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3)

1. 衛生湯

補虛勞,強五臟,除煩養真,退邪熱,順血脈,緩中,安和神志,潤澤容色。常服通暢血脈,不生癰瘍,養胃益精。

白話文:

溫補虛弱身體,增強五臟功能,去除煩惱、培養真氣,降低邪惡熱氣,疏通血脈,緩和中氣,安撫精神,讓面色紅潤。長期服用能使血脈暢通,不易長瘡,滋養胃氣,增加精氣。

當歸白芍藥(各四兩),黃耆(八兩),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當歸、白芍藥(各240公克),黃耆(480公克),甘草(炙,60公克)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時。年老,加酒半盞煎。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磨碎成為散劑。每次服用 4 錢,加入半盞水煎煮,煎煮到只剩下七分之一,過濾掉渣滓。不限服藥時間。年紀較大者,可以加入半盞酒一起煎煮。

2. 中丹

補百損,體劣少氣,善驚昏憒,上焦客熱,中脘冷痰,不能多食,心腹弦滿,脾胃氣衰,精血妄行,容色枯悴。

黃耆白芍藥,當歸(各四兩),白茯苓人參,桂心(各二兩),川椒(炒出汗,一兩),大附子(炮去皮臍),黃芩(各一兩,為末,薑汁和作餅)

白話文:

  • 黃耆 四兩
  • 白芍藥 四兩
  • 當歸 四兩
  • 白茯苓 兩兩
  • 人參 兩兩
  • 桂心 兩兩
  • 川椒 一兩 (炒至出汗)
  • 大附子 一兩 (炮製後去除皮殼)
  • 黃芩 一兩,研磨成粉末

以上材料混合後,用薑汁製成藥餅。

上為末,粟米飲搜和得所,搗千杵,丸如梧子大。酒飲任下三五十丸,食前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湯和勻,搗一千次,搓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用酒送下三十到五十顆,在飯前服用。

3. 小丹

補勞益血,去風冷百病,諸虛不足,老人精枯神耗,女子絕傷斷緒。久服益壽延年,安寧神志魂魄,流滋氣血脈絡,開益智慧,釋散風濕,耳目聰明,筋力強壯,肌膚悅澤,氣宇泰定。

白話文:

補充元氣,滋養血液,驅除風寒百病,治療各種虛弱病症,讓衰老之人精神煥發,女子月經恢復正常。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安神定志,促進氣血循環,增強智慧,消除風濕,讓耳目聰明,筋骨強健,肌膚紅潤,氣質沉穩。

熟地黃肉蓯蓉(酒浸,各六兩),五味子,菟絲子(酒浸,各五兩),柏子仁(別研),天門冬(去心),蛇床子(炒),覆盆子,巴戟(去心),石斛(各三兩),續斷澤瀉人參山藥遠志(去心炒焦),山茱萸,菖蒲,桂心,白茯苓杜仲(銼炒絲斷,各二兩),天雄(炮去皮臍,一兩)煉成鍾乳粉(扶衰三兩,續老二兩,常調一兩,氣完則刪去)

白話文:

熟地黃,肉蓯蓉(用酒浸泡,各 360 克),五味子,菟絲子(用酒浸泡,各 300 克),柏子仁(另行研磨),天門冬(去心),蛇牀子(炒過),覆盆子,巴戟(去心),石斛(各 180 克),續斷,澤瀉,人參,山藥,遠志(去心炒焦),山茱萸,菖蒲,桂心,白茯苓,杜仲(切片炒至斷絲,各 120 克),天雄(炙制後去皮臍,60 克)

將以上藥材煉製成鍾乳粉:

  • 扶衰:180 克
  • 續老:120 克
  • 常調:60 克

藥效發揮後,即可將常調部分移除。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食前酒服三十丸至五十丸。忌五辛、生蔥、蕪荑、餳、鯉。虛人多起,去鍾乳,倍地黃;多忘,倍遠志、茯苓;少氣神虛,倍覆盆子;欲光澤,倍柏子仁;風虛,倍天雄;虛寒,倍桂心;小便赤濁,三倍茯苓,一倍澤瀉;吐逆,倍人參。

白話文:

用藥材研磨成細粉,與蜂蜜製成如梧桐果大小的丸劑。在飯前用米酒送服 30 至 50 粒。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五辛、生蔥、蕪荑、餳和鯉魚。

