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八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0)

1. 磁石丸

治精虛極,尫羸驚悸,夢中遺泄,尿後遺瀝,小便白濁;甚則莖弱核微,小腹裡急。

磁石(煅,醋淬),龍齒(煅),蓯蓉(酒浸),茯苓(各二兩),人參,麥門冬(去心),遠志(去心),續斷,赤石脂(煅,醋淬),鹿茸(酥炙,各一兩半),地黃(乾者,三兩),韭子(炒),柏子仁,丹參(各一兩一分)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食前溫酒下三十丸至五十丸。

白話文:

這是在講述一種名為「磁石丸」的藥物,用於治療因精氣極度虛弱導致的身體瘦弱、驚恐不安、在睡夢中不自主射精、排尿後仍有殘留感、小便混濁等症狀;嚴重時,會有生殖器機能減退,腹部緊繃的感覺。

所需藥材如下:煅燒過的磁石和龍齒,酒浸泡的蓯蓉,以及茯苓,每種兩兩;人參,去心的麥門冬,去心的遠志,續斷,煅燒過的赤石脂,以及酥油炙烤的鹿茸,每種各一兩半;乾燥的地黃三兩;炒過的韭子,柏子仁,丹參,每種各一兩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藥。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至五十粒。

2. 三黃丸

治骨實極,熱,耳鳴,面色焦枯,隱曲膀胱不通,牙齒腦髓苦痛,手足痠疼,大小便閉。

黃芩(六兩,冬用三兩),大黃(二兩,冬用四兩,夏用三兩),黃連(春用四兩,夏用七兩,秋用六兩,冬用二兩)

上三味搗,和蜜丸,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飲下。

白話文:

[三黃丸]

適用於治療骨骼堅硬、極度發熱、耳鳴、面容憔悴枯槁、排尿困難(膀胱功能障礙)、頭痛(可能涉及牙齒及腦部)、手腳痠痛,以及便祕或小便不暢等症狀。

藥方成分:

  • 黃芩:依季節不同,用量從六兩到三兩不等(冬季用三兩)。
  • 大黃:用量根據季節調整,冬季使用四兩,夏季則為三兩,其他季節用二兩。
  • 黃連:用量隨著季節變化,春季用四兩,夏季用七兩,秋季用六兩,冬季則用二兩。

製作方法:將上述三種藥材研磨成粉後,與蜂蜜混合製成丸,丸子大小如豆。

服用方式:每次服用十至十五粒,用水送服,建議用米湯來吞服藥丸。

3. 麋角丸

治骨虛極,面腫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氣衰發落齒槁,腰背相引痛;甚則喜唾不了。(方見五痿門)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一種病狀,症狀包含骨骼極度虛弱,面部浮腫且皮膚呈現不健康的暗黑色,脊椎疼痛到無法長時間站立,氣力衰退導致頭髮脫落、牙齒乾枯,腰背部位會相互牽引產生疼痛;在嚴重的情況下,會不斷地想要吐口水。(此處的配方可以在"五痿門"這個部分找到。)

4. 七氣敘論

夫五臟六腑,陰陽升降,非氣不生。神靜則寧,情動則亂,故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者不同,各隨其本臟所生所傷而為病。故喜傷心,其氣散;怒傷肝,其氣擊;憂傷肺,其氣聚;思傷脾,其氣結;悲傷心胞,其氣急;恐傷腎,其氣怯;驚傷膽,其氣亂。雖七診自殊,無逾於氣。

黃帝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但古論有寒熱憂恚,而無思悲恐驚,似不倫類,於理未然。然六腑無說,惟膽有者,蓋是奇恆淨腑,非轉輸例,故能蓄驚而為病。

白話文:

在人體中的五臟六腑,它們的陰陽升降,若沒有氣的運行就不能生存。當精神平靜時,心靈會安寧,但情緒一旦被觸動就會混亂,因此產生了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這七種情緒各自不同,會根據個人原本的臟器特性,引發相應的疾病。所以過度的喜悅會傷害心臟,使氣散失;過度的怒氣會傷害肝臟,使氣衝擊;過度的憂愁會傷害肺臟,使氣聚集;過度的思慮會傷害脾臟,使氣結滯;過度的悲傷會傷害心包,使氣急促;過度的恐懼會傷害腎臟,使氣膽怯;過度的驚嚇會傷害膽囊,使氣紊亂。雖然這七種診斷各有特點,但都無法脫離氣的影響。

