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 (1)
卷之十 (1)
1. 勞瘵敘論
夫骨蒸、殗、殜、復連、屍疰、勞疰、蟲疰、毒疰、熱疰、冷疰、食疰、鬼疰等,皆曰傳屍者,以疰者、注也,病自上注下,與前人相似,故曰疰。其變有二十二種,或三十六種,或九十九種。
白話文:
骨蒸、殗、殜、復連、屍疰、勞疰、蟲疰、毒疰、熱疰、冷疰、食疰、鬼疰等等,都叫做「傳屍」,是因為這些疾病都像水流注淌一樣,病氣從上而下傳染,與前人所患疾病相似,所以稱為「疰」。它的變化種類有二十二種、三十六種,也有九十九種。
大略令人寒熱盜汗,夢與鬼交,遺泄白濁,發乾而聳,或腹中有塊,或腦後兩邊有小結核,連複數個,或聚或散,沉沉默默,咳嗽痰涎,或咯膿血,如肺痿、肺癰狀;或復下利,羸瘦困乏,不自勝持,積月累年,以至於死,死後乃疰易傍人,乃至滅門者是也。更有蜚屍、遁屍、寒屍、喪屍、屍注等,謂之五屍,及大小附著等證不一。
白話文:
大體來說,患者會有怕冷怕熱、盜汗、夢遺、白濁、頭髮乾枯聳立,或者腹部有硬塊,或者腦後兩側有小結核,這些結核可能會聚在一起或分散開,不痛不癢。患者還會咳嗽、有痰液,或者咳出膿血,類似肺結核或肺癰的症狀。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腹瀉、消瘦、疲勞無力,這些症狀持續數月或數年,最終導致死亡。患者死後,其屍體會傳染給其他人,甚至滅門。還有屍變、鬼上身、寒屍、喪屍、屍注等,這些統稱為五屍,還有大小附著等證狀,不一而足。
知其所苦,無處不惡,乃挾諸鬼邪而害人。以三因收之,內非七情所忤,外非四氣所襲,雖若麗乎不內外因,奈其證多端,傳變遷移,難以推測。故自古及今,愈此病者,十不得一,所謂貍骨、獺肝、天靈蓋、銅鑑鼻,徒有其說,未嘗見效,唯膏肓俞、崔氏穴,若聞早灸之,可否幾半,晚亦不濟也。近集得經效方,有人服之頗驗,謾錄於下,餘缺以俟明哲。
白話文:
當瞭解患者的痛苦時,不管是哪一種形式,都會表現得很抗拒,甚至會利用鬼邪去傷害人。用三因理論來歸納,內在不是由七情所傷害,外在也不是由四氣所襲擊,雖然看似不受內外因的影響,但出現的症狀卻有很多種類,而且病情的傳變和轉移很難預測。所以從古至今,治療這種疾病的醫生,十個裡面還不到一個,所謂的貍骨、獺肝、天靈蓋、銅鑑鼻這些療法,只是傳聞而已,沒有實際的效驗。只有膏肓俞和崔氏穴,如果聽說有疾病徵兆時就趕快針灸,成功的機率可能一半一半,如果時間拖晚了也就不行了。最近收集到一個經方,有人服用後效果很好,先隨手記錄下來,其餘還缺漏的部分就留待以後明白事理的人來補充。
2. 勞瘵諸證
病者憎寒發熱,自汗面白,目干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其傳在肝;病者憎寒發熱,面黑鼻燥,忽忽喜忘,大便苦難,或復泄瀉口瘡,其傳在心;病者憎寒發熱,面青唇黃,舌本強,不能咽,飲食無味,四肢羸瘦,吐涎沫,傳在脾;病者憎寒發熱,面赤鼻白,乾燥毛折,咯嗽喘急,時吐白涎,或有血線,傳在肺;病者憎寒發熱,面黃,耳輪焦枯,胻骨痠痛,小便白濁遺瀝,胸痛,傳在腎。所謂勞蒸者,二十四種,隨證皆可考尋。
白話文:
患者厭惡寒冷發燒,自發汗水,面色蒼白,眼睛乾澀,口苦,精神不集中,恐懼不能獨自睡覺,這個傳染在肝臟;
患者厭惡寒冷發燒,面色發黑,鼻孔乾燥,時常忘記事情,大便苦澀困難,或腹瀉,口腔潰瘍,這個傳染在心臟;
患者厭惡寒冷發燒,面色發青,嘴脣發黃,舌頭根部僵硬,不能吞嚥,飲食沒有味道,四肢瘦弱,吐口水,這個傳染在脾臟;
