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1. 腎膀胱經虛實寒熱證治
2. 清源湯
治腎實熱,小腹脹滿,四肢正黑,耳聾骨熱,小便赤黃,腰脊離解,及伏水等。
茯苓,黃芩,菖蒲(各五兩),玄參,細辛(各四兩),大黃(水浸一宿),甘草(炙,各二兩),磁石(八兩,煅,醋淬)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熱服。
白話文:
【清源湯】用於治療因腎臟實熱導致的症狀,包括小腹有脹滿感,四肢出現異常的黑色素沉澱,耳鳴或聽力下降,骨頭感覺熱痛,小便顏色呈現赤黃色,腰脊部位有如分離或解體的不適感,以及潛藏在體內的水濕問題。
藥方成分包含茯苓、黃芩、菖蒲(三者份量各為五兩),玄參、細辛(兩者份量各為四兩),大黃(需先用水浸泡一夜),甘草(需先烤過,份量為二兩),磁石(需煅燒後再用醋淬,份量為八兩)。
將以上藥材製成散劑。每次服用時取四錢的藥散,加入一盞的水量進行煎煮,待水量剩下七分之時即可。服用前需去除藥渣,趁熱飲用。
3. 瀉脬湯
治膀胱實熱,腰脊痛,閉塞不通,舌乾咽腫,悉主之。
茯苓,梔子仁,知母(各三兩),生地黃,淡竹葉(各五兩),石膏(八兩,煅)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入蜜半匙,煎兩沸,熱服。須利,加芒硝一錢匕。
白話文:
【瀉脬湯】
用於治療膀胱有實火,導致腰部及脊椎疼痛,尿路閉塞不暢,口舌乾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藥材包括:茯苓、梔子仁、知母(各90克)、生地黃、淡竹葉(各150克)、煅燒過的石膏(240克)。
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約12克,加入大約150毫升的水煎煮至剩下約105毫升,再加入半茶匙的蜂蜜,滾煮兩次,趁熱飲用。若需促進排泄,可額外添加約3克的芒硝。
4. 溫腎散
治腎虛寒,陰痿,腰脊痛,身重緩弱,足腰不可以按,語音混濁,陽氣頓絕。
熟乾地黃(一斤),蓯蓉(酒浸),麥門冬(去心),牛膝(酒浸),五味子,巴戟(去心),甘草(炙,各八兩),茯神(去木),乾薑(炮,各五兩),杜仲(去粗皮銼,薑汁淹,炒絲斷,三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日二三服。
白話文:
[溫腎散]用於治療腎臟虛寒,導致的男性性功能障礙,腰背疼痛,全身沉重乏力,腳和腰部不能用力,說話聲音渾濁,以及身體的陽氣突然衰竭。
藥方成分包括:熟乾地黃(五百克),蓯蓉(需用酒浸泡),麥門冬(要去除心部),牛膝(需用酒浸泡),五味子,巴戟(要去除心部),甘草(需烤製,各三百克),茯神(要去除木質部分),乾薑(需炒製,各一百五十克),杜仲(要去除粗糙外皮並切碎,再用薑汁浸泡後炒至絲狀斷裂,九十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六克,用溫酒調服,最好在空腹時一天服用兩到三次。
以上就是該中藥方的現代化翻譯。
5. 補脬湯
治膀胱虛冷,腳筋急,腹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耳聾,目䀮䀮,坐欲倒,小便數遺白,面黑如炭。
黃耆,白茯苓(各一兩半),杜仲(去皮銼,薑汁淹,炒斷絲,三兩),磁石(煅淬),五味子(各三兩),白朮,白石英(捶碎,各二兩半)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白話文:
[補脬湯]這方是用來治療膀胱虛弱冰冷、腳部肌肉緊繃疼痛、腹部疼痛連帶影響到腰背,導致無法彎腰或伸展、聽力減退、視線模糊不清、坐下時有快要倒下的感覺、頻繁小便且尿液呈白色濁狀、臉色黑如木炭。
所需藥材如下:黃耆、白茯苓(各取45克)、杜仲(去皮後切成細條,用薑汁浸泡,炒至斷絲,取90克)、磁石(煅燒後淬火處理)、五味子(各取90克)、白朮、白石英(敲碎,各取62.5克)。
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12克,用約180毫升的水煎煮至剩下約126毫升,去掉藥渣,在空腹時溫熱服用。
6. 心主三焦經虛實寒熱證治
7. 清膻湯
治右腎實熱,身熱,脊脅相引痛,足冷,小便黃赤,如梔子柏汁,每欲小便,即莖頭痛。
榆白皮,冬葵子(各五兩),石葦(四兩,去毛),黃芩,通草,瞿麥(各三兩)
