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5)

1. 三焦精腑辨正

古人謂左腎為腎臟,其腑膀胱;右腎為命門,其腑三焦。三焦者,有脂膜如手大,正與膀胱相對,有二白脈自中出夾脊而上貫於腦。所以《經》云:丈夫藏精,女子系胞。以理推之,三焦當如上說,有形可見為是。扁鵲乃云:三焦有位無形,其意以為上中二焦,如漚如霧,下焦如瀆,不可遍見,故曰有位無形。而王叔和輩,失其旨意,遽云無狀空有名,俾後輩承繆不已。

白話文:

古代人認為:左腎是腎臟,它的對應臟腑是膀胱;右腎是命門,它的對應臟腑是三焦。三焦這個東西,像手掌那麼大的脂肪膜,正好與膀胱相對,有兩條白色脈絡從中間出來,夾著脊椎往上貫通到腦部。因此,《醫經》上說:男人收藏精華,女人孕育胎兒。從理論上推測,三焦應該像上面所說的,有具體形狀能夠看到才對。但是扁鵲卻說:三焦有位置但是沒有形狀,他的意思是說上中兩焦,就像水氣瀰漫一樣飄渺無形,下焦就像大水溝一樣,不能全面看到,所以說有位置沒有形狀。而王叔和一夥人,誤會了扁鵲的意思,直接說三焦沒有形狀,只是一個空有名稱,讓後輩們一直延續這個錯誤理解。

且名以名實,無實奚名,果其無形,尚何以藏精系胞為哉。其所謂三焦者何也?上焦在膻中,內應心;中焦在中脘,內應脾;下焦在臍下,即腎間動氣,分布人身,有上中下之異。方人湛寂,欲想不興,則精氣散在三焦,榮華百脈;及其想念一起,欲火熾然,翕撮三焦精氣流溢,並命門輸瀉而去,故號此腑為三焦耳。學者不悟,可為長太息。

白話文:

名稱要與實際相符,沒有實際的東西,為何要取個名稱?如果它沒有形狀,又如何能藏精繫胎呢?什麼是所說的「三焦」呢?

上焦位於胸腔膻中,與心臟相通;中焦位於腹部中脘,與脾胃相通;下焦位於臍下,也就是腎臟之間,它負責調節人體氣機的運行,並將氣機分佈全身,所以有上、中、下三焦之分。

當人處於清靜無為的狀態時,思慮不起,精氣就會散佈於三焦之中,滋養全身氣血;一旦產生慾念,慾火就會旺盛,將三焦中的精氣吸聚起來,並通過命門排出體外,因此這個臟腑才被稱為「三焦」。

學醫者如果不能理解這個道理,那真是令人遺憾。

2. 痼冷積熱證治

夫以臟腑稟賦不同,亦有將理失宜,遂致偏冷偏熱,故方論中,有痼冷積熱之說,痼冷者,中寒也。多因真氣既微,胃氣不實,復啖生冷冰雪之屬,致腸胃虛寒,陰既停凝,陽不能正,大便洞泄,小便頻並,鼻多清涕,嘔吐涎沫,水穀不化,洒洒淅淅,皆陽虛陰盛之所為也。積熱者,臟腑燥也。

白話文:

由於各臟腑的稟賦不同,也有調控不當的時候,於是造成偏寒或偏熱。因此,醫方論述中,有「痼冷」和「積熱」之說。「痼冷」是指身體受寒。大多是由於真氣虛弱,胃氣不足,再加上食用生冷冰涼的東西,導致腸胃虛寒,陰氣停滯凝固,陽氣無法正常運行,出現大便頻繁稀溏,小便頻數,鼻涕清稀,嘔吐涎沫,飲食不消,身體虛弱畏寒等症狀,這些都是陽氣虛弱而陰氣盛造成的。

多因精血既衰,三焦煩壅,復餌丹石酒炙之屬,致腸胃蘊毒,陽既熾盛,陰不能制,大便秘澀,小便赤淋,口苦咽乾,涎稠眵淚,飲食無度,煇煇熇熇,皆陰虛陽盛之所為也。治各有方。

