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八 (6)
卷之八 (6)
1. 五積證治
五積者,五臟之所積,皆臟氣不平,遇時相逆而成其病。如憂傷肺,肺以所勝傳肝,遇長夏脾旺,傳克不行,故成肝積,名曰肥氣;肥氣者,以其積氣藏於肝木之下,猶肥遁于山林也。失志傷腎,腎以所勝傳心,遇秋肺旺,傳克不行,故成心積,名曰伏梁;伏梁者,以其積氣橫架於肓原也。
白話文:
五積是指肝、心、脾、肺、腎五臟的積滯,都是因為臟腑氣機不調和,在特定的時間點相互違逆而造成的疾病。
比如:憂鬱傷肺,肺氣會傳遞到被它剋制的肝臟,如果遇到夏季脾氣旺盛,傳克作用受阻,就會形成肝積,稱為「肥氣」;「肥氣」是因為積滯之氣藏在肝木之下,就像肥人藏身於山林中一樣。
志意受損傷腎,腎氣會傳遞到被它剋制的的,如果遇到秋季肺氣旺盛,傳克作用受阻,就會形成心積,稱為「伏梁」;「伏梁」是因為積滯之氣橫亙在心臟部位,就像橫樑架在屋樑之上。
怒則傷肝,肝以所勝傳脾,遇冬腎旺,傳克不行,故成脾積,名曰痞氣者;以積氣痞塞中脘也。喜則傷心,心以所勝傳肺,遇春肝旺,傳克不行,故成肺積,名曰息賁;息賁者,以積氣喘息賁溢也。思則傷脾,脾以所勝傳腎,遇夏心旺,傳克不行,故成腎積,名曰奔豚;奔豚者,猶水蓄奔衝於心火也。
白話文:
發怒就會傷害肝臟,肝臟會把受傷的部位傳給脾臟。遇到冬天,腎臟旺盛,傳遞剋制的力量受到阻礙,所以會形成脾臟積氣,稱為痞氣;這是因為積氣堵塞在中焦。過度喜悅就會傷害心臟,心臟會把受傷的部位傳給肺臟。遇到春天,肝臟旺盛,傳遞剋制的力量受到阻礙,所以會形成肺臟積氣,稱為息賁;息賁指積氣造成喘息急促和氣喘。過度思慮就會傷害脾臟,脾臟會把受傷的部位傳給腎臟。遇到夏天,心臟旺盛,傳遞剋制的力量受到阻礙,所以會形成腎臟積氣,稱為奔豚;奔豚就像水積蓄在心臟之火,急促地衝擊著。
《難經》以肥氣成於戊己,伏梁成於庚辛,以至奔豚成於丙丁者,正合陰陽施化,休旺乘克之大義也。又論曰:病有積,有聚,有㯏氣。積者,臟病也,終始不移;聚者,腑病也,發無定處,展轉痛移為可治。㯏氣者,即宿食也,由㯏飪之邪從口入。更有息積病,乃氣息癖滯於脅下,非導引不行。
白話文:
《難經》中記載,肥胖是因為戊己之氣聚集,水腫是因為庚辛之氣聚集,驚悸心悸是因為丙丁之氣聚集。這些都符合陰陽變化、盛衰相剋的原則。
文中還提到:疾病有積聚、聚結和異氣三種。積聚是指臟腑疾病,始終不會移動;聚結是指腑氣疾病,發病部位不固定,會移動轉移,是可以治癒的。異氣是指宿食,是由不潔飲食中的邪氣從口中進入。此外,還有一種「息積病」,是指氣息在脅下鬱結,需要通過導引治療。
2. 肥氣丸
治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如龜鱉狀,久久不愈,發咳逆嘔,痎瘧連歲月不已,其脈弦而細。
白話文:
治療肝部的病灶,位於左肋下方,形狀像反扣的杯子,有頭有腳像龟鳖的樣子,長時間不好,會引發咳嗽、氣喘和嘔吐,瘧疾連年不愈,脈象呈現弦細。
青皮(炒,二兩),當歸鬚,蒼朮(各一兩半),蛇含石(煅,醋淬,三分),蓬朮(切),三稜(切)鐵孕粉(各三兩,與三稜、蓬朮同入醋煮一伏時)
白話文:
青皮(炒過,兩兩) 當歸鬚,蒼朮(各一兩半) 蛇含石(煅燒後,用醋淬,三分) 蓬朮(切塊),三稜(切塊) 鐵孕粉(各三兩,與三稜、蓬朮一起在醋中煮一伏時)
上為末,醋煮米糊丸,綠豆大。每服四十丸,當歸浸酒下。
白話文:
將上方的材料研磨成細粉,加入醋煮熟的米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丸,用當歸浸泡的酒送服。
3. 伏梁丸
治心之積,起於臍上,上至心,大如臂,久久不已,病煩心,身體髀股皆腫,環臍而痛,其脈沉而芤。
白話文:
治療心臟部位的積聚,這種積聚從肚臍上方開始,向上延伸到心部,大小像手臂一樣。如果長時間不愈,會出現煩躁不安的症狀,並且身體的大腿和臀部都會水腫,肚臍周圍會感到疼痛,脈象則呈現沉而芤的特徵。
茯苓,厚朴(薑汁製炒),人參,枳殼(麩炒去瓤),白朮,半夏(湯洗七次),三稜(慢火煨熟,乘熱溫治)
上等分,為末,煮糊丸,梧子大。米飲下二十丸,食前,日兩服;作散,酒調服,絕勝。
白話文:
茯苓、厚朴(用薑汁醃製後炒製)、人參、枳殼(用麩皮炒製,去除果殼)、白朮、半夏(用熱水洗滌七次)、三稜(用小火煨熟,趁熱溫熱處理)
4. 痞氣丸
治脾之積,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久不愈,病四肢不收,黃癉,飲食不為肌膚,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脈浮大而長。
白話文:
治療脾臟的積塊,在胃的上方,像盤子一樣大,長期不能癒合,導致四肢萎縮、黃疸、飲食不能轉化為營養、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脈搏浮大而綿長。