黃帝說:我知道各種疾病都是由氣的問題所引發的。但是,古人的理論中只提到了寒熱憂恚這四種情緒,並未提及思、悲、恐、驚這四種,看似不合邏輯,但實際上卻有其道理。然而,對於六腑的討論並不多,只有膽囊有相關的描述,這是因為膽囊屬於奇恆之腑,並不遵循一般的運作規律,因此能夠儲存驚嚇的情緒,進而導致疾病。

5. 七氣證治

夫喜傷心者,自汗,不可疾行,不可久立,故《經》曰:喜則氣散。怒傷肝者,上氣,不可忍,熱來蕩心,短氣欲絕,不得息,故《經》曰:怒則氣擊(一作上)。憂傷肺者,心系急,上焦閉,榮衛不通,夜臥不安,故《經》曰:憂則氣聚。思傷脾者,氣留不行,積聚在中脘,不得飲食,腹脹滿,四肢怠惰,故《經》曰,思則氣結。

悲傷心胞者,善忘,不識人,置物在處,還取不得,筋攣,四肢浮腫,故《經》曰:悲則氣急。恐傷腎者,上焦氣閉不行,下焦回還不散,猶豫不決,嘔逆噁心,故《經》曰:恐則精卻。驚傷膽者,神無所歸,慮無所定,說物不竟而迫,故《經》曰:驚則氣亂。七者雖不同,本乎一氣。

臟氣不行,鬱而生涎,隨氣積聚,堅大如塊,在心腹中,或塞咽喉如粉絮,吐不出,咽不下,時去時來,每發欲死狀,如神靈所作,逆害飲食,皆七氣所生所成。治之各有方。

白話文:

對於因過度高興而傷心的情況,會出現自發性出汗的現象,不宜快速行走或長時間站立,《經》書上記載:過度的歡樂會導致氣散。生氣過度傷肝的,會感到上氣不接下氣,無法忍受,有熱感衝擊心臟,呼吸短促幾乎窒息,無法正常呼吸,《經》書上記載:生氣會使氣向上沖。過度憂慮傷肺的,會感到心臟部位緊繃,上焦閉塞,營養和衛氣無法流通,夜晚睡眠不安穩,《經》書上記載:憂慮會使氣聚集。

過度思考傷脾的,氣會停留在身體裡無法流動,食物會積聚在中脘(胃部),影響飲食,腹部會感到脹滿,四肢疲倦無力,《經》書上記載:過度思考會導致氣結。

過度悲傷會傷到心包,會有記憶力減退,認不出人的現象,放東西的地方忘記了,回去找也找不到,肌肉抽搐,四肢浮腫,《經》書上記載:悲傷會使氣急促。恐懼過度會傷腎,上焦的氣無法流通,下焦的氣也無法散開,做決定時猶豫不決,會有噁心反胃的現象,《經》書上記載:恐懼會導致精氣退縮。過度驚嚇會傷膽,精神無所歸屬,思緒無法安定,說話斷斷續續且急迫,《經》書上記載:驚嚇會使氣混亂。這七種情況雖然不同,但都源自於氣的問題。

臟腑的氣運行不暢,氣鬱會生成口水,隨著氣在身體裡積聚,形成堅硬的大塊物,位於心臟或腹部,或是堵塞喉嚨像棉絮一樣,無法吐出也無法吞下,時而消失時而出現,每次發作都會有瀕死的感覺,彷彿是鬼神作祟,影響飲食,這些都是由七氣所產生的結果。對於這些病症,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

6. 七氣湯

治臟腑神氣不守正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忤郁不行,遂聚涎飲,結積堅牢,有如坯塊,心腹絞痛,不能飲食,時發時止,發則欲死。

半夏(湯洗去滑,五兩),人參,桂心,甘草(炙,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七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為情緒波動,如喜悅、生氣、憂慮、思考、悲傷、恐懼、驚嚇、抑鬱等導致身體機能失調,進而產生固態痰液在體內聚集結成硬塊,引起心臟和腹部劇烈疼痛,影響飲食慾望,疼痛時好時發,發作時痛苦難耐的情況。

藥方成分如下:半夏(需先用熱水洗去滑膩部分,用量為五兩),人參,肉桂粉,炙甘草(以上三種材料各需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狀。每次服用時取四錢,加入大約半杯的水,再放入七片薑和一顆棗子一起煎煮,待水剩下七分滿時,過濾掉藥渣,在飯前服用。

