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4)

1. 生硫黃丸

治同前。

硫黃(不拘多少)

白話文:

治療方法同前。

硫磺(不限量)

上一味,以柳木槌研細,生薑汁釋炊餅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食前。

白話文:

上一味藥物(桃花),用柳木槌子研磨成細粉,然後用生薑汁調和做成小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顆,用米湯送服,在飯前服用。

靈液丹,治胃中虛寒,聚積痰飲,食飲不化,噫醋停酸,大便反堅,心胸脹滿,惡聞食氣;婦人妊娠惡阻,嘔吐不納食者。

白話文:

靈液丹,治療胃中寒涼,導致痰液和食物堆積,飲食難消化,打嗝發酸,大便乾結,胸悶脹氣,厭惡聞到食物的味道;對於懷孕婦女孕吐、噁心不願進食者也有效。

硫黃(打碎),附子(去皮臍,切如綠豆大,各一兩),綠豆(四兩,用水一碗煮乾,焙)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食前服。

白話文:

  • 硫磺:打成碎片
  • 附子:去掉外皮和肚臍,切成綠豆大小,一兩
  • 綠豆:四兩,用一碗水煮乾,再烘烤

2. 熱嘔證治

病者胃中挾熱煩躁,聚結涎沫,食入即吐,名曰熱嘔。或因胃熱伏暑,及傷寒伏熱不解,濕疸之類,皆熱之所為也。

小柴胡湯,治熱嘔。(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患者胃中燥熱煩躁,口水黏稠,吃東西就吐,叫做「熱嘔」。或者因為胃火旺盛、中暑,或是傷寒留下的熱毒沒有解除,或者濕熱黃疸之類的病症,都是熱邪引起的。

治法曰:病者常發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為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吐。當作寒嘔治之,不可用此。

白話文:

治療方法:患者經常出汗,陽氣衰弱,中焦氣虛,脈象數而快,數而快是外邪熾熱,不能消化食物,胃中虛寒,所以嘔吐。應當按寒嘔來治療,不可盲目使用溫熱藥物。

3. 痰嘔證治

病者素盛今瘦,腸中瀝瀝有聲,食入即嘔,食與飲並出,名曰痰嘔。或因氣鬱,涎結於胃口;或因酒食甜冷,聚飲之所為也。

白話文:

病人以前身體健壯,現在卻消瘦,腸子裡有潺潺的水聲,吃東西就嘔吐,嘔吐物中既有食物也有液體,這叫做痰嘔。可能是因為肝氣鬱結,導致唾液在胃口處凝結;也可能是因為過度飲酒或食用生冷食物,導致飲食物在胃中堆積所致。

4. 大半夏湯

治心氣不行,郁生涎飲,聚結不散,心下痞硬,腸中瀝瀝有聲,食入即吐。

白話文:

治療心氣運行不暢,導致痰飲內生,聚結而不消散,使心下感到痞塞硬滿,腸中有漉漉的水聲,食物一進入就吐出來。

半夏(二兩,湯洗十次完用),人參(三錢三字,切)

白話文:

半夏(40克,用沸水浸泡10次,去除毒性),人參(6克,切片)

上分四服。每服水三盞,蜜二錢重,和水揚令勻,入藥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一法有生薑七片。治法曰:嘔家先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治屬支飲。

茯苓澤瀉湯,治同前。(方見霍亂門)

白話文:

將藥物分為四次服用。每次用水三碗,加入二錢重的蜂蜜,攪拌均勻,放藥材進去煎煮至藥水只剩六分之一,過濾渣滓,溫熱後服用。另一種方法是用七片生薑。治療方法的說明:嘔吐患者通常會先口渴,但現在卻不渴,這是因為心臟下方有支飲引起的。此方用於治療支飲。

5. 食嘔證治

病者胸腹脹悶,四肢厥冷,惡聞食臭,食入即嘔。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食嘔。此由飲食傷脾,宿穀不化之所為也。

白話文:

病人感到胸腹脹悶,四肢冰冷,厭惡聞到食物的氣味,吃了東西就會嘔吐。早上吃的東西傍晚吐出來,傍晚吃的東西早上吐出來,這叫做食嘔。這是因為飲食傷害了脾胃,導致宿食不能消化所致。

6. 大養胃湯

治飲食傷脾,宿穀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氣復熱,四肢冷痹,三焦不調;及胃虛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並爭,但出不入,嘔不得食。

白話文:

治療因為飲食過度而損傷脾臟,導致宿食無法消化,早晨吃東西晚上就吐,晚上吃東西早晨就吐,上半身感覺燥熱,四肢發冷麻痺,三焦功能失調;以及胃氣虛寒,憂鬱之氣鬱積在下方,兩股氣息相互爭鬥,導致只能吐出,無法進食。

厚朴(去皮),生薑(各二兩),肥棗(三兩,銼,同上三味炒),白朮,山藥(炒),人參,川芎橘皮,當歸,五味子,藿香,甘草(炙),枇杷葉(刷毛,姜炙),黃耆(各一兩)

