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7)

1. 息積證治

病者脅下滿,氣逆息難,頻歲不愈,名曰息積。因氣留滯,癖於脅下,不在臟腑榮衛之間,積久形成,氣不幹胃,故不妨食。灸之則火熱內爍,刺之則反動其經,雖服消化之藥,不能獨治,宜消積,以導引助而行之。

白話文:

病人的肋骨下方脹滿,氣向上衝,呼吸困難,多年不癒,稱為息積。由於氣血停滯,瘀積在肋骨下方,不在五臟六腑和經絡之間,長久形成,氣無法到達胃,所以不影響進食。艾灸的話,火熱會內部灼燒,針刺的話,反而會刺激經絡。雖然服用助消化的藥物,但無法單獨治癒。應活血化瘀,再配合導引術來疏通。

2. 磨積丸

治腸胃因虛,氣癖於盲膜之外,流於季脅,氣逆息難,愒日頻年,醫所不治,久則榮衛停凝,一旦敗濁,潰為癰膿,多致不救。

白話文:

治療腸胃虛弱,導致氣體聚集在盲腸之外,流向兩肋,形成氣逆、呼吸困難,持續日久數年,一般醫生都無法治療。時間一長,氣血停滯凝結,一旦敗壞、潰爛成癰膿,往往難以挽救。

胡椒(一百五十粒),木香(一分),全蠍(十個,去毒)

白話文:

胡椒(150 顆) 木香(1 克) 全蠍(10 隻,去除毒性)

上為末,粟米飲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橘皮湯下。

白話文:

將上面(所述的藥材)研磨成粉末,與粟米湯混合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15 粒,用橘皮熬煮的湯汁送服。

3. 化氣湯

治息積,癖於腹脅之下,偏脹膨滿,不妨飲食,諸藥不能取轉。及治心脾疼痛,嘔吐酸水,丈夫小腸氣,婦人脾血氣。

白話文:

治療食積,積聚在腹部兩側下方,局部脹滿,不影響飲食,各種藥物都無法消解。以及治療心脾疼痛,嘔吐酸水,男性小腸氣,女性脾血氣虛。

砂仁,桂心,木香(各一分),甘草(炙),茴香(炒),丁香皮,青皮(炒),陳皮,生乾薑,蓬朮(炮,各半兩),胡椒沉香(各一錢一字)

白話文:

  • 縮砂仁、桂心、木香 (各 1 分)
  • 甘草(炙)、茴香(炒)、丁香皮、青皮(炒)、陳皮、生乾薑、蓬朮(炮) (各半兩)
  • 胡椒、沉香 (各 1 錢 1 字)

上為末。每服二錢,姜蘇鹽湯調下;婦人醋湯調服。

4. 導引法

以兩手母指壓無名指本節作拳,按髀趺坐,扣齒三十六,屏氣二十一息,嚥氣三口;再屏息,再咽,如是三作,以氣通為效,遇子午卯酉時則行。然按摩導引之法甚多,隨意行之皆可,不必拘此法。

白話文:

用兩手的大拇指壓住無名指根部,形成拳頭。盤腿坐好,用牙齒咬動36次,屏住呼吸21次。再深吸3口氣,接著再次屏住呼吸,再次深吸,這樣重複3次。以氣通暢為目的,在子、午、卯、酉時段練習。

但是,按摩和引導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不必拘泥於這種方法。

5. 五勞證治

五勞者,皆用意施為,過傷五臟,使五神不寧而為病,故曰五勞。以其盡力謀慮則肝勞,曲運神機則心勞,意外致思則脾勞,預事而憂則肺勞,矜持志節則腎勞。是皆不量稟賦,臨事過差,遂傷五臟。以臟氣本有虛實,因其虛實而分寒熱。世醫例以傳屍骨蒸為五勞者,非也。彼乃瘵疾,各一門類,不可不知。

白話文:

五勞

所謂「五勞」,是指過度使用心力,導致五臟損傷,進而影響五神(即心、肝、脾、肺、腎)的安寧而引發疾病。

具體來說:

