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2)

1. 蝸牛散

治瘰癧,潰與未潰,皆可貼。

蝸牛(不拘多少,以竹索串,瓦上曬乾,燒存性)

上為末,入輕粉少許,豬骨髓調,用紙花量病大小貼之。一法,以帶殼蝸牛七個,生取肉,入丁香七枚於七殼內,燒存性,與肉同研成膏,用紙花貼之。

白話文:

【蝸牛散】

這帖藥方適用於治療淋巴結核,無論是已經化膿還是尚未化膿的情況,都可以使用。

首先,準備一些蝸牛,數量不限,用竹繩串起來,然後放在瓦片上曬乾,再進行燒製,保留其藥效。

接著,把燒好的蝸牛磨成粉末,加入少量的輕粉,再以豬骨髓作為調和劑,混合均勻後,根據患處的大小,用紙剪成適當形狀,將藥膏塗在上面貼於患處。

另外一種方法,則是取七隻還帶著殼的活蝸牛,取出肉來,再在七個空殼內分別放入七顆丁香,進行燒製,同樣地保留其藥效,然後將燒好的蝸牛殼和肉一起研磨成膏狀,同樣用紙剪成適當形狀,將藥膏塗在上面貼於患處。

2. 旱蓮子丸

治少長臟氣不平,憂怒驚恐,諸氣抑鬱,結聚瘰癧,滯留項腋;及外傷風寒燥濕,飲食百毒,結成諸漏,發作寒熱,遍於項腋,無問久近,悉主之。

旱蓮子,連翹子,威靈仙,何首烏,蔓荊子,三稜(醋浸濕,紙裹煨),赤芍藥(各一兩),木香(二兩),大皂角(三挺,刮去皮,酥炙;無酥,用羊脂炙)

上為末,糊丸,梧子大。建茶清下三十丸至五十丸,日三服;小兒量與之,食後服。

白話文:

【旱蓮子丸】

主治:適用於無論年少年長,因臟腑氣機不調,情緒如憂鬱、憤怒、驚嚇、恐懼等導致的各種氣鬱,結聚形成淋巴結腫大,滯留在頸側腋下;以及外感風、寒、燥、濕等邪氣,或食物中毒素累積,形成各種瘡瘍瘻管,發作時伴隨寒熱交錯的症狀,遍及頸側腋下,無論病程新舊,皆可使用此方。

配方成分:旱蓮草種子,連翹種子,威靈仙,何首烏,蔓荊種子,三稜(需用醋浸泡,再用紙包裹烘烤),赤芍藥(以上各一兩),木香(二兩),大皁角(三條,去皮後用酥油烤製;若無酥油,可用羊脂替代烤製)

製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適當粘合劑製成丸狀,大小約如梧桐子。服用方法:每次取三十至五十丸,以建茶湯送服,每日三次;兒童則根據年齡體重調整用量,飯後服用。

3. 癭瘤證治

夫血氣凝滯,結癭瘤者,雖與癰疽不同,所因一也。癭多著於肩項,瘤則隨氣凝結。此等皆年數深遠,浸大浸長。堅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癭;皮色不變,即名肉癭;筋脈露結者,名筋癭;赤脈交絡者,名血癭;隨憂愁消長者,名氣癭。五癭皆不可妄決破,決破則膿血崩潰,多致夭枉。

瘤則有六:骨瘤、脂瘤、肉瘤、膿瘤、血瘤,亦不可決潰,肉瘤尤不可治,治則殺人;唯脂瘤,破而去其脂粉,則愈。

白話文:

【對於癭瘤的治療】

當血液和氣流凝滯,形成癭瘤的情況,雖然這和癰疽的病症有所不同,但其形成的原因是相似的。癭通常會出現在肩頸部位,而瘤則是隨著氣血凝滯而形成。這些癭瘤通常隨著時間越長,其體積也會逐漸增大。如果質地堅硬,無法移動的,我們稱之為石癭;如果皮膚顏色沒有改變的,我們稱之為肉癭;如果是由筋脈纏繞結成的,我們稱之為筋癭;如果是由紅色血管交織而成的,我們稱之為血癭;如果大小會隨著情緒起伏而改變的,我們稱之為氣癭。這五種癭類疾病都不能輕易地切開或破壞,因為這樣做會導致膿血大量流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甚至死亡。

瘤則有六種:骨瘤、脂瘤、肉瘤、膿瘤、血瘤。這幾種瘤類也不能隨意切開或破壞,特別是肉瘤,如果錯誤治療,可能會致命。只有脂瘤,如果切開並清除其中的脂肪組織,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