7. 大七氣湯

治喜怒不節,憂思兼併,多生悲恐,或時振驚,致臟氣不平,憎寒發熱,心腹脹滿,傍沖兩脅,上塞咽喉,有如炙臠,吐咽不下,皆七氣所生。

半夏(湯洗七次,五兩),白茯苓(四兩),厚朴(薑製炒,三兩),紫蘇(二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七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大七氣湯]用於治療因情緒起伏不定,如喜怒無常、過度憂慮與思考、頻繁感到悲傷和恐懼,或是偶爾會突然驚嚇,導致體內臟腑功能失調,出現怕冷發燒、心腹部脹滿的症狀,有時這種不適感會延伸到身體兩側脅部,甚至向上影響到咽喉部位,感覺像是有塊烤肉卡在喉嚨,想吐又吞不下,這些症狀都是因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造成的。

藥方成分如下:半夏(需先用水清洗七次,用量為五兩)、白茯苓(用量為四兩)、厚朴(需先用薑汁處理並炒過,用量為三兩)、紫蘇(用量為二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時取四錢,加入大約一杯半的水,再放入七片薑,煎煮至剩七分水量,去掉殘渣,在飯前服用。

希望這能幫到你!

8. 五噎證治

夫五噎者,即氣噎、憂噎、勞噎、思噎、食噎。雖五種不同,皆以氣為主。所謂氣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噦不徹,胸背痛。憂噎者,遇天陰寒,手足厥冷,不能自溫。勞噎者,氣上鬲,脅下支滿,胸中填塞,攻背疼痛。思噎者,心怔悸,喜忘,目視䀮䀮。食噎者,食無多少,胸中苦寒疼痛,不得喘息。

皆由喜怒不常,憂思過度,恐慮無時,鬱而生涎,涎與氣搏,升而不降,逆害飲食,與五膈同,但此在咽嗌,故名五噎。

白話文:

所謂五噎,指的是氣噎、憂噎、勞噎、思噎、食噎。雖然這五種症狀看似不同,但其根本都與氣的運行有關。

氣噎的情況是,會感到心悸,身體上下氣息不順,打嗝或嘔氣不暢,並伴隨胸背痛。

憂噎則是在天氣陰冷時,手腳冰冷,自身無法產生熱量來保暖。

勞噎的特徵是氣上衝到橫膈膜,兩側肋骨下方有飽脹感,胸中像被堵塞,並可能引發背部疼痛。

思噎的表現為心悸不安,容易忘記事情,眼睛看東西模糊。

食噎則是在吃飯無論多少,都會感到胸中冰冷疼痛,呼吸困難。

這些病症大多是由於情緒起伏不定,過度憂慮和思考,時常恐懼擔心,導致氣滯生痰,痰與氣相搏,氣上升卻無法下降,進而影響飲食,其症狀類似五膈,只是發生位置在咽喉部位,因此稱之為五噎。

9. 五噎散

治五種噎,食飲不下,胸背痛,嘔噦不徹,攻刺疼痛,淚與涎俱出。

人參,茯苓,厚朴(去粗皮銼,薑汁製炒),枳殼(麩炒去瓤),桂心,甘草(炙),訶子(炮去核),白朮,橘皮,白姜(炮),三稜(炮),神麯(炒),麥糵(炒,各二兩),木香(炮),檳榔,蓬朮(炮,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鹽湯點亦得。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五種吞嚥困難的情況,包括食物和飲料難以下嚥、胸部和背部疼痛、嘔吐反胃、劇烈的刺痛感,以及流淚與唾液一同流出的症狀。

所需藥材如下:人參、茯苓、厚朴(去其粗糙外皮,切片後用薑汁炒過)、枳殼(用麩皮炒過並去掉內瓤)、桂心、甘草(烘烤過)、訶子(烘烤後去籽)、白朮、橘皮、白薑(烘烤過)、三稜(烘烤過)、神麯(炒過)、麥糵(炒過,以上各藥材各取二兩)、木香(烘烤過)、檳榔、蓬朮(烘烤過,以上各藥材取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粉末,加入一碗水,放入三片生薑及一顆棗子,煮至剩下七分水量後,在空腹時溫熱服用;也可以用鹽湯來沖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