大烏頭(一分,炮去皮尖),附子(半兩,炮去皮臍),赤石脂(煅,醋淬),川椒(炒出汗),乾薑(炮,各二兩),桂心(半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七丸,米湯下,漸至十丸。
白話文:
烏頭(1錢,炮製後去除外皮和尖端) 附子(半兩,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肚臍) 赤石脂(煅燒後,用醋淬) 花椒(炒出汗) 乾薑(炮製過,各2兩) 桂心(半兩)
5. 息賁湯
治肺之積,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久久不愈,病洒洒寒熱,氣逆喘咳,發為肺癰,其脈浮而毛。
白話文:
治療肺部的積聚,位於右側肋骨下方,大小像反扣的杯子,長久未能康復,病情表現為發冷發熱,呼吸不順並且喘咳,發展成為肺膿腫,其脈象浮而細小。
半夏(湯七次),吳茱萸(湯洗),桂心(各二兩半),人參,甘草(炙),桑白皮(炙),葶藶(炒,各二兩半)
白話文:
半夏(煮湯七次) 吳茱萸(用熱水洗淨) 桂心(各二兩半) 人參、甘草(炙製) 桑白皮(炙製)、葶藶(炒製,各二兩半)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兩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藥物經過研磨成粉末狀。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半的水,再放入七片薑和兩枚紅棗,煎煮至剩下七分之一的量,過濾掉渣滓,於飯前服用。
6. 奔豚湯
治腎之積,發於小腹,上至心,如豚奔走之狀,上下無時,久久不已,病喘逆,骨痿少氣,其脈沉而滑。
白話文:
治療腎臟的積聚,這種病症從小腹開始,向上延伸到心部,症狀像是小豬奔跑的樣子,上下移動沒有定時,長時間不停止,病人會出現喘息、骨骼無力和氣短的症狀,其脈象表現為沉而且滑。
甘李根皮(焙乾),乾葛(各一兩一分),當歸,川芎,白芍藥,甘草(炙),黃芩(各二兩),半夏(湯洗七次,四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半盞,煎七分,去滓服。
白話文:
甘草李根皮(烘乾),葛根(各 50 克),當歸,川芎,白芍藥,甘草(炙烤),黃芩(各 100 克),半夏(水煮七次,200 克)
7. 六聚證治
六腑者,大小腸、胃、膽、膀胱、三焦者也,屬於三陽。太陽利清氣,陽明泄濁氣,少陽化精氣,如都會之府主,轉輸以為常也。六腑失常,則壅聚不通,故實而不轉,虛而輸,隨氣往來,痛無定處,在上則格,在下則脹,傍攻兩脅,如有痞塊,易於轉變,非五臟比。
白話文:
六腑包括大小腸、胃、膽、膀胱和三焦,屬於陽經。
太陽經可以促進清氣運行,陽明經可以排出濁氣,少陽經可以轉化精氣。這些六腑就像城市中心的主府,負責運輸氣血。
如果六腑的功能異常,就會造成氣血不通,實證表現為停滯不通,虛證表現為氣血不足,氣血會隨著氣的運行而遊走,疼痛的位置不固定。如果位於上半身,會感到胸悶;如果位於下半身,會感到腹部脹氣;如果在兩側攻擊,會有痞塊感。這些症狀容易轉化,不像五臟的疾病那麼固定。
8. 散聚湯
治久氣積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絞痛,攻刺腰脅,上氣窒塞,喘咳滿悶,小腹䐜脹,大小便不利,或腹泄瀉,淋瀝無度,遺精白濁,狀若虛勞。
白話文:
治療長期積聚的氣,症狀如腫塊,隨著氣的上下去移動,發作有時間,心腹部絞痛,攻擊疼痛腰部和肋部,上氣堵塞,喘息咳嗽,胸悶腹脹,小腹腫脹,大小便不通暢,或腹瀉泄下,淋漓不止,遺精白濁,呈現虛弱衰老的狀態。
半夏(湯洗七次),檳榔,當歸(各三分),橘皮,杏仁(麩炒,去皮尖),桂心(各二兩),茯苓甘草(炙),附子(炮去皮臍),川芎,枳殼(麩炒去瓤),厚朴(薑汁製),吳茱萸(湯洗,各一兩)
白話文:
半夏(用湯清洗七次) 檳榔 當歸(各三分) 橘皮 杏仁(用麩皮炒熟,去皮尖) 桂心(各二兩) 茯苓 甘草(用火烤製) 附子(用火烤製去除皮臍) 川芎 枳殼(用麩皮炒熟去除瓤) 厚朴(用薑汁浸泡製成) 吳茱萸(用湯清洗,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大便不利,加大黃。
白話文:
上方將中藥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七分之一,去掉渣滓,在飯前服用。如果大便不通暢,則加入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