體質虛弱者,可增加鍾乳粉的用量,並加倍地黃用量;容易健忘者,可加倍遠志和茯苓用量;氣虛神疲者,可加倍覆盆子用量;希望改善肌膚光澤者,可加倍柏子仁用量;風虛者,可加倍天雄用量;虛寒者,可加倍桂心用量;小便赤濁者,可將茯苓用量增加三倍,澤瀉用量增加一倍;嘔吐逆氣者,可加倍人參用量。

芎桂散,治四肢疼痛軟弱,行履不便。(方見中風門)

4. 藿香養胃湯

治胃虛不食,四肢痿弱,行立不能,皆由陽明虛,宗筋無所養,遂成痿躄。

藿香白朮,白茯苓,神麯(炒),烏藥(去木),縮砂仁薏苡仁(炒),半夏曲人參(各半兩),蓽澄茄甘草(炙,各三錢半)

白話文:

藿香、白朮、白茯苓、炒神麴、去木烏藥、縮砂仁、炒薏苡仁、半夏曲、人參(各半兩),蓽澄茄、炙甘草(各三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二枚,同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5. 失血敘論

夫血猶水也,水由地中行,百川皆理,則無壅決之虞;血之周流於人身榮經府俞,外不為四氣所傷,內不為七情所郁,自然順適。萬一微爽節宣,必至壅閉,故血不得循經流注,榮養百脈,或泣或散,或下而亡反,或逆而上溢,乃有吐、衄、便、利、汗、痰諸證生焉。十種走失,無重於斯,隨證別之,乃可施治。

白話文:

血液猶如水,水在地下流通,百川都通暢,就不會發生淤塞堵塞的危險。血液在人體的經脈、府臟、俞穴中運行,不受外界的四種氣候影響,也不受內心的七種情緒影響,自然順利。萬一稍有不順,必定會閉塞,因此血液不能按照經脈流動,滋養百脈,有的滲出或流散,有的向下流而不回轉,有的向上反流,就會產生嘔吐、鼻血、大便、腹瀉、出汗、痰涎等症狀。十種症狀中,沒有比這些更嚴重的了,根據不同的症狀加以區別,才能進行治療。

6. 外因衄血證治

病者因傷風寒暑濕,流傳經絡,陰陽相勝,故血得寒則凝泣,得熱則淖溢,各隨臟腑經絡湧泄於清氣道中,衄出一升一斗者,皆外所因。治之各有方。

白話文:

疾病是因為傷了風、寒、暑、濕,這些病邪在經絡中傳布,陰陽互相交爭,所以血液遇到寒冷就會凝固,遇到熱氣就會溢出,這些血液會隨著臟腑經絡湧出到清氣通道中,鼻出血一升一斗的,都是因為外在因素造成的。治療的方法各有不同。

7. 桂枝栝蔞根湯

治傷風汗下不解,鬱於經絡,隨氣湧泄,衄出清血;或清氣道閉,流入胃管,吐出清血,遇寒泣之,色必瘀黑者。

白話文:

如果治療傷風後,仍然出汗不止,鬱積在經絡中,隨著氣血湧出而流鼻血,流出的鼻血是清亮的;或者是鼻腔不通,清氣不能排出,往下流入胃裡,嘔吐出清亮的鼻血。遇到受涼而哭泣時,鼻血一定會變深色。

桂心,白芍藥,栝蔞根,甘草(炙),川芎(各等分)

白話文:

肉桂、白芍藥、栝樓根、甘草(炙)、川芎(各等量的份量)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服。頭痛加石膏

白話文:

上層的藥材粉碎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約12克),加入一盞半(約240毫升)水、三片生薑、一顆紅棗,煎煮至剩七分之一的量,過濾後服用。如果頭痛,可以加入石膏。

8. 麻黃升麻湯

治傷寒發熱,解利不行,血隨氣壅,世謂紅汗者是也。

麻黃(去節湯,二兩半),升麻(一兩一分),黃芩,芍藥,甘草(生),石膏(煅),茯苓(各一兩)

白話文:

麻黃(去掉枝節,二兩半),升麻(一兩一分),黃芩,芍藥,生甘草,煅石膏,茯苓(各一兩)

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熱服,微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