白話文:

大多是因為精血衰弱,三焦鬱結,又服用丹藥、烈酒和辛辣炙烤的食物,導致腸胃積毒,陽氣亢盛,陰氣無法制約,產生大便祕結、小便赤熱帶痛、口苦咽乾、涎液粘稠、淚水淋漓等症狀,這些都是陰虛陽盛造成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

3. 金液丹

固真氣,暖丹田,堅筋骨,壯陽道,除久寒痼冷,補勞傷虛損。治男子腰腎久冷,心腹積聚,脅下冷癖,腹中諸蟲,失精遺溺,形羸力弱,腳膝疼痛,冷風頑痹,上氣衄血,咳逆寒熱,霍亂轉筋,虛滑下利。又治痔瘻濕䘌生瘡,下血不止;及婦人血結寒熱,陰蝕疽等。

白話文:

用途:

  • 固守真元之氣,溫暖下丹田
  • 強健筋骨,補強陽道
  • 消除長期寒邪和冷症,補益勞傷和虛損
  • 治療男性腰腎久寒、胸腹脹滿、肋下冷痛、腹中各種寄生蟲、失精遺尿、身體虛弱、腳膝疼痛、寒風造成的頑固痺症、氣往上衝導致鼻出血、咳嗽逆氣伴有寒熱、霍亂抽筋、虛滑腹瀉

其他用途:

  • 治療痔瘡、瘻管、濕疹、瘡口感染、便血不止
  • 治療女性血寒血熱、陰道潰瘍、毒性瘡癤等

硫黃(十斤,先飛煉,去砂石秤,研為末,用瓷合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鹽泥固濟,曬乾,地內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滿,安合子在上,用泥固濟訖,慢火養七日七夜,候足加頓火一煅。候冷取出)

白話文:

硫磺(十斤,先用升華法提煉,除去砂石後秤量,研磨成細粉,用瓷罐盛放,用赤石脂和水封口,再用鹽泥密封,曬乾後埋入地下,先放置一個裝滿水的小罐子,再將瓷罐放在上面,用泥土密封後,用小火加熱七天七夜,時間到後加大火力煅燒一次。待冷卻後取出。)

上研為細末,每一兩用炊餅一兩,湯浸握去水脈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多至百丸,溫米飲下,空心服之。又治傷寒陰證,身冷脈微,手足厥逆,或吐或利,自汗不止,或小便不禁,不拘丸數。並服,得身熱脈出為度。

白話文:

研成細粉,每一兩藥粉加入一兩炊餅粉,用湯浸濕後搓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 30 丸,最多可服用 100 丸,用溫米湯送服,空腹服用。此外,也用於治療傷寒陰證,症狀為身體發冷、脈搏微弱、四肢厥冷、嘔吐或腹瀉、自汗不止,或小便失禁。服用的丸數不限,服用後以身體發熱、脈搏跳動為止。

4. 震靈丹

補虛壯氣,暖腎祛邪,益精髓,溫脾胃,進飲食,悅顏色。治真氣虛憊,臍腹冷痛,肢體痠疼,腰背拘急,腳膝緩弱,面色痿黃,目眩耳鳴,心怔氣短,大便自利,小便頻數,口乾煩渴,飲食無味。大治婦人崩中帶下,三十六病,小兒驚疳,及一切痼冷風虛,悉主之。常服育神養氣,輕身延年。

白話文:

它能補虛益氣,溫暖腎臟驅邪,滋養精髓,溫暖脾胃,促進食慾,改善面色。

用於治療真氣虛弱,臍腹冷痛,四肢痠痛,腰背僵硬,腳膝軟弱,面色蒼白發黃,頭暈耳鳴,心悸氣短,大便失禁,小便頻繁,口乾口渴,食慾不振。

它還能治療婦女崩漏帶下,三十六種婦科疾病,小兒驚風疳積,以及一切因風寒濕引起的慢性疾病。

長期服用可以養神益氣,益壽延年。

此藥制合陰陽,功侔造化,留心服餌,百疴不生,真濟世衛生之寶也。

丁頭代赭石禹餘糧石(揀紅紫色無金絲者),紫石英赤石脂(各四兩)