上為粗末。先以水二盞,入車前葉數片,煎至盞半,入藥末四錢,再煎七分,去滓熱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右腎有實火的情況,症狀包括身體發熱,脊椎和側腹會牽引著疼痛,腳部感覺冰冷,小便顏色呈現黃赤色,如同梔子和柏樹汁液的顏色,每次想要小便時,尿道口會感到疼痛。
藥方成分包含:榆樹的白色內皮、冬葵子(兩者各需五兩),去除了絨毛的石葦(四兩),黃芩、通草、瞿麥(這三種各需三兩)。
首先,將兩大杯的水倒入鍋中,加入幾片車前葉煮沸,直到水量剩下一杯半。然後,加入四錢的藥材粉末,再次煮至剩餘量為七分,過濾掉藥渣後趁熱服用。
8. 潤焦湯
治三焦實熱,目兌眥急痛,腰脅熱,脊背連膻中煩悶,飲食未定,頭面汗出,關格不通,不吐不下;或氣逆不續,走哺不禁,或泄瀉,溺澀遺瀝。
地骨皮,半夏(湯洗,七次),柴胡(去苗),澤瀉(各五兩),茯苓,麥門冬(去心),甘草(炙)人參(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五片,竹茹如指大,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白話文:
【潤焦湯】
主治三焦實熱所導致的症狀,包括眼睛周圍急劇疼痛,腰部和脇部感到熱感,脊背與胸骨間區域感到煩悶,飲食不定,頭面部有汗,關節不適且排泄系統不順暢,既無法嘔吐也無法排便;或是呼吸氣逆不順,飲食後頻繁排泄不受控制,或是有腹瀉的情況,小便不暢甚至有尿液滲漏。
藥方成分包含地骨皮、經過七次清洗的半夏、去掉苗的柴胡、澤瀉(以上各五兩),茯苓、去掉心的麥門冬、炙過的甘草及人參(以上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狀。每次服用時取四錢,加入兩杯水,五片薑,以及大小如手指的竹茹,煎至剩七分水量,去除藥渣,在空腹時服用。
9. 益志湯
治右腎虛寒,小便數,腰脅引痛,短氣咳逆,四肢煩疼,耳鳴面黑,骨間熱,夢遺白濁,目眩,諸虛困乏。
鹿茸(酥塗炙,去毛盡),巴戟(去心),熟乾地黃(酒浸),枸杞子,蓯蓉(酒浸),牛膝(酒浸),附子(炮去皮臍),桂心(不焙),山茱萸,白芍藥,防風(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盞半,姜五片,鹽少許,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右腎虛弱與寒冷的病症,症狀包含頻尿,腰脅部拉扯般的疼痛,呼吸短促並伴有咳嗽,四肢感到煩悶且疼痛,耳鳴,臉色發黑,骨頭間感覺到熱感,夜間夢遺或有白色濁物,視力模糊,以及各種由虛弱導致的疲憊無力。
所需藥材包括:鹿茸(需用酥油塗抹後烤製,並將毛去除乾淨),巴戟(要去除心部),熟乾地黃(需用酒浸泡),枸杞子,蓯蓉(需用酒浸泡),牛膝(需用酒浸泡),附子(需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部),桂心(不要烘焙),山茱萸,白芍藥,防風(需去除分叉部分),甘草(需烤製),以上藥材用量均等。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狀。每次服用時取四大錢,加入大約半杯水,再放入五片薑,加一點點鹽,煎煮至剩下七分水量,然後去掉藥渣,在飯前服用。
10. 安中散
治三焦虛寒,短氣不續,腹不安食,隨即洞下,小便赤濁,精泄不禁,腳脛痠疼,小腹脹滿。
熟地黃,巴戟天(去心),龍骨(各二兩半),遠志(去心炒),茯苓(各三兩),天雄(炮去皮臍)五味子,山藥(各三兩半),蓯蓉(酒浸),續斷(各四兩),蛇床子(略炒),菟絲子(酒浸,各四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夫三焦屬精腑,藏精以養身,繫累於心脾腎三經,人多以醉飽心虛而合陰陽,故此病作,唯謹之為得。
白話文:
[安中散]
用於治療三焦虛寒導致的症狀,包括呼吸短促、氣息不順,腹部消化不良,食物攝入後立即發生腹瀉,小便呈現紅色且渾濁,精液失禁,腳部和小腿痠痛,以及小腹部位感到脹滿。
所需藥材有:熟地黃、去心的巴戟天、龍骨各二兩半,去心炒過的遠志、茯苓各三兩,炮製去皮臍的天雄、五味子、山藥各三兩半,酒浸泡的蓯蓉和續斷各四兩,略炒的蛇牀子和酒浸泡的菟絲子各四兩半。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的藥粉,以溫酒調勻飲下。三焦是負責儲存精氣以維持身體機能的重要器官,與心、脾、腎三條經絡相互聯繫。大多數人因為飲食過量或在心神虛弱時進行性行為,導致此種病症的產生,因此,對此應加以注意並謹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