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5)

1. 三陽合病脈證治

三陽有合病,三陰無合病。所謂三陽合者,有太陽陽明,有少陽陽明。自太陽傳至陽明,頭疼腰痛者,太陽也;肌熱目痛鼻乾者,陽明也。尚惡寒,脈必浮大而長。浮者,太陽脈也;長者,陽明脈也,當隨證調之。本太陽證,因發汗多則譫語,屬陽明,故有太陽陽明也。少陽證未罷,猶當和解,不可便作陽明下之。

白話文:

當三陽經發生病變時,會合併發病;而當三陰經發生病變時,通常不會合併發病。所謂三陽經合併發病,指的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少陽經和陽明經。

  • 如果太陽經的病症傳到陽明經,患者會出現頭痛和腰痛,這是太陽經的症狀;而發熱、眼睛疼痛、鼻子乾澀,這些則是陽明經的症狀。

  • 如果患者仍然怕冷,脈搏又浮又大而長,浮脈代表太陽經,長脈代表陽明經,此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來調治。

  • 太陽經的症狀,如果因為過度發汗而出現胡言亂語,那就涉及到了陽明經,因此稱為太陽陽明合併發病。

  • 如果少陽經的症狀尚未解除,仍然需要用和解法治療,不能直接使用陽明經瀉下的方法。

2. 葛根湯

治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然,無汗惡寒。並治三陽合病自利方。

葛根(一兩),麻黃(去節,三分),桂心(半兩),甘草(炙),芍藥(各半兩)

白話文:

葛根:一兩 麻黃:三分(去掉節) 桂心:半兩 炙甘草:半兩 芍藥:半兩

銼散。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溫服。三陽合病,不下利,但嘔者,加半夏六錢。

白話文:

上方的中藥散劑。每次服用 5 錢,加入 1.5 碗水、5 片生薑和 1 顆紅棗,煎煮至剩下七成,過濾掉渣滓,在飯前溫熱服用。如果患有三焦合病(上焦熱、中焦寒、下焦虛),但沒有腹瀉,只有嘔吐,可以再加入 6 錢半夏。

3. 兩感證論並治法

兩感傷寒者,表裡俱病也。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頭痛口乾,咽滿而渴;二日陽明與太陰俱病,腹滿身熱,不食譫語;三日少陽與厥陰俱病,耳聾囊縮而厥。兩病俱作,治有先後,先宜救里,臟氣內正,急宜攻表,救內固宜急,而表亦不可緩也。救里解表,各隨諸證而善用之,自非精妙甄別,其孰能與於此也。

白話文:

同時感染風寒和濕熱者,會導致內外皆病。

第一種狀況:太陽表證與少陰裏證同時發生,表現為頭痛口乾、咽喉腫脹、口渴; 第二種狀況:陽明表證與太陰裏證同時發生,表現為腹脹、發熱、不思飲食、神志不清; 第三種狀況:少陽表證與厥陰裏證同時發生,表現為耳聾、陰囊縮小、厥冷。

兩種病症同時存在,治療時應先後救治。首先應救治裏證,讓臟腑氣血恢復正常,然後再急救表證。救治裏證應當迅速,但表證也不可延誤治療。

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採用相應的方法救治裏證和表證。如果不進行細緻的辨證論治,是無法妥善治療這種病症的。

4. 四逆湯

治少陰傷寒,自利不渴,嘔噦不止;或吐利俱發,小便不利;或汗出過多,脈微欲絕,腹痛脹滿,手足冷;及一切虛寒厥冷。凡病傷寒,有此證候,皆由陽氣虛有寒,雖更覺頭痛體疼,發熱惡寒,四肢拘急,表裡悉具者,未可攻表,宜先服此藥以助陽救里。

白話文:

治療少陰傷寒,拉肚子卻不口渴,嘔吐又打嗝不止;或者嘔吐和拉肚子同時發生,小便解不出來;或者出汗很多,脈搏微弱快要消失,肚子疼痛脹滿,手腳冰冷;以及一切虛寒厥冷的症狀。凡是患有傷寒,出現這些症狀的,都是因為陽氣虛弱有寒氣,儘管還會感到頭痛、全身疼痛、發熱、怕冷、四肢拘緊,表裡症狀都具備的,也不能攻表驅寒,應該先服用此藥來幫助陽氣、救助裡氣。

