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八 (1)
卷之十八 (1)
1. 魃病證治(魃音技)
《千金》論小兒有魃病者,是娠婦被惡神導其腹中,令兒病也。魃亦小鬼也,其證微微下利,寒熱去來,毫毛鬢髮鬡不悅者是也,宜服龍膽湯。凡婦人先有小兒未能行,而母更有娠,使兒飲此乳,亦作魃也,令兒黃瘦骨立,發熱發落。
白話文:
《千金》這本書討論到,如果小孩患有魃病,這是因為懷孕的母親在孕期中受到惡神的影響,導致孩子生病。魃實際上就是一種小鬼,這種病症的特徵是會輕微的腹瀉,伴有寒熱交錯的現象,而且孩子的頭髮和眉毛看起來都不太健康,這種情況適合服用龍膽湯。
此外,如果一個婦女已經有一個還不會走路的小孩,而在她再次懷孕時,讓這個小孩喝她懷孕時的乳汁,也會造成小孩得魃病。這種情況會讓小孩變得皮包骨,身體消瘦,皮膚呈現黃色,並且伴有發燒和掉髮的症狀。
2. 龍膽湯
治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吐哯者,若已能進哺,中食實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鬼氣,並諸癇驚。
龍膽草,柴胡,黃芩,桔梗,鉤藤皮,芍藥,甘草(炙),茯苓(各二錢半),蜣螂(二枚),大黃(一兩,濕紙裹煨)
上為銼散。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為一劑,十歲以下小兒皆可服。若兒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為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為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四十日,盡以五合為三服,皆以得下即止。此劑為出腹嬰兒所作;若日月長大者,以次依此為例必知。
客忤及有鬼氣,可加人參、當歸各二錢半,一百日兒,加一錢一字;二百日兒,加二錢半;一歲兒,加半兩,余藥皆準此。
白話文:
【龍膽湯】用於治療新生嬰兒出生後,因為血脈旺盛,導致身體時冷時熱,四肢出現抽搐,以及嘔吐等症狀。如果已經開始餵奶,但食物無法消化,體溫高燒不退,或者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發熱現象無法緩解,以及受到外來病氣影響,或是出現各種癲癇和驚嚇的症狀。
所需藥材有:龍膽草、柴胡、黃芩、桔梗、鉤藤皮、芍藥、炙甘草、茯苓(以上各二錢半)、蜣螂(二枚)、大黃(一兩,用濕紙包裹後焙乾)。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用水一升煮至剩五合,作為一份藥劑,十歲以下的兒童都可服用。新生兒出生第一日至第七日,將五合分成三次服用;第八日至第十五日,將五合半分成三次服用;出生第十六日至第二十日,將五合分成三次服用;第二十一日至第四十日,五合全部分成三次服用,一旦有排泄反應即停止服用。此藥方專門為新生嬰兒設計;若是年齡較大的兒童,應根據年齡調整藥量。
若受到外來病氣或邪靈幹擾,可添加人參、當歸各二錢半,一百天的嬰兒加一錢一字;二百天的嬰兒加二錢半;一歲的兒童加半兩,其他藥物的用量同樣以此類推。
3. 疳病證治
小兒疳病者,多因闕乳,吃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豎發熱,無精神,肥兒丸主之。
白話文:
關於小孩的疳病,大多是由於母乳不足,或是過早開始餵食固體食物所導致;也有可能是因為長時間內臟、胃部虛弱,引發蟲害,孩子逐日變得消瘦,腹部腫大到無法行走,頭髮豎起且有發燒現象,精神不佳。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肥兒丸來進行治療。
4. 肥兒丸
黃連,神麯(各一兩),大麥糵(半兩,炒),木香(二錢),檳榔(二個,不見火),使君子肉,肉豆蔻(麵裹煨,各半兩)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蘿蔔子大。每服三二十丸,量兒歲數加減,熟水吞下。
白話文:
【肥兒丸】
成分包括:黃連,神麯(兩者各取一兩),大麥芽(半兩,需先炒過),木香(二錢),檳榔(兩個,不可接觸火源),使君子肉,肉豆蔻(需用麵粉包裹後微火烤,各取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麵糊製成丸狀,大小約等同蘿蔔籽。每次服用時,取三到二十粒丸藥,具體數量根據兒童年齡適當增減,然後用溫水送服。
5. 六神丸
治如前證。
丁香,木香,肉豆蔻(去殼,各半兩,三味用麵裹,同入慢灰火,煨令面熟為度),訶子(半兩,煨去核),使君子,蘆薈(各一兩,細研入)
上為末,以棗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米飲下,乳食前服。
白話文:
用於治療前面所提到的病症。
所需材料包括:丁香、木香、肉豆蔻(需去除外殼)各半兩,這三種材料需用麵粉包裹,然後放入溫和的灰火中慢慢煨烤,直到麵粉熟透為止;訶子半兩(需先煨烤並去除果核);使君子、蘆薈各一兩,這兩種材料需要細磨成粉後再加入。
將以上所有材料混合後,再用棗泥調和成丸狀,大小約如芝麻粒。每次服用五到七粒,最好在飯前或餵奶前,用溫熱的米湯送服。
這就是六神丸的製法和服用方式。
6. 龍膽丸
治疳病發熱。
龍膽草,黃連,使君子肉,青橘皮(各等分)
上為末,豬膽汁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粒,以意加減,臨臥時熟水下。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一種名為疳病,會引起發燒的病症。
所需藥材有:龍膽草、黃連、使君子的果肉、青橘皮,這些藥材的份量都是相同的。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後,用豬膽汁來調和成丸狀,大小約如同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三十顆,依個人狀況可以適度增減,最好是在睡前,用溫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