話文:
菟絲子(用酒泡軟,再研磨成細粉) 地黃(熟製) 木瓜(曬乾) 鹿茸(燒掉毛髮,切片,用酥油煎烤) 牛膝(用酒泡) 天麻 五味子(用酒泡) 蓯蓉(用酒泡)
每種材料等量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米湯食前下。一法,不用五味子,有杜仲。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製成像梧桐子般大的蜜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酒或米湯送服,在飯前服用。另一種方法是不使用五味子,而加入杜仲。
6. 麋角丸
治五痿皮緩毛瘁,血脈枯槁,肌肉薄著,筋骨羸弱,飲食不滋,庶事不興,四肢無力,爪枯發落,眼昏唇燥,疲憊不能支持。
白話文:
治療五種萎症,皮膚鬆弛、毛髮枯槁,血脈枯竭,肌肉薄弱,筋骨衰弱,飲食不振,百事不興,四肢無力,指甲枯萎、頭髮脫落,眼睛昏花、嘴脣乾燥,疲憊不堪、難以支撐。
麋角(鎊,一斤,酒浸一宿),熟地黃(四兩),大附子(生去皮臍,一兩半)
白話文:
糜鹿角(1斤,先浸泡在酒裡一晚),熟地黃(4兩),生附子(去皮去臍,1.5兩)
上用大麥米二升,以一半藉底,一半在上,以二布巾隔覆,炊一日,取出藥與麥,別焙乾為末,以浸藥酒,添清酒煮麥粉為糊,搜和得所,杵三千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米湯任下,食前服。
白話文:
使用兩升大麥米,一半放在鍋底,一半放在上面,用兩塊布巾隔開並蓋上。煮一天,取出藥物和麥子,分別烘乾研磨成粉末。用藥物浸泡酒,再用清酒煮麥粉成糊。將藥粉和糊混合均勻,用杵搗三千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酒或米湯送服,於飯前服用。
王啟玄傳玄珠先生耘苗丹三方。序曰:張長沙戒人妄服燥烈之藥,謂藥勢偏有所助,勝克流變,則真病生焉,猶憫苗不長而揠之者也。若稟氣受血不強,合服此而不服,反忽略之,是不耘苗者也。
白話文:
王啟玄傳授了玄珠先生的「耘苗丹」三種藥方。序言中說:張長沙警告人們不要隨意服用燥熱的藥物,認為藥物的性質會偏向某一方面,導致身體的勝克關係發生變化,就會形成新的疾病,就像可憐那些不長大的幼苗而去拔它們的人。如果一個人的氣血不足,應該服用這個藥方,而不服用就是忽視了這個問題,就像不除草是一種不除草。
7. 上丹
養五臟,補不足,秘固真元,均調二氣,和暢榮衛,保神守中。久服輕身耐老,健力能食,明目,降心火,交腎水,益精氣。男子絕陽,庶事不堪,女子絕陰,乃不能妊,腰膝重痛,筋骨衰敗,面色黧黑,心勞志昏,寤寐恍惚,煩憒多倦,餘瀝夢遺,膀胱邪熱,五勞七傷,肌肉羸瘁,上熱下冷,難任補藥,服之半月,陰陽自和,容色肌肉,光潤悅澤。開心意,安魂魄,消飲食,養胃氣。
白話文:
滋養五臟,補充不足,固守元氣,調和陰陽,使氣血運行通暢,保護心神安寧。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緩衰老,強健體力,增進食慾,明目,降低心火,滋潤腎水,益精氣。
男性陽氣耗盡,各種事情都做不了;女性陰氣耗盡,就無法受孕,腰膝疼痛,筋骨衰弱,面色暗沉,心神勞累,昏沉恍惚,煩惱疲倦,餘精遺漏,膀胱邪熱,各種勞累和損傷,肌肉消瘦,上熱下冷,難以承受補藥。服用半個月,陰陽調和,容貌和肌肉變得光潤紅潤。舒暢心意,安神定魄,幫助消化,養護胃氣。
五味子(半斤),百部(酒浸一宿焙),菟絲子(酒浸別研),肉蓯蓉(酒浸),杜仲(炒斷絲),巴戟(去心),遠志(去心),枸杞子,防風(去叉),白茯苓,蛇床子(炒),山藥,柏子仁(別研,各二兩)
白話文:
- 五味子:半斤
- 百部:用酒浸泡一晚後烘乾
- 菟絲子:用酒浸泡後另行研磨
- 肉蓯蓉:用酒浸泡
- 杜仲:炒斷絲後
- 巴戟:去除中心
- 遠志:去除中心
- 枸杞子:兩兩
- 防風:去除分叉
- 白茯苓:兩兩
- 蛇牀子:炒過
- 山藥:兩兩
- 柏子仁:另行研磨,兩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食前溫酒、鹽湯任下三十丸。春,煎乾棗湯;夏,加五味子四兩;四季月,加蓯蓉六兩;秋,加枸杞子六兩;冬,加遠志六兩,食後兼服衛生湯。
白話文:
將藥方研磨成粉末,做成蜜丸,大小如梧桐子。於餐前用溫酒或鹽湯送服 30 丸。春天,與乾棗湯一同服用;夏天,加入甘草 4 兩;一年四季每個月,加入地黃 6 兩;秋天,加入枸杞子 6 兩;冬天,加入遠志 6 兩,飯後再服用衛生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