患者厭惡寒冷發燒,面色發紅,鼻孔發白,皮膚乾燥,毛髮脫落,咳嗽氣急,有時吐出白色口水,或帶血絲,這個傳染在肺臟;
患者厭惡寒冷發燒,面色發黃,耳廓枯焦,腰背骨頭痠痛,小便渾濁,有白濁,胸痛,這個傳染在腎臟。
所謂的勞蒸有二十四種,根據症狀都可以考證出來。
毛折發焦,肌膚甲錯,其蒸在皮;外人覺熱,自反惡寒,身振瞤劇,其蒸在肉;發焦鼻衄,或復尿血,其蒸在血;身熱煩躁,痛如針刺,其蒸在脈;爪甲焦枯,眼昏,兩脅急痛,其蒸在筋;板齒黑燥,大杼痠疼,其蒸在骨;背膂疼痛,胻骨酸𤺊,其蒸在髓;頭眩熱悶,口吐濁涎,眼多眵淚,其蒸在腦;男子失精,女子白淫,其蒸在玉房;乍寒乍熱,中脘與膻中煩悶,其蒸在三焦;小便赤黃,凝濁如膏,其蒸在膀胱;傳道不均,或秘或泄,腹中雷鳴,其蒸在小腸;大腹隱痛,右鼻乾疼,其蒸在大腸;口鼻乾燥,腹脹,睡臥不安,白汗出,其蒸在胃;口苦耳聾,脅下痛,其蒸在膽;裡急後重,肛門澀閉,其蒸在迴腸;小腹㽲痛,筋脈縱緩,陰器自強,其蒸在宗筋;眼昏淚下,時復眩暈,躁怒不常,其蒸在肝;舌焦黑,氣短煩悶,洒洒淅淅,其蒸在心;唇乾口瘡,胸腹脹悶,畏寒不食,其蒸在脾;咳嗽喘滿,咯痰吐血,聲嘶音遠,其蒸在肺;耳輪焦枯,腳氣痠疼,起居不得,其蒸在腎;情想不寧,無故精泄,白物綿綿而下,其蒸在右腎;心主胞絡,心膈噎塞,攻擊疼痛,俯仰煩冤,其蒸在膈。諸證雖曰不同,其根多有蟲齧其心肺,治之不可不絕其根也。
白話文:
- 頭髮毛躁,皮膚粗糙:蒸熱在皮層
- 外人覺得熱,自己覺得冷,身體發抖:蒸熱在肉層
- 頭髮焦黑,鼻出血或尿血:蒸熱在血層
- 身體發熱煩躁,疼痛如針刺:蒸熱在脈絡
- 指甲焦枯,視力模糊,兩脅疼痛:蒸熱在筋脈
- 牙齒變黑變乾,大椎穴痠痛:蒸熱在骨髓
- 背部和腰痛,膝蓋骨痠痛:蒸熱在骨髓
- 頭暈發熱,口吐白沫,眼睛多淚:蒸熱在大腦
- 男性失精,女性白帶過多:蒸熱在腎臟
- 冷熱交替,中脘和膻中鬱悶:蒸熱在三焦
- 小便赤黃混濁:蒸熱在膀胱
- 消化不良,時而便祕時而腹瀉,腹中雷鳴:蒸熱在小腸
- 小腹隱痛,右側鼻孔疼痛:蒸熱在大腸
- 口鼻乾燥,腹脹不安,白汗流出:蒸熱在胃
- 口苦耳聾,脅痛:蒸熱在膽
- 腹痛便祕,肛門阻塞:蒸熱在迴腸
- 小腹疼痛,筋脈鬆弛,性機能亢進:蒸熱在韌帶
- 視力模糊眼淚多,眩暈躁動:蒸熱在肝
- 舌頭發黑,氣短煩悶,心神不寧:蒸熱在心
- 嘴脣乾燥,口腔潰瘍,胸腹脹悶,畏寒不食:蒸熱在脾
- 咳嗽氣喘,咳痰吐血,聲音嘶啞:蒸熱在肺
- 耳廓焦枯,腳氣痠痛:蒸熱在腎
- 情緒不穩,無故遺精,白帶持續流出:蒸熱在右側腎
- 心主導膀胱,胸膈阻塞,疼痛難忍,俯仰不適:蒸熱在膈肌
儘管這些症狀各不相同,但大多數都源於蟲子侵蝕心肺。因此,治療過程中,必須根除蟲害。
3. 取勞蟲方
青桑枝,柳枝,石榴皮,桃枝,梅枝(各七莖,每長四寸許),青蒿(一小握)
白話文:
青桑樹枝、柳樹枝、石榴果皮、桃樹枝、梅樹枝(各七根,每根約四寸長),青蒿(一小把)
上用童子小便一升半、蔥白七莖去頭葉,煎及一半,去滓,別入安息香、阿魏各一分,再煎至一盞,濾去滓,調辰砂末半錢、檳榔末一分、麝香一字,分作二服調下,五更初一服,五更三點時一服,至巳牌時,必取下蟲。色紅者可救,青者不治。見有所下,即進軟粥飯,溫暖將息,不可用性及食生冷毒物。合時須擇良日,不得令貓犬、孝服、穢惡、婦人見。
白話文:
