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

1. 料簡

凡血得熱則淖溢,故鮮;得寒則凝泣,故瘀。當審其風熱風冷二證,與蠱利大別,外有血痔、血枯、內衄、酒利、肺疽、腸胃蓄瘀、遠近血等,各有門類,不可混雜。古方云:積冷積熱,及水穀實而下利者,並以大黃湯下之。《養生方》亦云:大則疏滌之。更不知有寒熱風濕虛實之不同,後人尋即妄用,被害者多矣。籲,可傷哉。

白話文:

【料簡】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血液受到熱影響就會變得流動,因此顏色鮮豔;受到寒影響就會凝固不暢,因而形成瘀血。在診斷上,應詳細辨別風熱和風寒兩種症狀,與蟲害導致的下痢有顯著區別。在外科疾病中有血痔、血枯,在內科疾病中有鼻出血、酒精性下痢、肺膿瘍、腸胃內的瘀血、以及近血和遠血等,這些病症各有各的特點,不能混淆一談。古方記載:對於長期受寒或受熱,以及飲食過量導致的下痢,都可以使用大黃湯來治療。然而,《養生方》也提到:對於嚴重的情況,應該使用瀉藥來清肅。但這種方法並未考慮到病人的體質是屬於寒性、熱性、風濕性或是虛弱,後世的人們盲目跟隨,受害的人很多。唉,真是令人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