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13)

1. 牡丹散

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乾,發熱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利,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又治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

牡丹皮,芍藥,甘草(一半鹽湯浸炙,一半生用),桂心,沒藥(別研),延胡索,紅花,當歸,烏藥(各一兩),陳皮,蘇木,鬼箭,蓬朮(炮,各一分),乾漆(炒,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水煎七分。忌生冷。

白話文:

【牡丹散】

主治因血液不足導致的疲勞倦怠,手掌腳掌心煩熱,身體各部位疼痛,頭腦昏沉沉重,心跳加速臉頰泛紅,口乾舌燥咽喉乾澀,發燒及夜間盜汗,食慾下降嗜睡;以及血液過熱引起與身體產生衝突,月經不順,腹部脹痛,類似瘧疾的寒熱交替。同時也適用於未出嫁女子因血液虛弱、陰氣不足,身體內外環境失調,造成痰多咳嗽、潮熱,身體逐漸消瘦,進而發展成骨蒸(一種消耗性疾病)的情況。

藥材包括:牡丹皮、芍藥、甘草(其中一半用鹽水浸泡後烘烤,另一半則生用)、肉桂心、沒藥(需另外研磨)、延胡索、紅花、當歸、烏藥(以上各一兩)、陳皮、蘇木、鬼箭羽、蓬朮(炮製過,以上各一分)、乾漆(炒過,共二錢)。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水煎至剩七分。服用期間避免生冷食物。

2. 伏龍肝散

治氣血勞傷,衝任脈虛,經血非時,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雜,或赤白相兼,臍腹冷痛,經久未止,令人黃瘦口乾,飲食減少,四肢無力,虛煩驚悸,使人無子。

伏龍肝,赤石脂(煅,醋淬),牡蠣(煅取粉),烏賊骨(取粉),禹餘糧(煅,醋淬),桂心(各等分)

上為細末。空腹酒、飲任下二錢。白多者,加牡蠣、烏賊骨;赤多者,加赤石脂、禹餘糧;黃多者,加伏龍肝、桂心,隨病加之。一法,有龍骨。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伏龍肝散」這個古方,主要用於治療因氣血損耗及衝任脈虛弱導致的月經失調。具體症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突然大量出血,血質可能像豆汁一樣,也可能呈現血塊狀,甚至出現不同顏色的混合,或是紅白相間,伴有下腹部冰冷疼痛,長期不止,導致人體黃瘦、口渴、食慾減退、四肢乏力、精神煩躁、驚悸不安,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所需藥材包括:伏龍肝(即竈心土)、赤石脂(需煅燒並用醋淬過)、牡蠣殼(煅燒後磨成粉)、烏賊骨(磨成粉)、禹餘糧(需煅燒並用醋淬過)、桂心(以上藥材用量均等)。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在空腹時,可選擇用酒或飲料送服兩錢(古代計量單位)。如果白帶較多,則增加牡蠣粉和烏賊骨粉;若血色偏紅,則添加赤石脂和禹餘糧粉;若是黃色分泌物較多,則加用伏龍肝和桂心,根據具體病情來調整配方。另有一種製法,還會加入龍骨。

3. 艾煎丸

治崩傷淋瀝,小腹滿痛。常服補榮衛,固經脈。

食茱萸(湯洗),當歸(各七錢半),熟地黃,白芍藥(各一兩半),石菖蒲(炒),川芎,人參(各一兩),熟艾(四兩,用糯米飲調作餅,焙)

上為末,酒煮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飲任下。

白話文:

【艾煎丸】

主治月經失調、出血不止或尿道疼痛,以及小腹部的脹痛。長期服用能補充身體的元氣,鞏固經絡。

所需材料及劑量如下:食茱萸(需先以熱水清洗)、當歸(兩者各約37.5克),熟地黃、白芍藥(各約56.25克),石菖蒲(需先炒過)、川芎、人參(各約31.25克),熟艾(約160克,需與糯米一同煮成餅狀後烘乾)。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再加入酒煮成的糊狀物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約50顆,可用酒或飲料送服。

4. 滋血湯

治婦人血風,血熱血虛,經候澀滯,經脈不通,四肢麻木,肌體渾身疼痛倦怠,將成勞瘵。

馬鞭草(取穗),荊芥穗(各四兩),桂心,當歸,枳殼(湯浸麩炒),赤芍藥,川芎(各二兩),牡丹皮(一兩)

上粗為末。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烏梅一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婦女因血液循環問題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包括血液過熱或貧血、月經不順、經血排泄困難、經絡阻塞,以及由此引起的四肢無力、全身疼痛和疲憊不堪,甚至有轉為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趨勢。

配方成分包括:馬鞭草穗、荊芥穗(各約180公克)、肉桂粉、當歸、炒過的枳實(先用水浸泡再用小麥粉炒)、赤芍、川芎(各約90公克)、牡丹皮(約45公克)。

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時取大約16公克,加約240毫升的水,加入一顆烏梅,煮沸後再煮至剩下約168毫升,濾掉藥渣,在空腹時服用。

