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2)

1. 治黃肉隨二方

脾腑臟溫病陰陽毒。胃腑虛,則為陰邪所傷,頭重頸直,皮肉強痹,䐜脹,色黃黑者。

厚朴(薑製炒,一兩半),白朮,陳皮(各一兩),乾薑(炮),紫蘇,甘草(炙),半夏(湯洗。各三兩)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水兩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治黃肉隨,脾腑臟溫病陰陽毒。臟實,為陽毒所傷,蘊熱結核,起於喉頸之側,布毒熱於皮膚分肉之中,散入髮際,下貫顳顬,蓄熱不散,色黃者。

葛根,蒼朮(泔浸),升麻,白芷,桔梗,青皮(各一兩),大黃(半兩)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水兩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病者乍寒乍熱,損肺傷氣,暴嗽嘔逆,或體熱發斑,喘咳引氣,名白氣貍。以秋三月,源從陽明系手太陰受疫淫邪之氣。若腑虛,為陰邪所傷,則乍寒乍熱;臟實,為陽毒所傷,則體熱發斑。

白話文:

[治療黃疸與肌肉萎縮的兩個處方]

第一個處方是用來治療由脾臟和腑臟溫病引起的陰陽毒。如果胃腑虛弱,易被陰邪侵襲,會出現頭部沉重、頸項僵硬、皮膚肌肉緊繃麻木、腹部脹滿、皮膚呈現黃黑色等症狀。需用厚朴(薑製炒,1.5兩),白朮,陳皮(各1兩),乾薑(炮),紫蘇,甘草(炙),半夏(湯洗,各3兩)。將這些藥材混合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5錢,用水兩杯煎煮至剩下七分,過濾掉殘渣,在飯前服用。

第二個處方同樣是用來治療黃疸與肌肉萎縮,但此處方適用於由臟器實證,受到陽毒侵害的情況。當體內有過多熱毒結聚在喉頸旁邊,熱毒在皮膚和肌肉中擴散,甚至擴散到髮際線,向下貫穿額角,熱毒蓄積無法散發,導致皮膚呈現黃色。需用葛根,蒼朮(泔浸),升麻,白芷,桔梗,青皮(各1兩),大黃(半兩)。將這些藥材混合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5錢,用水兩杯煎煮至剩下七分,過濾掉殘渣,在飯前服用。

患者可能時冷時熱,肺部受損氣虛,突然咳嗽嘔吐,或身體發熱出現紅斑,呼吸困難,這種症狀被稱為白氣狸。此病通常發生在秋季的三個月期間,源於手太陰肺經受到疫氣邪風的影響。如果腑臟虛弱,受到陰邪的侵害,就會出現時冷時熱的症狀;如果臟器實證,受到陽毒的侵害,就會出現身體發熱並出現紅斑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