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六 (6)
卷之六 (6)
1. 瘧病不內外因證治
病者發寒熱,一歲之間,長幼相若,或染時行,變成寒熱,名曰疫瘧。以歲運推之。
病者寒熱日作,夢寐不祥,多生恐怖,名曰鬼瘧。宜用禁避厭禳之法。
病者乍寒乍熱,乍有乍無,南方多病此,名曰瘴瘧。當隨方土所宜治之。
白話文:
病人出现发寒发热症状,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不论老幼都可能感染,有时还可能染上流行病,导致寒热交替,这叫做疫疟。可以根据年份的变化来推测病因。
病人每天发寒发热,梦境不祥,常常感到恐惧,这叫做鬼疟。应该用禁避厌禳的方法来治疗。
病人时而发寒时而发热,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南方地区这种病比较多,叫做瘴疟。应该根据当地环境的特点来治疗。
病者寒熱,善飢而不能食,食已支滿,腹急㽲痛,病以日作,名曰胃瘧。六腑無瘧,唯胃有者,蓋飲食飢飽所傷胃氣而成。世謂之食瘧,或因諸瘧飲食不節,變為此證。
白話文:
病人會感到忽冷忽熱,容易感到飢餓卻吃不下東西,吃完東西後會覺得胃脹滿,腹部絞痛,這種病症會隨著時間惡化,稱為胃瘧。六腑中只有胃中生瘧,主要原因是飲食不節傷了胃氣。一般人稱之為食瘧,或因為其他瘧疾飲食不當而轉變為這種病症。
病者經年不瘥,瘥後復發,遠行久立,下至微勞,力皆不任,名曰勞瘧。亦有數年不瘥,百藥不斷,結成癥癖在腹脅,名曰老瘧,亦曰母瘧。
以上諸證,名狀不同,各有治方,宜推而用之。
白話文:
病人病情經年不癒,好不容易治好了又會復發,如果長途跋涉或長時間站立,甚至做些輕微的勞動,都會感到力不從心。這種情況稱為「勞瘧」。還有一些病人多年不癒,各種藥物治療都無效,最後在腹脇形成硬塊或結節,這種情況稱為「老瘧」,也稱作「母瘧」。
2. 麻黃白朮湯
治一切疫瘧。(方見外所因門)
白話文:
治療所有的瘧疾。治療方法詳見外部致病因素部分。
3. 紅效瘧丹
治鬼瘧殊效。
真阿魏(半兩),桃枝,柳枝(各長一尺七莖),雄黃(通明好者,半兩,別研),辰砂(一錢,別研,留一半)
白話文:
- 真正的阿魏(半兩)
- 桃枝、柳枝(每種長一尺、七莖)
- 雄黃(純淨明亮的,半兩,單獨研磨)
- 硃砂(一錢,單獨研磨,留一半)
上為末,以重午日五家粽角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所留一半為衣。遇發時,用淨器水摩一丸,塗鼻尖並人中;未退,以冷水服一丸。合時須用五月五日。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在端午節(五月初五)時,用五戶人家贈送的糉子葉作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用剩下的辰砂粉末為藥丸的外衣。當疾病發作時,用清水輕輕搓碎一顆丸藥,塗抹在鼻尖和人中部位。如果疾病沒有緩解,再用冷水服用一顆丸藥。藥丸應在五月五日製作。
4. 大正氣散
治山嵐瘴氣,發作寒熱,遂成瘧疾。
白話文:
治療山間的瘴氣所引起的疾病,這種瘴氣發作時會使人出現寒戰和發熱的症狀,最終發展成為瘧疾。
附子(炮去皮臍),厚朴(薑汁製),桂心,甘草(炙),乾薑(炮),陳皮(各一兩),茱萸(半兩,微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熱服,不拘時。兼治霍亂嘔瀉,一切氣疾。
白話文:
附子(用火炮製,取出皮和肚臍),厚朴(用薑汁加工),桂心,甘草(用火烤),乾薑(用火炮製),陳皮(各一兩),茱萸(半兩,稍稍炒一下)
5. 清脾湯
治胃瘧發作有時。先覺伸欠,乃作寒慄,鼓振頤頷,中外皆寒,腰背俱痛,寒戰既已,內外皆熱,頭疼如破,渴欲飲冷;或痰聚胸中,煩滿欲嘔;或先熱後寒,先寒後熱,寒多熱少,寒少熱多;或寒熱相半;或但熱不寒,但寒不熱;或隔日一發,一日一發;或三日五日一發者,悉主之。
白話文:
主治:胃瘧發作於特定時間。