首先使用童子尿一升半,蔥白七根去除頭部和葉子。煎煮直到剩下約一半,過濾掉渣滓。另放入安息香、阿魏各一分,再次煎煮至剩下一小杯,再過濾掉渣滓。加入半錢辰砂粉、一分檳榔末和一字麝香,分成兩次服用。在凌晨天剛亮時服用一次,凌晨三點時服用另一次。到了上午九點左右,寄生蟲應該會排出體外。排出物為紅色者可以救治,青色者則無法治癒。一旦發現有排出物,即可進食軟粥或稀飯,並且保持溫暖,不可進行房事或食用生冷寒涼之物。選擇進行治療的時間時必須選擇吉日,並且不能讓貓、狗、守孝者、不潔淨者和婦女看見。
4. 神授散
治諸傳屍勞氣殺蟲方。得之清源郡王府。
川椒(二斤,擇去子併合口者,炒出汗)
白話文:
治療各種傳染性疾病和勞損氣虛以及殺滅體內寄生蟲的藥方,來自清源郡王府。
蜀椒(兩斤,選取去掉籽並且是完整的,炒至出油)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湯調下。須痹暈悶少頃;如不能禁,即以酒糊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三五十丸。昔人嘗與病勞婦人交,婦人死,遂得疾。遇一異人云:勞氣已入臟,遂與此方,令急服二斤,其病當去。如其言服之幾盡,大便出一蟲,狀如蛇,自此遂安。續有人服之,獲安濟者多矣。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兩錢,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服用後會暫時感到頭暈目眩,若無法忍受,便將藥粉加酒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空腹時服用三五十丸。
以前,有人與勞苦的婦人發生關係,婦人去世後,他就得了這個病。遇見一位奇人說:勞疾之氣已經深入體內,於是給了他這個方子,讓他立即服用二斤,病情就會痊癒。他按照藥方服藥快服完時,大便中排出了一個形狀像蛇的蟲子,從此就好了。後來又有人服用這個方子,被治好的也很多。
5. 潤神散
治勞瘵憎寒,發熱口乾,咽燥自汗,疲劇煩躁。
白話文:
治療勞瘵導致的怕冷,發熱口乾,咽喉乾燥自汗,極度疲勞煩躁。
人參,黃耆,甘草(炙),桔梗,麥門冬(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黃耆、甘草(炒過的)、桔梗、麥門冬(各等份取用)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不以時。自汗,入淡竹葉、小麥同煎。
白話文:
製成粉末。每次服用 2 錢,配以 1 杯水,煎煮至水量減少至七分之三。不限服用時間。若有自汗症狀,可加入淡竹葉和小麥一同煎煮。
6. 溫金散
治積勞,咳嗽喘悶,咯痰中有血。
白話文:
治療長期勞累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以及痰中帶血的症狀。
甘草(生用),黃芩,桑白皮,防風(去叉),杏仁(去皮尖,以五味各一兩,米泔浸一宿,取出握干,略炒),麥門冬(一分,去心),茯神(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入黃蠟一片如指大,同煎至七分,食後熱服。
白話文:
甘草(生用),黃芩,桑白皮,防風(去除分叉),杏仁(去皮尖,用五種味道各一兩,用米湯浸泡一夜,取出握乾,略微炒一下),麥門冬(佔總量的一分,去除內心),茯神(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