  • **肝勞:**過度思慮、謀劃,損傷肝臟。
  • **心勞:**過度運籌帷幄,損傷心臟。
  • **脾勞:**過度思考意外事件,損傷脾臟。
  • **肺勞:**過度憂慮未來,損傷肺臟。
  • **腎勞:**過度堅持信念和節操,損傷腎臟。

這些都是因為不衡量自身體質,在做事時過度勉強,導致五臟受傷。

由於五臟本就有虛實之分,因此五勞所表現出來的症狀會分為寒熱兩類。

一般醫生常將患有傳屍骨蒸(一種骨瘦如柴、發熱盜汗的疾病)的人誤認為患有五勞,這是錯誤的。傳屍骨蒸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與五勞不同。

6. 豬膏湯

治肝勞實熱,關格牢澀,閉塞不通,毛悴色夭。

豬膏,生薑汁(各二升),青蒿汁,天門冬汁(各一升)

白話文:

豬油 2 升,生薑汁 2 升,青蒿汁 1 升,天門冬汁 1 升

上以微火,銀石器內熬成膏。每服一匙,酒湯調下,不拘時候,。

7. 虎骨酒

治肝勞虛寒,口苦,關節疼痛,筋攣縮,煩悶。

虎骨(五兩,炙焦,碎如豆大),丹參(二兩),地骨皮乾薑,芎藭(各一兩),熟地黃(一兩三分)豬椒根,五加皮枳實(麩炒去瓤),白朮(各一兩一分)

白話文:

虎骨(250 克,燒焦,研成豆子大小),丹參(100 克),地骨皮,乾薑,川芎(各 50 克),熟地黃(65 克),豬椒根,五加皮,枳實(炒去心),白朮(各 55 克)

上為銼散。以絹袋盛,淳酒四斗,浸四日,初服二三合,漸加至一盞,日再服,食前。

白話文:

把它銼成粉末。用絹布袋盛裝,加入四鬥純釀酒,浸泡四天。一開始服用二三合(約一湯匙),逐漸增加到一盞(約半碗),每天服用兩次,飯前服用。

8. 泄熱湯

治心勞實熱,口舌生瘡,大便閉澀不通,心滿痛,小腸熱。

澤瀉梔子仁,黃芩(各三兩),桂心,通草(各二兩),石膏(八兩),大黃(蒸),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澤瀉、梔子仁、黃芩(各 150 克) 桂心、通草(各 100 克) 石膏(400 克) 大黃(蒸製,50 克) 甘草(炙製,50 克)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後。熱盛者,煎熟,加芒硝一錢煎,不以時服。

白話文:

此藥為上等粉劑。

每次服用四錢,加半碗水,煎煮至剩下七分,過濾去除殘渣,飯後服用。

體熱過盛者,煎煮後加入一錢芒硝,不按時服用。

9. 定心湯

治心勞虛寒,驚悸,恍惚多忘,夢寐驚魘,神志不定。

茯苓(四兩),桂心,甘草(炙),白芍藥,乾薑(炮),遠志(去心炒),人參(各二兩)

白話文:

茯苓(120 克),肉桂心,生甘草(炒),白芍藥,炮製乾薑,去心炒遠志,人參(各 60 克)

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棗兩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10. 半夏湯

治脾勞實熱,四肢不和,五臟乖戾,脹滿肩息,氣急不安。

茯苓白朮杏仁(麩炒,去皮尖,各一兩半),橘皮,芍藥(各二兩),半夏(湯洗七次,四兩)

白話文:

茯苓:1.5 兩 白朮:1.5 兩 杏仁(炒焦並去除皮和尖端):1.5 兩 橘皮:2 兩 芍藥:2 兩 半夏(用水洗七次):4 兩

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生薑七片,棗兩枚,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白話文:

上方的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約6克),用半杯水煎煮,加入七片生薑和兩顆紅棗,煎煮成只剩七分之一的藥液,去渣後服用,不限服用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