白話文:

丁香頭、代赭石、禹餘糧石(選擇紅紫色,沒有金絲的)、紫水晶、赤石脂(各 120 公克)

上各為細末,併入砂合內,用赤石脂固口縫,以炭一秤簇頂煅,候火消及七分,存三分火,取出合子令冷,開卻合,先於地上掘一坑深尺余,用厚紙兩重襯定,傾藥在上,以新瓦盆子覆之,四畔將黃土遍壅,一宿取出,再入乳香沒藥二兩,五靈脂二兩,都為細末,一處將前藥合和勻,再研極細,煮糯米糊和勻,杵數千下,丸如雞頭大。每服二丸,或五丸,空心濃煎薑棗湯下。

白話文:

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後,與砂合內其他成分一同放入容器中,用赤石脂封口,用炭火燒烤容器頂部,直到火勢減弱,只剩三分之一時停火。將容器取出冷卻後打開,在地上挖一個一尺深的坑,鋪上兩層厚紙。將藥粉倒入坑中,用新的瓦盆蓋上,四周用黃土填埋,過一夜後取出。再加入乳香、沒藥各二兩,五靈脂二兩,磨成粉末。將這些藥材與前面製備的藥粉混合均勻,研磨至極細,然後與煮好的糯米糊混合,一起搗杵數千次,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到五丸,空腹時用濃煎的薑棗湯送服。

忌六畜血。

5. 涼膈散

治大人小兒臟腑積熱,煩躁多渴,面熱頭昏,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涕唾稠黏,睡臥譫妄;及腸胃燥澀,便溺秘結,一切風壅。

白話文:

治療大人和小孩臟腑熱積,煩躁口渴,面紅頭暈,嘴脣焦乾、喉嚨乾燥,舌頭腫脹、喉嚨阻塞,眼睛發紅、流鼻血,下巴和臉頰結塊,嘴巴和舌頭生瘡,痰液濃稠不易咳出,鼻涕和唾液黏稠,睡覺時胡言亂語;以及腸胃乾燥、便祕,各種風邪引起的壅塞。

大黃(蒸),朴硝,甘草(各三兩),山梔子仁,黃芩薄荷(各一兩),連翹(四兩)

白話文:

大黃(蒸過),朴硝,甘草(各 150 克),山梔子仁,黃芩,薄荷(各 50 克),連翹(200 克)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竹葉七片,蜜少許,同煎七分,去滓,食後服。

6. 洗心散

治風雍壯熱,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節煩疼,熱氣上衝,口苦唇焦,咽喉腫痛,痰涎壅滯,涕唾稠黏,心神煩躁,眼澀睛疼,及大小便秘澀。

白話文:

治療風熱雍滯,導致身體發熱,頭部和眼睛昏脹疼痛,肩背僵硬,四肢關節疼痛,熱氣衝上頭部,嘴巴發苦嘴脣乾燥,喉嚨腫痛,痰液壅塞,鼻涕口水黏稠,心情煩躁,眼睛乾澀疼痛,以及大小便乾結不通。

大黃(蒸),甘草(炙),當歸,芍藥,麻黃(去節),荊芥(穗各六兩),白朮(一兩半)

白話文:

大黃(蒸過),炙甘草,當歸,芍藥,去節的麻黃,穗荊芥(各六兩),白朮(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薄荷各少許,煎七分,去滓溫服。小兒豆瘡欲發,先狂語多渴,及驚風積熱,可服一錢,臨臥服;如大人五臟壅實,欲要溏轉,加至四五錢,乘熱服。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一碗水,加入少許生薑和薄荷,煮沸後留下七分,去除渣滓,溫服。當小兒麻疹將要發作時,先會出現胡言亂語和口乾,還有驚風和積熱,可以服用一錢,睡前服用;如果大人五臟燥實,想要通便,可以加量到四五錢,趁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