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 (2)
卷之十 (2)
1. 蛤蚧散
治積勞久咳失音方。
蛤蚧(一對,去口足,溫水浸去膜,颳了血脈,用好醋炙),訶子(煨去核),阿膠(炒),熟地黃,麥門冬(去心),細辛(去苗),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 壁虎(一對,去除嘴巴和腳,用溫水浸泡去除薄膜,刮除血管,用優質醋炙烤)
- 訶子(烘焙去除果核)
- 阿膠(炒熟)
- 熟地黃
- 麥門冬(去除內部)
- 細辛(去除細苗)
- 甘草(炙烤,各半兩)
上為末,蜜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含化,不拘時候服。
蘇合香丸
治傳屍、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氣、心痛、霍亂、時氣、瘴瘧等方。(方見九痛門)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像皁角種子。每次服用一丸,含在口中使其溶化,不受時間限制均可服用。
這是治療傳染性疾病、肺部疾病、惡性病氣、心痛、霍亂、時行疾病、瘴氣與瘧疾等症的方劑。(方劑詳見九痛門)
此方盛行於世,大能安氣,卻外邪。凡病自內作,不曉其名者,服之皆效。最治氣厥,氣不和、吐利、榮衛關格甚有神效。
白話文:
這個藥方在世間很盛行,它能很好地調和氣機,驅除外邪。凡是內部發作的疾病,名字不詳的,服用這個藥方都能見效。它特別擅長治療氣厥、氣機不調、嘔吐腹瀉、營衛之氣運行不暢等疾病,效果非常顯著。
2. 疰忤中惡證治
病者卒心腹脹滿,吐利不行,如干霍亂狀,世所謂沖惡是也。由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恐,遂為邪鬼所擊,或復附著,沉沉默默,寢言譫語,誹謗罵詈,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人有起心,已知其肇,登高涉險,如履平地;或悲泣呻吟,不欲見人,其狀萬端,如醉如狂,不可概舉。
此皆鬼神及諸精魅附著惑人,或復觸犯忌諱,土地神靈,為其所作,非有真實,但隨方俗考驗治之。方列於後。
白話文:
病人突然感到心腹脹滿,嘔吐腹瀉都不通暢,像得了霍亂的樣子,一般稱為中邪。由於人的精神不專一,心意多恐懼,就會被邪魅侵襲,或者被附身。病人精神沉鬱低落,或在睡夢中說胡話、罵人或誹謗,不顧及羞恥或顧忌。他們口中常說一些預言禍福的事,等到時候往往分毫不差。別人剛有心思動念,他們就能知道來源。在危險或高處行走,他們也能像在平地一樣。有的病人悲傷哭泣、呻吟低語,不願見人,表現千奇百怪,像喝醉了或發瘋了一樣,無法一一列舉。
3. 還魂湯
治卒中惡,感忤鬼擊飛屍,諸奄忽氣絕,無復覺知;或已死絕,口噤不開。去齒下湯,或湯入口不下者,分病人發,左右捉,踏肩引之,藥下復增,取盡一升,須臾立蘇。
白話文:
治療突然昏迷、像被惡鬼或屍體擊中,奄奄一息,沒有意識或已經死亡,嘴巴緊閉無法打開。如果把藥倒進牙齒下,或病人無法吞嚥藥液,那麼就由左右兩個人抓住病人的頭髮,踩在病人的肩膀上拉扯,藥物灌入後再多次增加藥量,直到達到一升,不久後病人就會甦醒。
麻黃(去節湯,三兩),桂(去皮,二兩),甘草(一兩),杏仁(去皮尖,二百一十粒)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白話文:
- 麻黃(去節,三兩)
- 肉桂(去皮,二兩)
- 甘草(一兩)
- 杏仁(去皮尖,210粒)
4. 桃奴丸
治心氣虛有熱,恍惚不常,言語錯亂,屍疰客忤,厭夢不祥;小兒驚癇,並宜服之。
白話文:
治療心氣虛弱且有熱症,精神恍惚不定,言語錯亂,身體不適伴有不祥的惡夢;小兒驚癇,都適合服用此藥。
桃奴(七枚,別研為末),辰砂(半兩,別研),桃仁(十四枚去皮,麩炒,別研為末),生玳瑁(鎊過為末,一兩),牛黃(別研碎,一分),龍腦(別研,一分),雄黃(用桃葉煮,水研飛取,三分),黑犀(石上以水磨,澄去水,取細末,半兩),麝香(別研,一分),安息香(一兩,以無灰酒斟酌多少研飛,去砂土,銀器中入桃仁、琥珀熬成膏),琥珀(別研,三分)
白話文:
桃仁(7 枚,另研成細粉)、硃砂(半兩,另研碎)、桃仁(14 枚,去皮,麩炒,研成細粉)、玳瑁(研磨成細粉,1 兩)、牛黃(研磨成碎末,1 分)、龍腦(研磨,1 分)、雄黃(用桃葉水煮,研磨後飛提,3 分)、犀角(在石頭上用清水研磨,沉澱後取細粉,半兩)、麝香(研磨,1 分)、安息香(1 兩,用無灰酒適量研磨後飛提,去除砂土,在銀器中加入桃仁、琥珀熬成膏狀)、琥珀(研磨,3 分)
