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二 (2)
卷之十二 (2)
1. 斷下湯
治下痢赤白,無問久近長幼,皆可服。
罌粟殼(炙,十四個,去瓣),草果(一個,不去皮炒),白朮(一錢),甘草(炙,半錢),茯苓(一錢)
上為銼散。作一劑,水一大碗,姜七片,棗七個,煎至一大盞,分二服,空腹。或下純赤,加黑豆二十七粒;白則加炮乾薑一錢。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赤白痢疾的,無論病程長短或是年齡大小,都適合服用。
藥材如下:燉過的罌粟殼十四個(需去除瓣膜)、帶皮炒過的草果一個、白朮一錢、炙過的甘草半錢、茯苓一錢。
將上述藥材混合後切碎成散狀。這是一劑的量,用一大碗的水,加上七片薑和七個棗子一起煎煮,直至剩下一大杯的藥汁,分兩次空腹服用。若排泄物純為紅色,可再加入二十七粒黑豆;若是白色,則可添加一錢的炮製乾薑。
2. 厚腸湯
治下痢赤白
罌粟殼(八兩,銼炒),地榆(六兩),白朮,紫蘇葉,木瓜干(各二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七片,棗二個,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赤白下痢的厚腸湯方。
藥材包含:罌粟殼(經炒製後約400公克),地榆(300公克),白朮,紫蘇葉,以及木瓜乾(各自100公克)。
以上藥材混合後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時取16公克,加入大約150毫升的水,再放入7片薑和2顆棗,煮至剩下約100毫升,過濾掉殘渣後,在空腹時服用。
3. 水煮木香丸
治腸胃虛弱,風濕進襲,泄瀉水穀,滯下膿血,㽲刺疼痛,裡急後重,日夜無度。
當歸(洗),芍藥,甘草(炙),訶子(去核,各半兩),厚朴(去粗皮,切,薑製),青皮,陳皮(各一兩),縮砂仁,木香(炮,各一分),罌粟殼(切醋淹炒,五兩)
上為末,蜜丸一兩作五丸。每服一丸,水一盞,煎七分,食前溫服。
白話文:
【水煮木香丸】
用於治療腸胃功能衰弱,當風濕邪氣侵襲時,會有腹瀉且排泄物如水或食物未消化的情況,或是排出帶有膿血的大便,腹部會有劇烈的疼痛感,感覺到內急但排便困難,這種情況不分晝夜,隨時都可能發生。
配方如下:當歸(需先清洗)、芍藥、甘草(需炙烤)、訶子(需去核,以上四種各取半兩)、厚朴(需去掉粗皮,切片,並用薑製法處理)、青皮、陳皮(以上三種各取一兩)、縮砂仁、木香(需炮製,以上兩種各取一分)、罌粟殼(需切片,用醋浸泡後炒熟,取五兩)。
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製成丸狀,每丸約一兩重,共可做五丸。每次服用一丸,加入一碗水,煎至剩下七分水量,應在飯前溫熱服用。
4. 料簡
凡血得熱則淖溢,故鮮;得寒則凝泣,故瘀。當審其風熱風冷二證,與蠱利大別,外有血痔、血枯、內衄、酒利、肺疽、腸胃蓄瘀、遠近血等,各有門類,不可混雜。古方云:積冷積熱,及水穀實而下利者,並以大黃湯下之。《養生方》亦云:大則疏滌之。更不知有寒熱風濕虛實之不同,後人尋即妄用,被害者多矣。籲,可傷哉。
白話文:
【料簡】這段文字的大意是:血液受到熱影響就會變得流動,因此顏色鮮豔;受到寒影響就會凝固不暢,因而形成瘀血。在診斷上,應詳細辨別風熱和風寒兩種症狀,與蟲害導致的下痢有顯著區別。在外科疾病中有血痔、血枯,在內科疾病中有鼻出血、酒精性下痢、肺膿瘍、腸胃內的瘀血、以及近血和遠血等,這些病症各有各的特點,不能混淆一談。古方記載:對於長期受寒或受熱,以及飲食過量導致的下痢,都可以使用大黃湯來治療。然而,《養生方》也提到:對於嚴重的情況,應該使用瀉藥來清肅。但這種方法並未考慮到病人的體質是屬於寒性、熱性、風濕性或是虛弱,後世的人們盲目跟隨,受害的人很多。唉,真是令人惋惜啊。
