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4)

1. 神異溫風丹

治中風一切諸疾。

麻黃(五兩,不去節,擇淨生用),人參白朮乾薑(炮,各二兩),茯神附子(炮,去皮臍),白膠香(別研),甘草(炙,各兩半),乳香(別研),全蠍(炒,各一兩)

白話文:

麻黃(250 克,不去掉節,揀選乾淨後生用)、人參、白朮、乾薑(炒制,各 100 克)、茯神、附子(炒制,去皮去臍)、白膠香(另研磨)、甘草(炙制,各 75 克)、乳香(另研磨)、全蠍(炒制,各 50 克)

上將麻黃細銼,用水五升,熬去半,入蜜六兩,又熬成膏,入前件藥末,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下,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等的麻黃切碎,用五升的水熬煮,熬到水量剩下一半,加入六兩蜂蜜,繼續熬煮成膏狀。加入前面準備好的藥粉,混合均勻,製成如彈珠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顆,用溫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2. 排風湯

治風虛濕冷,邪氣入臟,狂言妄語,精神錯亂。肝風發則面青心悶,吐逆嘔沫,脅滿頭眩,不聞人聲,偏枯筋急,曲蜷而臥;心風發則面赤,翕然而熱,悲傷嗔怒,目張呼喚;脾風發則面黃,身體不仁,不能行步,飲食失味,夢寐顛倒,與亡人相隨;肺風發則面白,咳逆,唾膿血,上氣,奄然而極;腎風發則面黑,手足不隨,腰痛,難以俯仰,冷痹骨疼。諸有此證,令人心驚,志意不定,恍惚多忘。

白話文:

治療因虛弱、濕寒導致外邪侵入內臟,出現胡言亂語、精神錯亂的症狀。肝氣發作時,臉色發青、心悶、噁心嘔吐泡沫、兩肋脹滿、頭暈、聽不見人聲,半身不遂、筋脈抽搐、身體蜷縮而臥;心氣發作時,臉色發紅、發熱、悲傷憤怒、眼睛睜大、呼喚求助;脾氣發作時,臉色發黃、身體麻木、不能走路、飲食無味、做噩夢、夢到死去的人;肺氣發作時,臉色發白、咳嗽、咳出膿血、呼吸急促、奄奄一息;腎氣發作時,臉色發黑、手腳不靈活、腰痛、難以彎腰俯仰、畏寒、骨頭疼痛。出現這些症狀,會讓人心驚膽戰、心神不定、恍惚多忘。

服此湯安心定志,聰耳明目,通臟腑。諸風疾悉主之。

白鮮皮白朮,芍藥,桂心,芎藭,當歸杏仁(湯去皮尖),防風(去叉),甘草(炙,各二兩),獨活麻黃(去節,湯),茯苓(各三兩)

白話文:

白鮮皮、白朮、芍藥、桂心、芎藭、當歸、杏仁(煮湯去除皮尖)、防風(去掉分叉)、炙甘草(各二兩)、獨活、麻黃(去掉節點,煮湯)、茯苓(各三兩)

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七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服。

3. 小續命湯

治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死。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

麻黃(去節湯),防己(崔氏《外臺》不用),人參黃芩,桂心,甘草(炙),白芍藥,芎藭(各一兩),杏仁(一兩,湯去皮尖,炒),附子(一枚,炮去皮臍),防風(半兩)

白話文:

麻黃(去除節脈)、人參、黃芩、桂心、甘草(炙烤過的)、白芍藥、川芎(各一兩)、杏仁(一兩,煮沸後去除外皮和尖端,炒熟)、附子(一顆,炙烤後去除外皮和臍帶)、防風(半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二個,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取汗,隨人虛實,與所中輕重。有人腳弱,服此六七劑得瘥。有風疹家,天陰節變,輒合服之,可以防喑。一云恍惚,加茯神遠志;骨節疼,有熱,去附子、芍藥。《古今錄驗》有白朮,無杏仁;《救急》無芎藭、杏仁,止十味;《延年》無防風。