上為細末,和入前膏,丸如雞頭大,陰乾,密器封閉,淨室安置。煎人參湯研下一丸,食後臨臥服。
蘇合香丸
治卒中惡,忤疰。(方見九痛門)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入前一次製作的膏狀物中,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劑,陰涼處晾乾後,密封保存於乾淨的容器中,放置在乾淨的房間裡。熬製人參湯,研碎一粒藥丸,於進食後臨睡前服用。
5. 蠱毒敘論
江南閩中山間人,以蛇虺、蜈蚣、蜒蚰、蝦蟆等百蟲同器畜之,使其自相食啖,勝者為靈以事之,取其毒,雜以菜果飲食之類以害人,妄意要福,以圖富貴。人或中之,證狀萬端,廣如治百蠱說,或年歲聞人多死。又有人家,香火伏事如家先者,亦謂之蠱,能病人,世謂之蠱注;以姓類屬五音,謂之五蠱。此皆邊鄙邪僻之地,多有此事,中都則蔑聞也。
白話文:
江南閩中山區的人,會把蛇、蜈蚣、蜒蚰、蟾蜍等百蟲同時養在一器物中,讓牠們互相吞噬,勝利者被視為靈驗,人們便會供奉牠,並取其毒液,摻在蔬菜、水果和食物中害人,妄圖藉此獲得福報和富貴。如果有人中了這些毒蟲的毒,症狀就會千變萬化,詳情請參考「治療百蠱的方法」。有些人甚至傳聞有人因此而死亡。此外,還有一種蠱,是對已經去世的先人進行香火祭祀時,如果不誠心或不恭敬,先人便會化為蠱,也會讓人生病。世人稱之為「蠱注」。按照姓氏和五行的關係,將其稱為「五蠱」。這些事情大多發生在偏遠落後的鄉村,在中都(指京師或大城市)則鮮有耳聞。
6. 中蠱證治
夫中蠱毒者,令人心腹絞痛,如有物齧,吐下血皆如爛肉。若不即治,食人五臟即死。驗之,令病人唾水,沉即是蠱。有人行蠱毒以病人,若欲知其姓名者,以敗鼓皮燒作末,飲服方寸匕,須臾自呼蠱家姓名,可語令呼喚將去則愈。治之亦有方。
白話文:
中蠱毒的人,會感到心腹劇烈絞痛,好像有什麼東西在啃咬,嘔吐時會吐出像腐肉一樣的血。如果不馬上治療,蠱毒會吞噬病人的五臟六腑,導致死亡。檢驗蠱毒的方法是讓病人吐口水,如果口水沉澱下來,就證明中了蠱。
有人用蠱毒來害人,如果想得知下蠱人的姓名,可以將破敗的鼓皮燒成灰,取一勺服用。過一會兒,病人就會自己叫出下蠱人的姓名。這時可以讓病人叫喚下蠱人前來,然後把蠱毒解除,病人就會痊癒。治療蠱毒也有相應的方法。
7. 丹砂丸
治蠱毒從酒食中著者方。端午日合。
白話文:
治療因飲食酒食而中的蠱毒的方子,在端午日配製。
辰砂(別研),雄黃(別研,水飛),赤腳蜈蚣,續隨子(各一兩),麝香(一分)
白話文:
丹砂(另行研磨),雄黃(另行研磨,過水沉澱),赤腳蜈蚣,續隨子(各 30 克),麝香(1.5 克)
上為末,糯米飲為丸,如雞頭大。若覺中毒,即以酒下一丸;蛇蠍所螫,醋磨塗之。
白話文:
上為末,並用糯米湯製作成丸,大小如雞蛋。若感到中毒,立即以酒送服丸劑;被蛇蠍螫傷,應以醋磨成泥後塗抹。
8. 凡例
凡諸蠱,多皆是假毒藥以投之。知時,宜煮大豆、甘草、薺苨汁飲之,通除諸藥毒。
白話文:
所有蠱毒,大多是假借毒藥投放而引起的。發現中毒後,應煮大豆、甘草、薺菜的汁液服用,可以解毒,清除各種藥物毒性。
9. 礬灰散
治中諸毒物。
晉礬,建茶(各等分)
上同為末。每服三錢,新汲水調下。得吐即效,未知再作。
白話文:
治療各種中毒。
明礬,建茶(各取等量)
將以上藥物混合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新打上來的井水調服。如果能引起嘔吐即見效,若無效可再次服用。
10. 解毒丸
治誤食毒草,並百物毒。救人於必死。
白話文:
治療誤食毒草,並解各種毒物中毒,可以救人在瀕臨死亡之時。
板藍根(四兩,乾者,淨洗,日乾),貫眾(一兩,銼,去土),青黛(研),甘草(生,各一兩)
白話文:
板藍根(四兩,乾燥的,洗淨,曬乾),貫眾(一兩,切碎,去除泥土),青黛(研磨成粉),甘草(生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以青黛別為衣。如稍覺精神恍惚,噁心,即是誤中諸毒,急取藥十五丸,爛嚼,用新汲水送下即解。此方傳得異人京師陳道士。用水浸炊餅為丸,尤妙。如常服,可三五丸,大解暑毒。
白話文:
製成末狀,用蜂蜜搓成梧桐子大小藥丸,再以青黛為外衣。如果服後感到精神恍惚、噁心,就是誤中其他毒素,趕緊取十五丸藥,嚼碎,用新汲水送下即能解毒。這個方子是京師的一位道士,陳道士傳授的。用水浸濕炊餅,製成藥丸,效果更佳。平常服用時,可以服用三到五丸,可以預防暑熱引起的毒素。
凡中毒,嚼生黑豆不腥,嚼白礬味甘者,皆中毒無疑。
白話文:
凡是中毒的人,嚼生黑豆時沒有腥味,嚼白礬時味道甘甜,這都是中毒的明顯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