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2)

1. 內所因心痛證治

肝心痛者,色蒼蒼如死灰狀,終日不得太息。真心痛者,手足青至節,旦發夕死,夕發旦死。脾心痛者,如針錐刺其心腹,蘊蘊然氣滿。肺心痛者,若從心間起,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腎心痛者,與背相引,善瘛,如物從後觸其心,身傴僂。胃心痛者,腹脹滿,不下食,食則不消。皆臟氣不平,喜怒憂鬱所致,屬內所因。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不同臟器引起心痛的症狀及成因。

若是肝臟引起的,臉色會蒼白如死灰,整日都覺得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

若是心臟本身的問題,嚴重到手腳的皮膚顏色會變成青色,甚至可能在一天之內病情急轉直下,從早晨發病到晚上就可能死亡,或者晚上發病到早上就可能死亡。

若是脾臟導致的心痛,會像被針或錐子刺入心腹一樣,感覺到悶悶的、氣悶感。

若是肺臟引起的,疼痛好像從心間開始,一動就更痛,但外表看不出有什麼變化。

若是腎臟引起的心痛,會連帶影響到背部,容易抽搐,感覺像有東西從後面撞擊心臟,身體會不由自主地彎曲。

若是胃部導致的心痛,腹部會有脹滿感,消化不良,吃東西下去也不會感到舒緩。

這些都是因為臟器功能失調,可能是由於情緒波動,如高興、生氣、憂慮、鬱悶等情緒影響所導致,屬於內部因素所引起的心痛。

2. 不內外因心痛證

久積心腹痛者,以飲啖生冷果實,中寒不能消散,結而為積,甚則數日不能食,便出乾血,吐利不定,皆由積物客於腸胃之間,遇食還發,名積心痛。及其臟寒生蛔致心痛者,心腹中痛,發作腫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腹熱涎出,病屬不內外因。方證中所謂九種心痛,曰飲,曰食,曰風,曰冷,曰熱,曰悸,曰蟲,曰注,曰去來痛者,除風熱冷屬外所因,余皆屬不內外。更有婦人惡血入心脾經,發作疼痛,尤甚於諸痛。

更有卒中客忤,鬼擊屍疰,使人心痛,亦屬不內外因。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長期心腹部疼痛的情況,通常是由於過量食用生冷食物或水果,導致體內寒冷,無法正常消化,進而形成積塊。嚴重時可能數天無法進食,甚至會排出乾燥的血液,嘔吐與腹瀉不斷,這都是因為積塊在腸胃中作祟,一吃東西就會引發疼痛,這種情況被稱為「積心痛」。

另外,若是因臟腑寒冷導致蛔蟲滋生,也會引起心腹部疼痛。這種痛會在心腹中聚集,位置上下移動,且痛感時有時無,伴隨腹部發熱和口水增多,這種病屬於非內外因素所造成的。

在醫書中提到的九種心痛:飲食、風邪、寒冷、熱邪、悸動、寄生蟲、注病、去來痛等,除了風邪、熱邪、寒冷是由外界因素引起之外,其餘都歸類為非內外因素。

此外,婦女若有惡血進入心脾經絡,引發的疼痛會比其他痛楚更為劇烈。

再者,突然受到外邪侵襲,如鬼擊、屍疰等,造成的心痛,也屬於非內外因素所致。

3. 三因心痛總治

4. 蜜附湯

治心腹疼痛,或吐或泄,狀如霍亂。及療冒涉濕寒,賊風入腹,拘急切痛。

附子(生去皮臍,切作四片,以白蜜煎令附子變色,以湯洗去蜜,切,半兩),桂心,芍藥(各三分),甘草(炙,四錢)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姜五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大便秘結,入白蜜半匙,同煎。

白話文:

【蜜附湯】

主治心臟和腹部疼痛,可能伴隨嘔吐或腹瀉,症狀類似霍亂。亦能治療因涉水或受潮冷,導致外邪入侵腹部,引起的緊縮劇烈疼痛。

藥方成分:生附子(去皮和蒂,切成四塊,用蜂蜜煮至附子變色,再用水洗去蜂蜜,切碎,用量半兩)、肉桂(三分)、白芍(三分)、炙甘草(四錢)。

製法與服用方式: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取四大錢的藥量,加一杯水,放入五片薑和兩顆棗,煮至剩七分水量,濾掉渣滓,在飯前服用。若大便乾結,可加入半匙蜂蜜一同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