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七 (4)
卷之十七 (4)
1. 奪命丹
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牡丹皮(一兩),乾漆(一分,搗碎,炒煙盡)
上為末,釅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藥,梧子大。溫酒下五七丸,不以時服。
白話文:
所需材料為:炮製過並去除皮與蒂的附子半兩,牡丹皮一兩,以及搗碎後炒至無煙的乾漆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再與一升濃醋和一兩大黃末一同熬煮成膏狀。將此膏狀物與藥粉混合,揉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狀。
服用時,以溫熱的酒送服五到七粒,服用時間不受限制。
2. 牛膝湯
治產兒已出,胞衣不下,臍腹堅,脹急痛甚;及子死腹中,不得出。
牛膝(酒浸),瞿麥(各四兩),滑石(八兩),當歸(酒浸),木通(各六兩),葵子(五兩)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水兩盞,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第四論曰:產後血暈者何?答曰:產後氣血暴虛,未得安靜,血隨氣上,迷亂心神,故眼前生花;極甚者,令人悶絕不知人,口噤神昏氣冷。醫者不識,呼為暗風,若作此治之,病必難愈,但服清魄散自瘥。
白話文:
【牛膝湯】
這方藥用於治療生產後胎盤未能順利排出,導致腹部僵硬、脹痛劇烈的情況;以及胎兒在母體內死亡,無法順利分娩的情形。
所需藥材有:牛膝(用酒浸泡)、瞿麥(各120克)、滑石(240克)、當歸(用酒浸泡)、木通(各180克)、葵子(150克)。
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約9克,用兩杯水煎煮至剩下約一杯半,過濾掉藥渣,不拘時間隨時服用。
第四論述說:產後發生血暈是什麼原因?回答是:產後身體的氣血驟然虛弱,未能得到充分休息,血液隨氣血上衝,導致心神混亂,因此會出現眼前發黑的現象;嚴重時,甚至會使人昏厥失去知覺,口齒緊閉,精神混亂,氣息冰冷。醫者如果無法辨別,誤認為是產後風,而用錯誤的方法治療,病情必然難以好轉,只需服用清魄散就會康復。
3. 清魄散
澤蘭葉(一分),人參(一分),荊芥穗(一兩),川芎(半兩)
上為末。溫酒熱湯各半盞,調一錢,急灌之,下咽即開眼氣定,省人事。
評曰:產後眩暈,頃刻害人,須量虛實為治。若胸中宿有痰飲阻病不除,產後多致眩暈,又血盛氣弱,氣不使血,逆而上攻,此等皆非清魄可療。瘀暈,仍用半夏茯苓湯;血壅,須用牡丹散。但快藥尤難輒用,當識輕重,所謂擾乎可擾,擾亦無擾。若氣血平人,因去血多致暈者,芎藭湯尤佳。
半夏茯苓湯(方見惡阻門)
白話文:
【清魄散】
內容:澤蘭葉(一小份),人參(一小份),荊芥穗(一大份),川芎(半大份)
製作方法: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用溫酒和熱水各半杯,混合後調入一錢的藥粉,迅速灌服。一旦吞下藥物,病人就會睜開眼睛,呼吸平穩,恢復意識。
評論:產後的眩暈症狀,可能瞬間對人造成危害,治療時必須考量病人的虛實狀況。如果胸中有舊疾如痰飲等未消除,產後易導致眩暈。又或者血液過多,氣力不足,無法控制血液,使血液逆流向上,這些情況都不是清魄散可以治療的。對於瘀血引起的暈眩,應使用半夏茯苓湯;對於血液堵塞的症狀,則需使用牡丹散。然而,快速起效的藥物不能隨便使用,必須分辨病情的輕重。這就是所謂的「可擾則擾,擾之無擾」。若病人的氣血正常,只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暈眩,使用川芎湯效果更佳。
半夏茯苓湯(配方請參閱惡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