5. 秘結證治
夫胃、大小腸、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入出者也。人或傷於風寒暑濕,熱盛,發汗利小便,走枯津液,致腸胃燥澀,秘塞不通,皆外所因;或臟氣不平,陰陽關格,亦使人大便不通,名曰臟結,背內所因;或飲食燥熱而成熱中,胃氣強澀,大便堅秘,小便頻數,謂之脾約,屬不內外因。既涉三因,亦當隨其所因而治之,燥則潤之,澀則滑之,秘則通之,約則緩之,各有成法。
白話文:
【祕結證治】
胃、大小腸以及膀胱,這是人體存儲和營養的基礎,可稱為身體的器官,它們的功能是處理食物殘渣,使其成為可以排出體外的廢物。有時候,人體可能因為受到風、寒、暑、濕等外在環境影響,或是體內熱度過高,導致出汗多或小便頻繁,這會消耗掉身體的水分,使得腸胃乾燥,進而造成便祕,這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
或者,可能是內臟功能失調,陰陽平衡被打破,也會導致排便困難,這種情況被稱為臟結,是由內部因素造成的。又或者是飲食上火,造成體內燥熱,使得胃部運作不順暢,大便硬且排便困難,小便卻頻繁,這種情況被稱為脾約,屬於非由內外因素直接引起的。
既然便祕的問題可能由以上三種原因引起,治療時也應針對其具體原因進行,如果乾燥就應滋潤,如果阻塞就應滑利,如果祕結就應疏通,如果緊張就應放鬆,每種情況都有其對應的治療方法。
6. 神功丸
治氣壅風盛,大便秘澀,後重疼痛,煩悶。此藥當量虛實加減。
大黃(四兩,麩煨,蒸亦可),人參(二兩),訶子皮(四兩),麻仁(二兩,別研)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湯、溫酒、米飲皆可下,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神功丸】
這款藥適用於治療氣血壅塞、風邪旺盛導致的大便乾硬、排便困難,以及隨之而來的下腹部沉重感與疼痛,並能緩解因這些症狀帶來的煩躁不適。使用時應根據個人體質的虛實情況,酌情增減藥量。
所需藥材包括:熟大黃四兩(可選擇用麩皮炒過或蒸煮),人參二兩,訶子皮四兩,以及麻仁二兩(需單獨研磨)。
將以上藥材精細研磨成粉,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粒,可用溫水、溫酒或米湯送服,最佳服用時間為飯後及睡前。
這樣一來,就能讓這款神功丸更好地發揮其療效。
7. 麻子仁丸
治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堅,其脾為約,大便堅,小便利而不渴。
麻子仁(五兩,研),芍藥,枳實(麩炒,各八兩),大黃(蒸,一斤),厚朴(薑製炒,半兩),杏仁(去皮尖炒,別研,五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未知,加五十丸。一法,麻仁一兩半、杏仁三分、大黃一兩,枳實、芍藥、厚朴各半兩。此依《局方》出。本是漢方,合用大黃、枳實一斤,正得今二兩,厚朴當用四兩,杏仁當用六錢一字,麻仁一兩二錢半,芍藥一兩,乃均制合理,用當以理推。
白話文:
[麻子仁丸]
適用於趺陽脈象浮且澀的情況。浮象表示胃氣旺盛,澀象則顯示小便頻繁。浮澀相互作用,會導致大便乾硬,這是因為脾臟功能受到限制。具體表現為大便乾硬,小便正常但不感到口渴。
