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四 (6)
卷之四 (6)
1. 五積散
治太陰傷寒,脾胃不和;及有積聚腹痛。
蒼朮(泔浸一宿,二十兩),桔梗(十兩),陳皮(六兩),白芷,甘草(炙,各三兩),當歸(二兩),川芎(一兩半),芍藥,白茯苓,半夏(湯去滑,各一兩),麻黃(去節,春夏,二兩,秋冬,三兩),乾薑(春夏,兩半,秋冬,二兩),枳殼(湯浸去瓤,銼炒,四兩),厚朴(薑製炒,二兩),桂心(春夏,三兩,秋冬,四兩)
上先將前十二味㕮咀,微炒令香,取出,當風涼之,入後枳殼、桂、樸三味,同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食前溫服。傷寒手足逆冷,自汗不止,脈沉細,面青,嘔逆,加順元散一錢同煎熱服;產婦陣疏難產,經三兩日不生,胎死腹中,或產母氣乏委頓,產道乾澀,加順元散水七分、酒三分煎,相繼兩服,氣血內和即產;胎死者,不過三服當下。其順元散多少,量產母虛實加減。
傷寒發熱,俠內寒者,加蔥白二寸、豉七粒同煎,相繼服,當以汗解。
白話文:
[五積散]
用於治療太陰經的傷寒病,脾胃運作不調和,以及有積聚物在腹部導致疼痛。
藥材包括:蒼朮(浸泡在米泔水中一夜,二十兩),桔梗(十兩),陳皮(六兩),白芷,甘草(炒過,各三兩),當歸(二兩),川芎(一兩半),芍藥,白茯苓,半夏(用水煮過去除滑性,各一兩),麻黃(去掉節部,春夏用二兩,秋冬用三兩),乾薑(春夏用一兩半,秋冬用二兩),枳殼(用水浸泡去除果肉,切碎後炒過,四兩),厚朴(薑汁處理後炒過,二兩),桂心(春夏用三兩,秋冬用四兩)。
以上藥材先將前十二種切碎,稍微炒至發香,取出後放涼,再加入後三種藥材:枳殼、桂心、厚朴,一起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加一盞水,三片薑,兩枚棗子,煮沸後取七分量,飯前溫熱服用。
若傷寒症狀嚴重,手腳冰冷,不停冒冷汗,脈搏細弱,面色青白,嘔吐不止,可加入順元散一錢一同煎煮熱飲;對於產婦陣痛間隔時間長,生產困難,已經二三天無法分娩,或是胎兒已死亡在腹中,或者產婦氣力耗盡,產道乾燥,可加入順元散,以水七分,酒三分煎煮,連續服用兩次,能調和氣血,促進分娩;胎兒死亡的情況下,通常服完三次便會排出。
順元散的用量需根據產婦身體狀況調整。
對於有發熱症狀的傷寒病人,若伴有體內寒冷,可以再加入兩寸蔥白、七粒豆豉一同煎煮,連續服用,通常會藉由出汗而獲得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