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1)

1. 卷之十五

2. 瘰癧證治

夫九漏形疹皆瘰癧,於項腋之間,發作寒熱,其根在臟腑。《千金》所敘,雖名九漏,《別錄》方證,其名更多。狼漏根於肝,得之憂怒;鼠漏根於胃,得之食鼠毒;螻蛄漏根於大腸,得之食果;蜂漏根於脾,得之飲流水有蜂毒;蚍蜉漏根於腎,得之食中有蚍蜉毒;蠐螬漏根於心,得之喜怒哭泣;浮蛆漏根於膽,得之思慮;瘰癧漏根於腎,得之新沐發;轉脈漏根在小腸,得之驚臥失枕。此等因證,文義不明,未知所始。

若以理例較之,怒根在肝,鼠毒在胃,食瓜果在大腸,蜂水在脾,姑且通俗易曉。如轉脈因驚,根當在膽,卻云在小腸;浮蛆因思慮,根當在脾,卻云在膽;瘰癧因沐發,亦不當在腎,名義不通,似難考據。又況哭泣得蠐螬之名,思慮則浮蛆之名,此尤不可曉也。其外更有風漏、冷漏、蠍漏、蟻漏、蜣螂漏、蚯蚓漏、蝦蟆漏等,名狀不一,諒皆出於土俗隨象命名耳,難以考據。

治之法,觀其未著於肌肉,而外為膿血者,從本引末,可使衰去,針之灸之,敷之角之,從其所因,宣通本臟,皆有成法。《千金》又有決死生,反其目,視其中,有赤脈從上下貫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二脈,二歲死;三脈,三歲死,赤脈不下貫瞳子可治。雖有是說,驗之病者,少有是證,亦難考據。

此往往是三陽傳諸陰經方有之,若本髒髮,未必有是,學者知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瘰癧的診治]。它提到各種類型的淋巴結核,都發生在頸部和腋下,會引起寒熱的症狀,根本原因在於體內的臟腑。雖然《千金方》列舉了九種類型,但在其他醫書中,這種病症的名稱更多。比如說,肝氣鬱結導致的叫狼漏,由食用鼠肉中毒引發的叫鼠漏,吃瓜果引起的叫螻蛄漏,飲用含蜂毒的水導致的叫蜂漏,食物中有蟲毒造成的叫蚍蜉漏,情緒波動導致的叫蠐螬漏,過度思考引發的叫浮蛆漏,洗頭後立即睡覺導致的叫瘰癧漏,受到驚嚇睡覺沒有枕頭引發的叫轉脈漏。但這些病因和病名的聯繫,並不清楚,無法追溯其來源。

如果根據常理解釋,怒氣傷肝,鼠毒影響胃,瓜果影響大腸,蜂水影響脾,這些都比較好理解。但是,轉脈漏因驚嚇而起,應該與膽有關,卻被歸到小腸;浮蛆漏因過度思考而起,應該與脾相關,卻被歸到膽;沐發導致的瘰癧漏,也不應該歸咎於腎。這些病名和病機的關聯,似乎並無道理,難以查證。更不用說,哭泣導致的蠐螬漏,思考導致的浮蛆漏,這些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此外,還有風漏、冷漏、蠍漏、蟻漏、蜣螂漏、蚯蚓漏、蝦蟆漏等,每種名字和病狀都不一樣,估計都是民間根據症狀命名的,難以考據。

治療上,如果淋巴結核還未深入肌膚,只是表面有膿血,可以通過根本治療,使其逐漸消退。可以針刺、灸療,外敷藥物,或用拔罐,根據病因,調理相應的臟腑,都有既定的方法。《千金方》中有一種判斷生死的方法,即看病人的眼睛,如果眼中有紅色脈絡貫穿瞳孔,一條脈絡代表一年壽命,依此類推,但如果紅色脈絡沒有貫穿瞳孔,則仍有治療希望。但這種方法,在臨牀上很少見到,難以驗證。

