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一 (4)
卷之十一 (4)
1. 生硫黃丸
治同前。
硫黃(不拘多少)
上一味,以柳木槌研細,生薑汁釋炊餅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食前。
靈液丹,治胃中虛寒,聚積痰飲,食飲不化,噫醋停酸,大便反堅,心胸脹滿,惡聞食氣;婦人妊娠惡阻,嘔吐不納食者。
硫黃(打碎),附子(去皮臍,切如綠豆大,各一兩),綠豆(四兩,用水一碗煮乾,焙)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食前服。
白話文:
[生硫黃丸]
用來治療的症狀和前面所述相同。
硫黃(用量不限)
取硫黃一味,使用柳木製成的搗藥杵研磨至細粉,再用生薑汁和蒸餅糊混合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籽。每次服用五十粒,以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靈液丹]
用於治療胃部虛弱且寒冷,導致痰飲積聚,食物和飲料無法消化,噁心嘔吐、胃酸反流,大便反而堅硬,胸口感到脹滿,對食物的味道感到反感;女性在懷孕期間出現嚴重的妊娠反應,嘔吐不止,無法進食。
硫黃(打碎),附子(去掉外皮和頂端,切成綠豆大小,各取一兩),綠豆(取四兩,用水一碗煮至水分完全被吸收,再烘烤乾燥)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生薑自然流出的汁液煮麵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籽。每次服用五十粒,以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2. 熱嘔證治
病者胃中挾熱煩躁,聚結涎沫,食入即吐,名曰熱嘔。或因胃熱伏暑,及傷寒伏熱不解,濕疸之類,皆熱之所為也。
小柴胡湯,治熱嘔。(方見傷寒門)
治法曰:病者常發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為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吐。當作寒嘔治之,不可用此。
白話文:
[熱嘔的診治]
患者因胃部有熱而感到煩躁,胃中的痰涎凝結,食物一吃進去就馬上吐出,這種症狀被稱為熱嘔。有的時候,這是因為胃熱加上夏天的暑熱,或是感冒後的潛在熱度未解,甚至是濕疸等疾病所引起的,這些都是由熱所導致的問題。
小柴胡湯可用來治療熱嘔。(該藥方可在傷寒門中找到)
治療原則如下:如果病人常常出汗,導致身體的陽氣微弱,胸膈間氣力虛弱,脈搏跳動快速。脈搏快速通常代表有外來的熱度,這會影響消化功能,使胃部虛弱且冷,所以才會嘔吐。這種情況應按照寒嘔來治療,不能使用一般的熱嘔治療方法。
3. 痰嘔證治
病者素盛今瘦,腸中瀝瀝有聲,食入即嘔,食與飲並出,名曰痰嘔。或因氣鬱,涎結於胃口;或因酒食甜冷,聚飲之所為也。
白話文:
病人過去體態豐腴,現在卻消瘦了,腸胃裡常常聽得到流水般的聲音,一吃東西就馬上想吐,食物和水都無法下嚥,這種情況被稱作痰嘔。有的時候,這是因為情緒鬱悶,導致口水在胃部凝結;有的時候,則是因為過量飲酒、吃甜食和冷食,這些都是造成此症狀的原因。
4. 大半夏湯
治心氣不行,郁生涎飲,聚結不散,心下痞硬,腸中瀝瀝有聲,食入即吐。
半夏(二兩,湯洗十次完用),人參(三錢三字,切)
上分四服。每服水三盞,蜜二錢重,和水揚令勻,入藥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一法有生薑七片。治法曰:嘔家先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治屬支飲。
茯苓澤瀉湯,治同前。(方見霍亂門)
白話文:
【大半夏湯】
治療因心臟功能不佳,導致體內產生過多的痰飲,這些痰飲在體內聚集不散,造成胸口悶痛且堅硬,腸道內有持續的水聲,食物一吃進去就馬上吐出。
藥方為:半夏(2兩,需先用水清洗十次後使用),人參(3錢3分,切成片狀)
此藥方可分成四次服用。每次服用時,先取三碗水,加入蜂蜜二錢,攪拌均勻後,再放入藥材煮沸,待剩下約六分之水量時,濾掉藥渣,趁溫熱服用。另一種做法是加入七片薑。治療原則為:原本會感到口渴的患者現在反而不會了,這是因為心臟下方有過多的痰飲造成的,屬於治療痰飲的範疇。
【茯苓澤瀉湯】,其治療目的與上述相同。(該藥方可於霍亂病症的章節中找到)
5. 食嘔證治
病者胸腹脹悶,四肢厥冷,惡聞食臭,食入即嘔。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食嘔。此由飲食傷脾,宿穀不化之所為也。
白話文:
病人感到胸口和腹部脹悶不舒服,甚至手腳冰冷,對食物的味道感到噁心,一吃東西就馬上想吐。早上吃的晚上吐出,晚上吃的則是早上吐出,這種情況被稱作食嘔。這是因為飲食過度傷害了脾胃功能,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吸收所引起的現象。
6. 大養胃湯
治飲食傷脾,宿穀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氣復熱,四肢冷痹,三焦不調;及胃虛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並爭,但出不入,嘔不得食。
