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二 (1)
卷之二 (1)
1. 苓朮湯
治脾胃感風,飧泄注下,腸鳴腹滿,四肢重滯,忽忽善怒,眩冒顛暈,或左脅偏疼。
白茯苓,厚朴(薑汁製炒),白朮,青皮,乾薑(炮),半夏(湯泡去滑),草果(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三片,棗兩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凡遇六戊年,赫曦之紀,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瘧,少氣咳喘,血溢泄瀉,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甚,胸中痛,脅支滿,背髀並兩臂痛,身熱骨痛,而為浸淫。為水所復,則反譫妄狂越,咳喘息鳴,血溢泄瀉不已;甚則大淵絕者死。
白話文:
【苓朮湯】
這帖藥方適用於治療因脾胃受到風邪影響,導致的急慢性腹瀉,腸鳴、腹部脹滿,四肢感到沉重不適,情緒容易焦躁發怒,頭暈目眩,甚至出現左側肋骨疼痛的情況。
藥方成分包括:茯苓、用薑汁炒製的厚朴、白朮、青皮、炮製過的乾薑、用水泡去滑膩的半夏、去掉外皮的草果、炙過的甘草,這些成分的份量都相等。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大約一杯半的水,再放入三片薑和兩顆棗,煎煮至剩七分水量後,濾掉藥渣,在飯前飲用。
在逢六戊的年份,天氣極端炎熱,火氣過盛,肺部易受邪氣影響,人們可能會有瘧疾、呼吸短促、咳嗽、喘息、血溢出、腹瀉、喉嚨乾燥、耳聾、體內熱度高、肩膀背部特別熱、胸口疼痛、肋骨脹滿、背部大腿及雙臂疼痛、身體發熱、骨頭痠痛等症狀,且可能演變為漫延性感染。如果受到水氣反制,則可能出現精神錯亂、狂躁、咳嗽、喘息、血溢不止、腹瀉持續等情況;嚴重時,若大淵脈搏消失,可能會危及生命。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