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六 (1)
卷之十六 (1)
1. 蜜附子
治腑寒,咽門閉,不能咽。
大附子(生去皮臍)
上切作大片,蜜塗,炙令黃,含咽津,甘味盡,更塗炙用。
白話文:
【蜜附子】
這帖藥方用來治療腹部寒冷,喉嚨部位閉塞,導致無法吞嚥的情況。
主要成分為大附子(需去皮及頂部),將其切成大塊,再塗上蜂蜜,烤至表面呈黃色。服用時,含在口中慢慢讓唾液與其混合,等到甜味消失後,再塗上蜂蜜進行下一次的烤制,循環使用。
2. 玉屑無憂散
治纏風,咽喉疼痛,語聲不出,咽物有礙,或風涎壅滯,口舌生瘡,大人酒癥,小兒奶癖,或誤吞骨屑,哽塞不下。
玄參,貫眾,滑石,縮砂仁,黃連,甘草,茯苓,山豆根,荊芥穗(各半兩),寒水石(煅)硼砂(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先抄入口,以新水嚥下。此藥除三尸,去八邪,殺九蟲,闢瘟療渴。
荊芥湯,治風熱肺壅,咽喉腫痛,語聲不出,喉中如有物哽,咽之則痛甚。
荊芥穗(半兩),桔梗(二兩),甘草(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溫服。一法,去荊芥穗,名如聖湯。
白話文:
【玉屑無憂散】
用於治療因風熱引發的咽喉疼痛,說話聲音嘶啞,吞嚥困難,或是風痰阻滯導致的口腔潰瘍,成人因過量飲酒造成的症狀,小孩因過度依賴母乳而產生的問題,甚至不慎吞食骨屑卡在喉嚨無法下嚥的情況。
藥方成分包括:玄參、貫眾、滑石、縮砂仁、黃連、甘草、茯苓、山豆根、荊芥穗(各15克),寒水石(煅)、硼砂(各9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克,先將藥粉含入口中,再用水吞服。此藥能清除體內的病邪,殺滅寄生蟲,防禦瘟疫,解渴。
另外,還有「荊芥湯」,適用於風熱導致肺部壅塞,咽喉腫痛,聲音沙啞,感覺喉嚨像有異物哽塞,吞嚥時疼痛加劇的情況。
藥方成分:荊芥穗(15克)、桔梗(40克)、甘草(20克)。
將這些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12克,用一杯水和三片薑一同煎煮至剩下約六成水量,濾掉藥渣後趁溫熱服用。另一種配方是去掉荊芥穗,稱為「如聖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