甘草(炙,一分),乾薑(二錢,炮),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白話文:

  • 甘草(炙熟的,一分量)
  • 乾薑(二錢重,炮製過的)
  • 附子(炮製過、去皮去臍的,半兩重)

銼散。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強人,加乾薑一錢;或惡寒脈微而利,利止仍亡血者,加人參半兩;或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能解,煩躁者,仍加茯苓半兩;面赤者,加連須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一兩;嘔者,加生薑一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半兩。

白話文:

「上銼散」的用法如下:

每次服用五錢匕,加上一盞半的水,煮沸後取七分之三的湯汁,濾掉藥渣,在飯前服用。

加強藥效的調整:

  • 如果身體強壯,可以加入一錢乾薑。
  • 如果出現惡寒、脈搏微弱且腹瀉,腹瀉停止後仍有血便,可以加入半兩人參。
  • 如果服用後出汗或腹瀉,但症狀仍未改善,且伴有煩躁,可以加入半兩茯苓。
  • 如果面部發紅,可以加入九根連須蔥。
  • 如果腹部疼痛,去掉蔥,加入一兩芍藥。
  • 如果嘔吐,加入一兩生薑。
  • 如果咽喉疼痛,去掉芍藥,加入半兩桔梗。

5. 兩感治法料簡

桂枝麻黃,皆攻太陽經表藥,方各見太陽經,其如陽明、太陰、少陽、厥陰,並可於風寒二方論中,隨證施治。

白話文:

桂枝和麻黃這兩種藥物都是治療太陽經表證的,它們分別見於太陽經的方劑中。至於陽明、太陰、少陽、厥陰這幾條經絡,都可以根據風寒兩種證型在對應的方劑中加入相應的藥物來進行治療。

6. 陰毒證治

陰毒為病,手足冷,腰背強,頭疼腹痛,或煩渴,精神恍惚,額與手背,時出冷汗,音聲鄭重,爪甲面色青黑,多因脾腎虛寒伏陰,重感於寒所致。

白話文:

受到陰寒因素的影響而生病,手腳冰冷,腰背僵硬,頭疼腹痛,有的還會口渴,神智不清,額頭和手背時不時冒出冷汗,說話聲音沉重,指甲和臉色呈現青黑色,大多是因為脾腎虛弱,陽氣不足,受到寒邪入侵所導致的。

7. 附子散

治陰毒傷寒,唇青面黑,身重強,四肢冷;或因服冷藥過度,心腹脹滿,昏沉不識人。

附子(炮去皮臍,三分),桂心(半兩),當歸白朮(各半兩),半夏(湯洗去滑),乾薑(各一分,炮)

白話文:

炮附子(去掉外皮和臍部,三分),桂心(半兩),當歸,白朮(各半兩),半夏(用湯水洗去黏液),乾薑(各一分,炮製)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生薑三片,煎六分,不以時熱服,衣覆取汗。

8. 返陰丹

治陰毒傷寒,心神煩躁,頭痛,四肢逆冷,面青腹脹,脈沉伏者。

硫黃(通明,五兩,別研),硝石(別研),太陰玄精(各二兩,別研),乾薑(炮),桂心,附子(炮,各半兩)

白話文:

硫磺: 透明的,5 錢,研磨成粉 硝石: 研磨成粉 太陰玄精: 各 2 錢,研磨成粉 乾薑: 炮製過的 桂心: 附子: 炮製過的,各半錢

上用鐵銚,先鋪玄精,次下硝末各一半,中間鋪硫黃末,又將二石余末蓋上,以小盞合著,熟炭火三斤,燒令得所,勿令煙出,急取瓦盆合著地上,四面灰蓋,勿令煙出,候冷,取出研細,入後藥為末,同研勻,米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煎艾湯下,頓服,汗出為度;未退,乃大著艾炷,灸臍下丹田、氣海;更不退,則以蔥啖熨之。

