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7)

1. 息積證治

病者脅下滿,氣逆息難,頻歲不愈,名曰息積。因氣留滯,癖於脅下,不在臟腑榮衛之間,積久形成,氣不幹胃,故不妨食。灸之則火熱內爍,刺之則反動其經,雖服消化之藥,不能獨治,宜消積,以導引助而行之。

白話文:

病人在兩側肋骨下方有飽脹感,呼吸困難且氣喘,這種症狀長年無法痊癒,這種情況被稱為息積。這是因為氣流在肋側部位滯留,並非出現在內臟或血液、淋巴循環系統中,長期累積下來形成了息積,但由於它並不影響到胃部,所以不會影響飲食。如果使用灸法治療,可能會導致內部組織過度受熱;若用針刺療法,反而可能擾亂經絡。即使服用有助於消化的藥物,也無法單純地解決問題。因此,應採取消散積聚的策略,並輔以適當的導引運動來幫助病情改善。

2. 磨積丸

治腸胃因虛,氣癖於盲膜之外,流於季脅,氣逆息難,愒日頻年,醫所不治,久則榮衛停凝,一旦敗濁,潰為癰膿,多致不救。

胡椒(一百五十粒),木香(一分),全蠍(十個,去毒)

上為末,粟米飲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橘皮湯下。

白話文:

[磨積丸]這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腸胃虛弱,導致氣血在盲腸外聚集,氣血流到季脅部位,造成呼吸困難,這種情況可能持續很久,甚至多年,一般的醫生可能無法有效治療。若長時間不處理,人體的營養和防禦機制會慢慢停止運作,一旦身體機能開始衰竭,就會形成膿瘡,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所需藥材包括:胡椒一百五十粒、木香一分、全蠍十個(需去除毒性)。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粟米水調和成丸,大小約等同綠豆。每次服用十五丸,最好搭配橘皮湯一起服用。

3. 化氣湯

治息積,癖於腹脅之下,偏脹膨滿,不妨飲食,諸藥不能取轉。及治心脾疼痛,嘔吐酸水,丈夫小腸氣,婦人脾血氣。

縮砂仁,桂心,木香(各一分),甘草(炙),茴香(炒),丁香皮,青皮(炒),陳皮,生乾薑,蓬朮(炮,各半兩),胡椒,沉香(各一錢一字)

上為末。每服二錢,姜蘇鹽湯調下;婦人醋湯調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化氣湯」,主要用於治療一種稱為息積的病症,這種病症會在腹部或脅部下方形成積塊,導致局部脹大且有飽滿感,但不會影響進食,一般藥物難以奏效。同時,此湯也適用於治療心臟和脾臟的疼痛、嘔吐酸水,以及男性的小腸氣問題和女性的脾臟血氣問題。

所需藥材如下:縮砂仁、桂心、木香各一分,炙甘草、炒茴香、丁香皮、炒青皮、陳皮、生乾薑、炮蓬朮各半兩,胡椒和沉香各一錢一字。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用薑蘇鹽湯調勻後服用;女性患者則可用醋湯調勻後服用。

4. 導引法

以兩手母指壓無名指本節作拳,按髀趺坐,扣齒三十六,屏氣二十一息,嚥氣三口;再屏息,再咽,如是三作,以氣通為效,遇子午卯酉時則行。然按摩導引之法甚多,隨意行之皆可,不必拘此法。

白話文:

【導引法】

用雙手的大拇指壓著無名指的根部,做出握拳的姿勢,然後盤腿坐下。上下牙齒輕扣三十六次,接著屏住呼吸約二十一秒,再吞下一口氣三次。再屏住呼吸一次,再吞氣,這樣重複三次,直到感覺氣脈流通即達到效果。這種方法最好在一天中的子時、午時、卯時和酉時進行。

然而,按摩和導引的方法非常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任何一種來做,不一定要侷限於這種方法。

5. 五勞證治

五勞者,皆用意施為,過傷五臟,使五神不寧而為病,故曰五勞。以其盡力謀慮則肝勞,曲運神機則心勞,意外致思則脾勞,預事而憂則肺勞,矜持志節則腎勞。是皆不量稟賦,臨事過差,遂傷五臟。以臟氣本有虛實,因其虛實而分寒熱。世醫例以傳屍骨蒸為五勞者,非也。彼乃瘵疾,各一門類,不可不知。

白話文:

【五勞證治的解釋】

所謂的五勞,是指過度使用心思,導致五臟受損,使得五臟所主的五種精神活動無法平穩,從而產生疾病,因此稱之為五勞。具體來說,就是過度策劃與決策會使肝臟疲勞,過度思考和運用心機則使心臟疲勞,對未預期的事情過度思索則使脾臟疲勞,對未來的事物過度憂慮則使肺臟疲勞,堅持自己的意志和情操則使腎臟疲勞。這些都是因為人沒有衡量自己的體質能力,面對事情時超出自己能承受的範圍,結果導致五臟受傷。