病人會先打呵欠,然後發作寒顫,下巴和臉頰會抖動,全身冷得發抖,腰部和背部疼痛。寒戰過後,全身發熱,頭痛劇烈,好像要裂開一樣,很想喝冷飲;有的會痰液聚集在胸中,感到胸悶想吐;有的會先發熱後發寒,或者先發寒後發熱,發寒的時間比發熱時間長,或者發熱時間比發寒時間長;有的發寒發熱時間相同;有的只有發熱沒有發寒,有的只有發寒沒有發熱;有的隔天發作一次,有的每天發作一次;有的每隔三五天發作一次,這些都是胃瘧的症狀。
厚朴(四兩,薑製炒),烏梅(打去仁),半夏(湯去滑),青皮,良薑(各二兩),草果(去皮,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厚朴(160 克,用薑片炒製) 烏梅(去核) 半夏(用水煮去粘液) 青皮、良薑(各 80 克) 草果(去皮,40 克) 甘草(炒製,20 克)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未發前並三服。忌生冷油膩時果。此藥溫脾化痰,治胸膈痞悶,心腹脹滿,噫醋吞酸,自可常服。
白話文:
上方的藥粉為銼散。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二碗,加入薑三片、棗一枚,煎煮至剩七分,去掉藥渣。在病情發作之前,連續服用三次。忌食生冷、油膩、時令水果等。這帖藥具有溫脾化痰的功效,可治療胸膈痞悶、心腹脹滿、打嗝反酸,可常服。
6. 常山飲
治勞瘧。虛人老人皆可服。
白話文:
治療勞瘧。體虛的人和老年人都可以服用。
常山,穿山甲(醋炙),木通,秦艽(各一分),辰砂(半字,別研),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常山(1份)、穿山甲(醋炙,1份)、木通(1份)、秦艽(1份)、辰砂(半份,另研)、炙甘草(半兩)
上為銼散。作一劑,水三盞,烏梅、棗子各七枚,煎半盞;再入酒一盞,煎至八分,去滓,入辰砂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上方的藥材搗碎成散劑。取一劑藥散,加三碗水,烏梅和棗子各七枚,煎煮至剩下一碗半;再加入一碗酒,繼續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三,濾去藥渣,加入辰砂溫服。
7. 老瘧飲
治久瘧結成癥瘕癖在腹脅,諸藥不去者。
白話文:
治療長期瘧疾形成的腫塊在腹部或脅下,各種藥物無法消除的情況。
蒼朮(泔浸),草果(去皮),桔梗,青皮,陳皮,良薑(各半兩),白芷,茯苓,半夏(湯洗去滑),枳殼(麩炒去瓤),甘草(炙),桂心,乾薑(炮,各三錢),紫蘇葉,川芎(各二錢)
白話文:
蒼朮(用泔水浸泡),草果(去皮),桔梗,青皮,陳皮,良薑(各半兩),白芷,茯苓,半夏(用熱水洗去黏液),枳殼(用麩皮炒過,去瓤),甘草(炙過),桂心,乾薑(炒過,各三錢),紫蘇葉,川芎(各二錢)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二盞,鹽少許,煎七分,去滓,空心服,日三夜一,仍吞下後紅丸子。
白話文:
這些藥材要磨碎。每次服用四大錢重的藥粉,加兩碗水和少許鹽,將其煮沸後取其七成的量,過濾後於空腹時服用,每天三次,每晚一次,在下藥後服用一顆紅色的藥丸。
8. 紅丸子
治食瘧尤妙。
蓬莪朮,京三稜(各二兩,醋煮一伏時),胡椒(一兩),青皮(三兩,炒香),阿魏(一分,醋化)
白話文:
蓬莪朮、京三稜(各兩,用醋煮一個月) 胡椒(一兩) 青皮(三兩,炒香) 阿魏(一錢,用醋溶解)
上為末,別研倉米末,用阿魏醋煮米糊搜和丸,如梧子大,炒土朱為衣。每服五十丸至百丸,以老瘧飲下。古方雖有鱉甲煎等,不特服不見效,抑亦藥料難備。
白話文:
上文所述的藥方,作為末藥後,再磨碎倉米作為藥引,將阿魏醋煮成米糊,拌和後製作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外衣用炒過的土硃。每次服用五十到一百丸,用老瘧疾專用湯藥送服。雖然古方中有鱉甲煎等藥方,但不僅服用了沒有效果,且藥材難以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