厚朴(去皮),生薑(各二兩),肥棗(三兩,銼,同上三味炒),白朮,山藥(炒),人參,川芎橘皮,當歸,五味子,藿香,甘草(炙),枇杷葉(刷毛,姜炙),黃耆(各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或為細末,米湯調下亦快。
白話文:
【大養胃湯】
這帖藥方適用於因飲食過度而傷害脾胃,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出現早上吃的食物晚上吐出,或是晚上吃的食物到第二天早上吐出的情況,以及伴隨上腹部脹滿、身體發熱,四肢感覺冰冷麻木,三焦功能失調;或者是胃部虛弱,有寒氣存在上部,憂鬱之氣存在下部,這兩種氣流相互抗爭,氣息只能出不能入,甚至會出現嘔吐無法進食的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厚朴(去皮)、生薑(各60克)、肥棗(90克,切碎後與上述三種藥材一起炒製)、白朮、山藥(炒過)、人參、川芎、橘皮、當歸、五味子、藿香、甘草(炙過)、枇杷葉(去除絨毛,用薑炒過)、黃耆(各30克)。
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約12克,用水約240毫升,加入薑三片、棗一個,煮至剩下約168毫升,濾掉藥渣,空腹時服用;或者也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米湯調和後服用,效果也很好。
7. 治中湯
治同前。兼治中寒,飲食不化,吞酸哯啘,食則膨亨,脹滿嘔逆。
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炙),青皮,陳皮(各等分)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大便秘,入大黃棋子大兩枚。
白話文:
[治中湯]的使用方式和先前描述的一樣。此方也適用於治療體內寒冷、食物消化不良、胃酸反流、噁心嘔吐、飯後腹部脹滿不舒服的情況。
藥方成分包括:人參、白朮、炮製過的乾薑、炙過的甘草、青皮、陳皮(以上各成分份量相等)。
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時取四大錢的藥材,加入一盞半的水進行煎煮,待水量剩下七分之時,將藥渣濾掉。如果大便較為乾燥不便,可加入兩枚棋子大小的大黃一同煎煮。
8. 血嘔證治
病者心下滿,食入即嘔,血隨食出,名曰血嘔。此由瘀蓄冷血,聚積胃口之所為也。
白話文:
病人會感到胸口有飽脹感,食物一吃進去就馬上吐出來,而且會有血液隨著食物一起吐出,這種症狀被稱為血嘔。這是由於體內積存的瘀血和寒氣在胃部聚集所導致的。
9. 茯苓湯
治憂怒兼併,氣攻血溢,停留胃管,噯聞血腥,嘔吐食飲;及妊娠中脘宿冷,冷血侵脾,惡聞食氣,病名惡阻。
半夏(三兩,湯洗十次),茯苓,熟地黃(各一兩八錢),橘皮,細辛,人參,芍藥,川芎,旋覆花,桔梗,甘草(炙,各一兩二錢)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姜七片,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有客熱煩渴口瘡者,去橘皮、細辛,加前胡、知母;腸冷下利者,去地黃,入桂心炒;胃中虛熱,大便秘,小便澀,去地黃,加大黃一兩八錢、黃芩六錢。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因過度憂慮和生氣導致氣血失調,血液異常上湧,滯留在胃部,使患者在打嗝時會嗅到血腥味,甚至嘔吐出食物和飲料。另外,對於懷孕期間因腹部長久冰冷,冰冷的血液影響到脾臟功能,使患者對食物的味道感到不適,這種疾病稱為「妊娠惡阻」。
藥方成分包括:半夏(洗淨後約90克)、茯苓、熟地黃(各約54克)、橘皮、細辛、人參、芍藥、川芎、旋覆花、桔梗、炙甘草(各約36克)。
以上藥材混合後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約16克,加入兩杯水,再放入7片薑,煮至剩下約七分之一的水量,濾掉藥渣,空腹服用。如果患者有熱氣、口渴或口腔潰瘍的症狀,需去掉橘皮和細辛,並加入前胡和知母;若腸胃冰冷且有腹瀉的情況,則去掉熟地黃,改加炒過的肉桂心;若胃部虛弱且有熱感,造成嚴重便祕和小便困難,去掉熟地黃,改加約54克的大黃和約24克的黃芩。
10. 當歸湯
治三焦虛損,或上下發,泄吐唾血,皆從三焦起,或因熱損發,或因酒發,悉主之。
當歸,乾薑(炮),熟地黃,柏皮,小薊,羚羊角(鎊),阿膠(炒,各三錢三字,白朮,芍藥(各半兩),黃芩,甘草(炙,各一分)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水二盞,竹茹一塊如指大,煎至八分,去滓,入伏龍肝半錢匕、頭髮灰半錢匕、蒲黃半錢匕,又煎至七分,不以時候服。
白話文:
【當歸湯】
主治三焦虛弱損傷,無論是上部或下部出血,或是嘔吐血痰,這些症狀都源自三焦問題,可能是因身體過熱導致出血,或是因飲酒過量而引起,都能用此方調理。
藥材包括:當歸,炮製乾薑,熟地黃,柏樹皮,小薊,磨碎的羚羊角,炒過的阿膠(以上各三錢三分),白朮,芍藥(各半兩),黃芩,炙甘草(各一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兩杯水,加入一大塊如手指大的竹茹,煎煮至剩八分水量,濾掉藥渣後,再加入半錢的伏龍肝、半錢的頭髮灰、半錢的蒲黃,再次煎煮至剩七分水量,不論任何時間都可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