白話文:

先使用鐵容器,裡面先鋪一層鐵精石粉末,再鋪上一半的硝石粉末,中間再鋪上硫磺粉末,最後再鋪上另一半的硝石粉末蓋上。用小碗蓋住,用三斤熟炭火加熱,使之達到一定溫度,不要讓煙逸出。然後快速取一個瓦盆蓋在地上,用灰燼從四面蓋住,防止煙逸出。等冷卻後取出,研磨成細末。將以下草藥磨成粉末:

後藥成分:

  • 肉桂
  • 丁香
  • 吳茱萸
  • 白芷
  • 川芎
  • 細辛
  • 甘草
  • 乾薑

將後藥粉末與研磨好的混合物混合均勻,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艾葉湯送服,一次性服下,出汗為止。如果不出汗,灸臍下丹田、氣海穴。如果還不出汗,可以用蔥頭熨貼治療。

9. 蔥啖熨法

治氣虛陽脫,體冷無脈,氣息欲絕,不省人事;及傷寒陰厥,百藥不效者。

蔥一束,以索纏如餅餡大,去根葉,唯存白長二寸許,先以火熁一面令通熱,勿至灼人,乃以熱處著病人臍下,上以熨斗盛火熨之,令蔥餅熱氣透入腹中,更作三四餅,遇一餅壞,不可熨,即易一餅。候病人醒,手足溫,有汗乃瘥,更服四逆湯良。

白話文:

取一束蔥,捲成像餅餡一般大小。只留下兩寸長的白色部分,去掉根和葉。先將一面放在火上烤,直到熱透,但不要燙傷。然後將烤熱的那一面貼在病人的肚臍下方。用盛有火的熨斗燙熨,讓蔥的熱氣透入病人的腹中。再做三四個蔥餅。如果一個蔥餅壞了,就不要再熨了,立即換一個新的。等到病人醒過來,手腳變暖,出汗後,病情就痊癒了。再服用四逆湯效果更佳。

10. 陽毒證治

陽毒為病,躁熱,面赤咽痛,身斑色如錦紋,下利赤黃,內外結熱,舌焦鼻黑,類如煙煤,妄言狂走。多因腸胃燥熱,陽氣獨盛,陰氣暴絕,妄服燥藥、熱食所致。

白話文:

陽毒是一種疾病,會出現躁動發熱、臉紅喉嚨痛、身上出現錦織狀斑點、拉肚子呈紅色或黃色、體內外都過熱、舌頭焦黑鼻孔發黑、說話胡言亂語、舉止狂妄等症狀。

這種疾病通常是由於腸胃過熱、陽氣過盛、陰氣嚴重不足所致,也可能是因為亂服用熱性藥物或吃辛辣食物所引起。

11. 升麻湯

治陽毒。傷寒一二日便成陽毒,或服藥吐下後,變成陽毒。腰背痛,煩悶不安,面赤狂言,或走,或見鬼,或下利,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下膿血,脈大浮數。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白話文:

治療陽毒

陽毒在傷寒後一兩天內發生,或在服藥後出現嘔吐、腹瀉導致陽毒。症狀為腰背疼痛、煩悶不安、臉色潮紅、胡言亂語,或不停走動,或看到鬼怪,或腹瀉、臉上出現像錦緞花紋一樣的紅斑、咽喉疼痛、流膿血,脈搏大而浮動、跳動頻率快。發病後五天內可治癒,七天後則無法治癒。

升麻(半兩),犀角屑,射干黃芩人參甘草(炙,各一分)

白話文:

升麻(5錢),犀牛角粉末,射干,黃芩,人參,甘草(各1錢,經過炙烤處理)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熱服,並進三四服,溫覆汗出為度。

白話文:

把藥磨成粉,每次服用五錢。以一杯水煎煮,煮到剩下的水量只剩七分之一,去掉藥渣,趁熱服用。連續服用三四次,並用溫暖的東西蓋住身體,直到出汗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