白話文:

此方為散劑,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約 20 克,配以 150 毫升水,加入 7 片生薑和 2 顆紅棗,煎煮至 7 分熟,去掉渣滓。不受時間限制,可按患者的體質虛實和病情輕重服用,以達到發汗的目的。記錄中有腳部虛弱者,服用六七劑後康復。常受風疹困擾者,在天氣陰沉或氣候轉變時,可服用此方預防喉嚨發炎。另有資料提到,若出現恍惚症狀,可加入茯神和遠志;若有骨節疼痛且伴有發熱症狀,則去掉附子和芍藥。不同版本中,藥方組成略有不同:

  • 《古今錄驗》中包含白朮,但不包含杏仁。
  • 《救急》中不包含川芎和杏仁,僅含 10 種藥材。
  • 《延年》中不包含防風。

一云遺失便利產後失血,並老人小兒,用麻黃、桂心、甘草各二兩。一法,治或歌哭,或笑語,無所不及,用麻黃三兩,人參、桂枝、白朮各二兩,無防風、附子、生薑,有當歸一兩。

白話文:

有種說法,產後失血或老人小孩,可以使用麻黃、桂心、甘草,各二兩。

另外一種方法,可以治療狂歌亂哭或傻笑傻語,範圍不限,使用麻黃三兩,人參、桂枝、白朮,各二兩,沒有防風、附子、生薑,但有一兩當歸。

4. 獨活丹

治風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嚲曳。

白芍藥,栝蔞根,獨活,桂心(各二兩),甘草(三兩)

白話文:

白芍藥,栝樓根,獨活,肉桂心(各 120 克),甘草(180 克)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匕,姜五片,水二盞,煎六分,去滓,入生葛汁一合,和勻服。

白話文:

上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湯匙,加入生薑五片,水二碗,煎煮至剩下六分之一,去渣,加入生葛汁一合(約 200 毫升),攪拌均勻服用。

5. 三黃湯

治中風,手足拘攣,百節疼痛,煩熱心亂,惡寒,不欲飲食。兼治賊風、偏風、猥退風、半身不遂、失音不言。

麻黃(去節湯,一兩一分),黃耆(半兩),黃芩(三分),獨活(一兩)

白話文:

麻黃(去掉分枝,一兩一分) 黃耆(半兩) 黃芩(三分) 獨活(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取汗為效。心熱,加大黃半兩;脹滿,加枳實一分;氣逆,加人參三分;心悸,加牡蠣三分;渴,加栝蔞根;寒,加附子一枚,炮熟入。

白話文:

上方的藥方是銼散。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半盞水,煎煮到剩七分之三,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服用,以出汗為效。

  • 如果心熱,加入半兩大黃。
  • 如果脹滿,加入一分枳實。
  • 如果氣逆上行,加入三分人參。
  • 如果心悸,加入三分牡蠣。
  • 如果口渴,加入栝蔞根。
  • 如果身體寒冷,加入一枚炮製熟的附子。

6. 小竹瀝湯

治中風涎潮,譫語昏塞,四肢緩縱不收。

秦艽(去苗土銼),防風(去蘆銼),附子(炮去皮臍),獨活(銼,各一分)

白話文:

秦艽(去掉根鬚,磨碎),防風(去掉根鬚,磨碎),附子(炮製後去掉皮和芽),獨活(磨碎,各取一份)

上水四盞,煎二盞,入生地黃汁竹瀝各半盞,煎三五沸,去滓,分四服,不拘時熱服。病去,以它藥扶持,未知再作。

白話文:

取四碗水,煎煮剩兩碗,加入生地黃汁和竹瀝各半碗,再煎煮三到五次,過濾掉渣滓,分作四份服用,不拘時間,溫熱服下。如果病情好轉,再用其他藥物調理,但不知道病情是否會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