5. 抵當湯

治婦人經水不利。

水蛭(銼炒),虻蟲(去翅足各炒,三十個),桃仁(三十七個,炒去皮尖),大黃(蒸,三錢三字)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血未利,更服。亦治男子有瘀血,膀胱痛。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婦女月經不順的問題。

所需藥材有:水蛭(磨碎後炒過)、虻蟲(去除翅膀和腳後各別炒過,數量為三十隻)、桃仁(數量為三十七顆,炒過並去掉外皮和尖端)、大黃(蒸過,份量為三錢三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半煎煮至剩下七分,濾掉渣滓後溫熱服用;如果血液排出仍不順暢,可再服用。此方也適用於有瘀血問題、膀胱疼痛的男性。

6. 萬病丸

治室女月經不通,臍下堅結,大如杯升,發熱往來,下痢羸瘦,此為血瘕;若生肉癥,不可為也。(血瘕一作氣瘕,此即石瘕證也。)

乾漆(杵細,炒令火煙出菸頭青白一時久),牛膝(酒浸一宿,各一兩六錢),生地黃(四兩八錢,取汁)

上以地黃汁入,下二味為末,慢火熬,俟可丸即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飲或溫酒下二丸,日再。勿妄加,病去止藥。婦人氣血虛,經不行,若服破血行經藥,是殺之也。謹之!

白話文:

這款藥丸適用於治療未嫁女子月經不來,肚臍下方有硬塊,大小像杯子一樣,且伴有發燒、寒熱交錯、下痢、身體消瘦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血液凝結形成的腫塊所致;但如果是肉瘤,則無法用此方法治療。

所需材料包括:乾漆(搗碎後炒至冒煙,煙色轉為青白色),牛膝(用酒浸泡一夜),和生地黃(榨汁)。將地黃汁與乾漆和牛膝混合成粉末,在慢火下熬煮,待可以搓成丸狀時,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在空腹時,可以用米湯或溫酒送服兩粒,每日兩次。切勿隨意增加劑量,一旦病情好轉,應停止服藥。女性如果氣血不足導致月經不來,如果服用破血行經的藥物,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傷害,請務必小心。

7. 礬石兌丸

治婦人經水閉,不利,臟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

礬石(三分,燒),杏仁(一分,去皮尖,炒)

上研杏仁細,入礬灰,加少蜜丸,如棗大。綿裹,納陰中;未知再作。

白話文:

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順,經血不通暢,腹部有硬塊且持續不消,身體內有舊瘀血,以及分泌白色物質的症狀。

所需藥材為礬石(需經過燒煉,用量為三分)和杏仁(需去除外皮及尖端,炒過,用量為一分)。

首先將杏仁研磨至極細,然後加入礬石灰,最後添加少量蜂蜜製成丸藥,大小約如棗子。使用時,以棉布包裹藥丸,置入陰道內;若未見效,可重複此過程。

8. 三稜煎

治婦人血癥血瘕,食積痰滯。

三稜,蓬朮(各四兩),青皮,半夏(湯洗,七次),麥糵(各三兩)

上用好醋六升煮乾,焙為末,醋糊丸,梧子大。醋湯下三四十丸;痰積,薑湯下。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婦女的血液凝結成塊、腹部有硬塊、飲食過量造成的積滯、以及痰濕滯留的問題。

所需藥材及其分量如下:三稜和蓬朮各160克,青皮和半夏各120克(其中半夏需用水洗七次),麥芽120克。

將以上藥材用好的醋六公升煮至乾燥,然後烘培磨成粉末,再用醋和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四十粒,用醋湯送服;若因痰濕造成積滯,則用薑湯送服。

9. 烏金散

治婦人血氣,血癥血風,勞心煩躁,筋骨疼痛,四肢困瘦。

好黑豆(十兩),沒藥,當歸(各半兩,洗,焙乾為末)

上先將黑豆不犯水淨拭,用沙瓶一隻,入豆在內,以瓦片蓋,鹽泥固濟,留觜通氣,炭火二斤煅煙盡,存性,以鹽泥塞瓶觜,退火,次日取出,豆如鴉翼,研細,方入後末研勻。不拘時候溫酒調下二錢,重者不過三五服。忌鯉魚、毒肉、水母之類。

白話文:

[烏金散]

主治婦女的血液循環問題,包括血塊、風濕性血液病、因勞累而心煩意亂,以及筋骨痠痛,四肢疲乏消瘦等症狀。

所需材料:黑豆(10兩)、沒藥、當歸(各半兩,需先清洗再烘乾磨成粉末)

首先,要確保黑豆完全不沾水,然後將其放入一個沙瓶中,用瓦片蓋住瓶口,並用鹽泥密封,只留下一個小孔通氣。然後,用2斤的炭火將黑豆煅燒至煙盡,保留其藥性。之後,用鹽泥封住瓶口,待火退去,隔天再取出,此時的黑豆會呈現烏鴉翅膀般的顏色,再將其研磨成細粉,最後再與先前準備好的藥粉混合均勻。服用時,不受時間限制,每次以溫酒送服兩錢,嚴重病情者最多服用三到五次即可。服用期間,需避免食用鯉魚、有毒的肉類和水母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