這種情況往往是在三陽經傳至陰經時才會出現,如果是單純的臟腑發病,未必會有這種現象。學習醫學的人,應該瞭解這一點。

3. 必勝丸

治瘰癧,不以年深日近,及腦後兩邊,有小結連複數個;兼勞瘵腹內有塊。

鯽魚(一個,去腸肚並子,入雄黃一粒雞子大,硇砂一錢在腹內,仰安魚於炭火上燒煙盡,取出,以全蜈蚣一條、蓬朮半兩、梔子五個、皂角二挺,並燒蓖麻子五個,去皮,燈上燒,更用黃明膠三文,皂角二挺去皮酥炙)

上為末,別用皂角二挺去皮捶碎,以水三碗揉汁,去滓,煮精羊肉四兩,爛軟,入輕粉五匣、男子乳汁半兩,同研成膏,和藥末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溫酒侵晨下十丸,日一服,至晚,下肉疙瘩子。若項有五個,則以五服藥取之;視其所生多少,以為服數,既可更進數服。如熱毒瘡癤未有頭腦者,一服亦須消散。

白話文:

這款藥丸名為「必勝丸」,主要用於治療淋巴結核,無論病程長短,即使是在腦後兩側出現多個小結節,或是因勞累導致腹部有硬塊的情況。

首先,取一條鯽魚,去除內臟、鰓和魚卵,再放入雞蛋大小的雄黃一塊,以及硇砂一錢,然後將魚放置在炭火上燒至煙盡。取出魚後,加入整條的蜈蚣、半兩的蓬朮、五個梔子、兩根皁角,還有五個去了皮的蓖麻子,在燈上燒過,另外,再使用三文的黃明膠,以及兩根去了皮、酥燉的皁角。

將這些材料全部研磨成粉末,另外,再取兩根去了皮的皁角,搗碎後,用水三碗搓揉出汁液,去除渣滓,用此汁液煮四兩精羊肉至軟爛。接著,加入輕粉五匣和半兩的男子乳汁,一起研磨成膏狀,與藥末混合,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外層裹上硃砂。每日清晨,以溫酒送服十顆,一天一次,到了晚上,會排出肉瘤。如果頸部有五個結節,則需服用五次藥,依類似比例調整服藥次數。對於尚未形成頭腦的熱毒瘡癤,服用一次也能消散。

4. 白花蛇散

治九漏瘰癧,發於項腋之間,憎寒發熱,或痛或不痛。

白花蛇(酒浸軟,去皮骨,焙乾秤,二兩),生犀(鎊,半錢),黑牽牛(半兩,半生半炒),青皮(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膩粉半錢研勻,五更糯米飲調下,巳時利下惡物,乃瘡之根也。更候十餘日,再進一服。忌發風壅熱物。如已成瘡,一月可效,用之神驗。

白話文:

[白花蛇散]適用於治療九種不同類型的淋巴結核,通常出現在頸部和腋下,患者會有怕冷發燒的症狀,可能伴有疼痛也可能不疼。

所需藥材包括:白花蛇(先以酒浸泡至軟化,去除外皮和骨頭,烘培乾燥後稱重,用量為二兩),生犀(半錢),黑牽牛(半兩,一半生用一半炒過),青皮(半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膩粉半錢混合均勻,於凌晨五點左右,以糯米汁調和後服用,到上午九點左右會排出惡物,這是病竈的根源。待十幾天後,可再次服用一次。需避免食用可能引發風濕、壅塞、熱性食物。若已形成瘡口,約一個月可見效,使用效果神奇且有效。

5. 四聖散

治瘰癧。用花蛇散取轉後,須用此補之,永去根本。

海藻(洗),石決明(煅),羌活,瞿麥穗(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下,日三服,下清水盡為妙。

白話文:

所需藥材有:海藻(需先清洗),石決明(需煅燒過),羌活,瞿麥穗(這些藥材需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米湯調和後服用,每天服用三次,直到排出的都是清水,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