白話文:

厚朴(去除樹皮):2 兩 生薑:2 兩 肥棗:3 兩(切碎,與以上三味藥材一起炒) 白朮:1 兩 山藥(炒過):1 兩 人參:1 兩 川芎:1 兩 橘皮:1 兩 當歸:1 兩 五味子:1 兩 藿香:1 兩 甘草(炙過):1 兩 枇杷葉(去毛,生薑烤蔫):1 兩 黃耆:1 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或為細末,米湯調下亦快。

白話文:

這是磨成碎屑的藥粉。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薑片三片,棗子一個,煎熬到剩下七分,去掉渣滓,空腹服用。也可以磨成細粉,用米湯沖服,效果也很顯著。

7. 治中湯

治同前。兼治中寒,飲食不化,吞酸哯啘,食則膨亨,脹滿嘔逆。

白話文:

治療方法同前。同時治療體內寒冷,飲食無法消化,吞酸反胃,吃東西後感到脹滿不適,以及腹脹噁心嘔吐的症狀。

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炙),青皮,陳皮(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白朮、炮製過的乾薑、炙烤過的甘草、青皮、陳皮(各取等量)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大便秘,入大黃棋子大兩枚。

白話文:

(方劑)上方的藥物,打碎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煎煮,到藥水剩下七成,過濾掉藥渣。如果大便乾燥,可以加入兩枚棋子大小的大黃。

8. 血嘔證治

病者心下滿,食入即嘔,血隨食出,名曰血嘔。此由瘀蓄冷血,聚積胃口之所為也。

白話文:

病人胸口感覺脹滿,吃東西後馬上就吐出來,並且有血液隨著食物一起吐出,這種情況稱作血嘔。這是因為瘀血和冷血聚集在胃部所導致的。

9. 茯苓湯

治憂怒兼併,氣攻血溢,停留胃管,噯聞血腥,嘔吐食飲;及妊娠中脘宿冷,冷血侵脾,惡聞食氣,病名惡阻。

白話文:

治療因憂鬱和憤怒交織,導致氣血上逆,血滯留在胃中,打嗝時有血腥味,以及嘔吐食物和飲水;以及妊娠期間,由於腹部長時間寒冷,冷血影響到脾臟,不喜歡聞食物的味道,這種症狀稱為妊娠劇吐。

半夏(三兩,湯洗十次),茯苓,熟地黃(各一兩八錢),橘皮,細辛,人參,芍藥,川芎,旋覆花,桔梗,甘草(炙,各一兩二錢)

白話文:

半夏(150克,用熱水清洗10次),茯苓、熟地黃(各100克),橘皮、細辛、人參、芍藥、川芎、旋覆花、桔梗、甘草(炒製,各75克)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姜七片,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有客熱煩渴口瘡者,去橘皮、細辛,加前胡、知母;腸冷下利者,去地黃,入桂心炒;胃中虛熱,大便秘,小便澀,去地黃,加大黃一兩八錢、黃芩六錢。

白話文:

上方的中藥都是粗碎的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兩碗水和七片生薑片,煎煮到剩七分,去掉渣滓,空腹服用。

如果有發燒、口渴、口瘡等症狀,就去掉橘皮、細辛,加入前胡、知母。

如果有腸胃虛寒、腹瀉等症狀,就去掉地黃,加入炒過的桂心。

如果胃中虛熱、大便乾結、小便不暢,就去掉地黃,加入一兩八錢的大黃和六錢的黃芩。

10. 當歸湯

治三焦虛損,或上下發,泄吐唾血,皆從三焦起,或因熱損發,或因酒發,悉主之。

白話文:

治療三焦虛弱損傷,或是上焦和下焦發病,出現泄瀉、嘔吐、咳血等症狀,這些都由三焦引起,有的是因為體內過熱導致,有的是因為喝酒引發,這些症狀都可以用此方法來治療。

當歸,乾薑(炮),熟地黃,柏皮,小薊,羚羊角(鎊),阿膠(炒,各三錢三字,白朮,芍藥(各半兩),黃芩,甘草(炙,各一分)

白話文:

當歸、乾薑(炮製過)、熟地黃、柏樹皮、小薊草、羚羊角(研磨過)、阿膠(炒過,各三錢),白朮、芍藥(各半兩),黃芩、甘草(炙烤過,各一錢)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水二盞,竹茹一塊如指大,煎至八分,去滓,入伏龍肝半錢匕、頭髮灰半錢匕、蒲黃半錢匕,又煎至七分,不以時候服。

白話文:

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兩碗水,再加入拇指大小的竹茹,煎煮至水剩八分之一,濾掉渣滓,加入半茶匙伏龍肝、半茶匙頭髮灰、半茶匙蒲黃,繼續煎煮至水剩七分之一,不限時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