所需藥材包括:麻子仁(五兩,需研磨)、芍藥、枳實(麩炒,各八兩)、大黃(蒸煮,一斤)、厚朴(薑製後炒,半兩)、杏仁(去皮尖後炒,另研,五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送服;若效果不明顯,可增至五十丸。另一種配方是:麻仁一兩半、杏仁三分、大黃一兩,枳實、芍藥、厚朴各半兩。這個配方依據《局方》而來,原是漢代的藥方。原本大黃和枳實的用量應為一斤,換算至現在約為二兩;厚朴應使用四兩,杏仁應用六錢一字,麻仁一兩二錢半,芍藥一兩。這樣的比例更為合理,使用時應根據理論推導調整劑量。
8. 半桃丸
治年高風秘冷秘,心腹一切痃癖冷氣。暖元臟,止泄瀉,進飲食。
硫黃(研細),半夏(湯洗七次,焙乾為末)
上等分,以生薑汁同熬炊餅末,攪勻,杵數百下,丸如梧子大。空心溫酒薑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半桃丸」的藥物,主要用於治療老年人因風邪或寒涼導致的便祕,以及心腹部各種冷性氣滯。這種藥能溫暖身體的根本臟器,止住拉肚子,並增進食慾。
藥方成分包括研磨細碎的硫磺,以及經過七次湯洗、烘焙乾燥後磨成粉末的半夏。
將上述兩種材料等量混合,再加入生薑汁和蒸餾後的餅屑,攪拌均勻後,用力杵打數百下,最後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服用時,在空腹情況下,以溫熱的酒或薑湯送服三十粒。
9. 胃氣丸
治虛人老人風秘不通,不可服涼藥,用此甚效。(方見霍亂門)
白話文:
這是在說:「胃氣丸」適用於體質虛弱的人或是老年人因風邪導致的便祕,如果這類型的患者不適合服用寒涼性質的藥物,使用「胃氣丸」會有很好的效果。(該處方可在霍亂相關的治療章節中找到)
10. 蜜兌法
蜜三合,鹽少許,煎如餳,出冷水中,捏如指大,長三寸許,納下部立通。
白話文:
【蜜兌法現代解譯】 取三份的蜂蜜,加入少量的鹽,然後加熱至蜂蜜濃稠狀似糖漿。接著,將煮好的蜂蜜混合物放入冷水中,塑形成為手指般粗細,約三寸長的條狀。將此條狀物置入下體,能迅速達到通暢的效果。
11. 脫肛證治
肛門為肺下口,主大腸,肺臟實則熱,熱則肛門閉塞;腑虛則大腸寒,寒則肛門脫出。又婦人產蓐用力過多,及小兒叫呼,及久利後,皆使肛門滯出。
白話文:
在中醫學裡,認為肛門是肺部在下方的開口,主要與大腸相關。如果肺臟功能過盛產生熱氣,這熱氣會導致肛門閉塞;反之,若腸腑功能虛弱,大腸易受寒,寒氣會使肛門組織脫出。此外,婦女在生產時用力過度,或是小孩哭鬧,以及長時間的腹瀉之後,都可能造成肛門組織外突的情況。
12. 蝟皮散
治肛門或因洞泄,或因用力脫出不收。
蝟皮(燒存性用,一個),磁石(半兩,煅碎),桂心(半兩)
上為末。飲方寸匕。忌舉重及房室。《肘後》治婦人陰脫,加鱉頭一枚,燒灰研入。
白話文:
【蝟皮散】
主治:因腹瀉劇烈或過度用力導致的肛門脫垂,不易縮回。
藥材:
- 刺蝟皮(需燒至焦黑仍保留一定藥效,用量一個)。
- 磁石(半兩,需煅燒並搗碎)。
- 桂心(半兩)。
製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
用法:每次服用方寸匕(古量器名,約2.8毫升)的藥粉,以水送服。
注意:服藥期間避免舉重物及性行為。
另記,《肘後方》記載,對於女性生殖器官脫垂的情況,可額外添加燒成灰的鱉頭一個,研磨後混合藥粉一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