由於五臟本來就有虛實之分,因此根據其虛實程度,可以進一步區分出疾病的寒熱性質。世俗的醫生通常把傳屍骨蒸(一種消耗性疾病)視為五勞的一種,這是錯誤的。那其實是一種消耗性的疾病,應歸於另一個疾病類別,這一點我們必須清楚。

6. 豬膏湯

治肝勞實熱,關格牢澀,閉塞不通,毛悴色夭。

豬膏,生薑汁(各二升),青蒿汁,天門冬汁(各一升)

上以微火,銀石器內熬成膏。每服一匙,酒湯調下,不拘時候,。

白話文:

【豬膏湯】

主治肝臟勞損且有實熱的情況,導致小便不暢,排尿困難,甚至完全無法排尿,身體外觀呈現皮膚乾燥、面色晦暗。

所需材料為豬油和新鮮薑汁各兩杯,青蒿汁與天門冬汁各一杯。

將以上材料用小火,在銀或石製容器中熬煮至成膏狀。每次服用一大匙,可用水酒調和後吞服,服用時間不限。

7. 虎骨酒

治肝勞虛寒,口苦,關節疼痛,筋攣縮,煩悶。

虎骨(五兩,炙焦,碎如豆大),丹參(二兩),地骨皮,乾薑,芎藭(各一兩),熟地黃(一兩三分)豬椒根,五加皮,枳實(麩炒去瓤),白朮(各一兩一分)

上為銼散。以絹袋盛,淳酒四斗,浸四日,初服二三合,漸加至一盞,日再服,食前。

白話文:

這款虎骨酒用於治療肝臟虛弱和寒冷導致的症狀,像是口中有苦味,關節痛,肌肉抽筋縮緊,以及心情煩悶。

所需材料如下:虎骨(5兩,需烤焦後打碎至豆子大小),丹參(2兩),地骨皮,乾薑,芎藭(各1兩),熟地黃(1兩三分),豬椒根,五加皮,經過麩炒去瓤的枳實,以及白朮(各1兩一分)。

將所有材料磨碎混合。然後用布袋裝起,浸泡在四鬥純酒中,約四天時間。初次服用時,可先喝二三合,逐漸增加到一杯的量,每日服用兩次,最好在飯前服用。

8. 泄熱湯

治心勞實熱,口舌生瘡,大便閉澀不通,心滿痛,小腸熱。

澤瀉,梔子仁,黃芩(各三兩),桂心,通草(各二兩),石膏(八兩),大黃(蒸),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後。熱盛者,煎熟,加芒硝一錢煎,不以時服。

白話文:

【泄熱湯】

主治心臟過度勞累導致的實質性火熱,症狀包含口腔及舌頭出現瘡疹,大便乾燥且排便困難,有心滿及疼痛感,以及小腸部位發炎。

藥方成分:澤瀉、梔子仁、黃芩(各90克)、肉桂粉、通草(各60克)、石膏(240克)、大黃(需先蒸煮過)、甘草(需先烤過,各30克)。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散狀。每次服用約12克,用半杯水煎煮至剩下約七分之量,濾掉藥渣,飯後服用。若病情嚴重,火熱現象更甚,可於煎煮完成後,再加入芒硝約3克煎煮,不限時間服用。

9. 定心湯

治心勞虛寒,驚悸,恍惚多忘,夢寐驚魘,神志不定。

茯苓(四兩),桂心,甘草(炙),白芍藥,乾薑(炮),遠志(去心炒),人參(各二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棗兩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這是在講述一種名為「定心湯」的藥方,用於治療因心臟虛弱及寒冷導致的驚恐悸動、精神恍惚且容易忘事、睡夢中受到驚嚇,以及情緒不穩定等症狀。

所需藥材如下:茯苓(160克)、肉桂粉、炙甘草、白芍、炮製乾薑、去掉心部的遠志(炒過)、人參(這些材料各64克)。

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時取約12克,加入大約一杯半的水和兩顆棗子一起煎煮,煮至剩下約七成水量後,濾掉藥渣,在飯前溫熱服用。

10. 半夏湯

治脾勞實熱,四肢不和,五臟乖戾,脹滿肩息,氣急不安。

茯苓,白朮,杏仁(麩炒,去皮尖,各一兩半),橘皮,芍藥(各二兩),半夏(湯洗七次,四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生薑七片,棗兩枚,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為脾胃過度勞累產生的實熱症狀,包括四肢不協調,五臟運作失常,腹部脹滿,呼吸困難,氣短等不適感。

使用藥材包含茯苓、白朮、杏仁(需用麩炒過,去除外皮及尖端,各自用量為一兩半),橘皮、芍藥(各自用量為二兩),半夏(需用湯水清洗七次,用量為四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四錢,加入大約半盃的水,再放入七片生薑與兩顆棗子一起煎煮,煮至剩下七分水量時,濾掉殘渣。不限定時間,隨時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