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

1. 斷下湯

治下痢赤白,無問久近長幼,皆可服。

罌粟殼(炙,十四個,去瓣),草果(一個,不去皮炒),白朮(一錢),甘草(炙,半錢),茯苓(一錢)

上為銼散。作一劑,水一大碗,姜七片,棗七個,煎至一大盞,分二服,空腹。或下純赤,加黑豆二十七粒;白則加炮乾薑一錢。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赤白痢疾的,無論病程長短或是年齡大小,都適合服用。

藥材如下:燉過的罌粟殼十四個(需去除瓣膜)、帶皮炒過的草果一個、白朮一錢、炙過的甘草半錢、茯苓一錢。

將上述藥材混合後切碎成散狀。這是一劑的量,用一大碗的水,加上七片薑和七個棗子一起煎煮,直至剩下一大杯的藥汁,分兩次空腹服用。若排泄物純為紅色,可再加入二十七粒黑豆;若是白色,則可添加一錢的炮製乾薑。

2. 厚腸湯

治下痢赤白

罌粟殼(八兩,銼炒),地榆(六兩),白朮,紫蘇葉,木瓜干(各二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七片,棗二個,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赤白下痢的厚腸湯方。

藥材包含:罌粟殼(經炒製後約400公克),地榆(300公克),白朮,紫蘇葉,以及木瓜乾(各自100公克)。

以上藥材混合後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時取16公克,加入大約150毫升的水,再放入7片薑和2顆棗,煮至剩下約100毫升,過濾掉殘渣後,在空腹時服用。

3. 水煮木香丸

治腸胃虛弱,風濕進襲,泄瀉水穀,滯下膿血,㽲刺疼痛,裡急後重,日夜無度。

當歸(洗),芍藥,甘草(炙),訶子(去核,各半兩),厚朴(去粗皮,切,薑製),青皮,陳皮(各一兩),縮砂仁,木香(炮,各一分),罌粟殼(切醋淹炒,五兩)

上為末,蜜丸一兩作五丸。每服一丸,水一盞,煎七分,食前溫服。

白話文:

【水煮木香丸】

用於治療腸胃功能衰弱,當風濕邪氣侵襲時,會有腹瀉且排泄物如水或食物未消化的情況,或是排出帶有膿血的大便,腹部會有劇烈的疼痛感,感覺到內急但排便困難,這種情況不分晝夜,隨時都可能發生。

配方如下:當歸(需先清洗)、芍藥、甘草(需炙烤)、訶子(需去核,以上四種各取半兩)、厚朴(需去掉粗皮,切片,並用薑製法處理)、青皮、陳皮(以上三種各取一兩)、縮砂仁、木香(需炮製,以上兩種各取一分)、罌粟殼(需切片,用醋浸泡後炒熟,取五兩)。

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製成丸狀,每丸約一兩重,共可做五丸。每次服用一丸,加入一碗水,煎至剩下七分水量,應在飯前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