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 (1)

1. 趁痛散

牛膝(酒浸),甘草(炙),薤白(各一分),當歸,桂心,白朮,黃耆(各半兩),獨活(半兩),生薑(半兩)

上銼散。每服半兩,水五盞,煎至二盞,去滓,食前分二次熱服。

評曰:趁痛散不特治產後氣弱血滯,兼能治太陽經感風頭疼,腰背痛,自汗發熱。若其感寒傷食,憂恐驚怒,皆致身疼,發熱頭痛,況有蓐勞諸證尤甚,趁痛散皆不能療,不若五積散入醋煎用卻不妨。

五積散,方見傷寒太陰經。

第十二論曰:產後大便秘澀者何?答曰:產臥水血俱下,腸胃虛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澀不通也。若過五六日,腹中悶脹者,此有燥糞在臟腑,以其乾澀未能出耳,宜服麻仁丸以津潤之。若誤以為有熱而投以寒藥,則陽消陰長,變動百出,性命危矣。

白話文:

【趁痛散】

配方成分包括:牛膝(需先用酒浸泡)、甘草(需先炙過)、薤白(各取一份量)、當歸、桂心、白朮、黃芪(各取半兩)、獨活(半兩)、生薑(半兩)。

以上藥材磨碎混合。每次服用時取半兩,加入五盞水煎煮至剩二盞,濾去藥渣,於飯前分兩次熱服。

評論說:趁痛散不僅適用於產後氣血虛弱、血液滯留的情況,同時也能治療因太陽經受風引起的頭疼,以及腰背疼痛、自汗發熱等症狀。如果是因爲受寒、飲食不當、憂鬱恐懼、驚嚇憤怒等導致身體疼痛、發熱和頭痛,趁痛散同樣可以緩解症狀,但如果是更嚴重的蓐勞等病症,趁痛散可能就無法治療了,此時使用五積散並加入醋煎煮則無妨。

五積散,方子可見於傷寒太陰經。

第十二論提到:產後大便乾燥難解是怎麼回事?回答是:分娩後水分和血液大量流失,導致腸胃功能減弱,體內津液不足,因此出現大便乾澀難解。如果過了五六天,腹部感到脹悶,這可能是有乾燥的糞便堆積在臟腑中,由於過於乾燥難以排出,此時應服用麻仁丸以滋潤腸道。如果誤以爲是體內有熱而使用寒性藥物,就會導致陽氣消耗,陰氣增長,引發各種病變,甚至危及生命。

2. 麻仁丸

麻仁(研),枳殼(麩炒),人參,大黃(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未通又加丸數。

評曰:產後不得利,利者百無一生。去血過多,臟燥,大便秘澀,澀則固當滑之,大黃似難輕用,唯蔥涎調臘茶為丸,復以蔥茶下之必通。

白話文:

【麻仁丸】

內容如下:將麻仁磨碎,與麩炒過的枳殼、人參和大黃按照相同比例混合。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狀,每粒丸子大小約同梧桐籽。在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二十粒;若腸胃尚未順暢,可再增加丸子的服用數量。

評語如下:產後若不能順利排便,極有可能引發嚴重後果。由於生產失血過多,導致身體內臟乾燥,進而造成大便困難,對於這種情況,通常應採取潤滑的方式來緩解,但使用大黃似乎不太適合輕易使用,建議使用蔥涎調和的臘茶製成丸狀,再用蔥茶一同服用,必定能順利排便。

3. 阿膠枳殼丸

治產後虛羸,大便秘澀。

阿膠,枳殼(麩炒去瓤,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別研滑石為衣。溫水下二十丸;半日來未通又服。

第十三論曰:產後血崩者何?答曰:產臥傷耗經脈,未得平復,而勞役損動,致血暴崩,淋瀝不止;或因鹹酸不節,傷蠹榮衛,氣衰血弱,亦變崩中。若小腹滿痛,肝經已壞,為難治,急服固經丸以止之。

白話文:

【阿膠枳殼丸】

這藥方用於治療產後體虛,以及大便乾燥困難的情況。

藥方成分包含阿膠和枳殼(需先用麩皮炒過並去除內瓤),兩者份量相同。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後,再加入蜂蜜製成大小如梧桐子的藥丸,然後再裹上滑石粉。服用時,用溫水吞服二十粒;如果半天後仍未排便,可再次服用。

接下來的第十三段論述中提到:產後出血過多是怎麼回事呢?回答如下:產後臥牀休息不足,身體的經脈受到傷害未能恢復,加上勞累或工作過度,導致出血突然增加,持續不斷;或者因為飲食中鹹酸調味沒有節制,對身體的營養吸收造成傷害,使氣血虛弱,也可能會導致出血過多。如果伴有小腹疼痛,表示肝臟系統可能已受損,情況較嚴重,需立即服用固經丸來止血。

4. 固經丸

艾葉,赤石脂(煅),補骨脂(炒),木賊(各半兩),附子(一個,炮去皮臍)

上為末,陳米飲和丸,梧子大。食前溫酒、米湯下二十丸。

評曰:血崩不是輕病,況產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鹹酸不節而能致之。多因憂驚恚怒,臟氣不平;或產後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鬱滿作堅,亦成崩中,固經丸似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藭當歸加芍藥湯,候定,續次隨證合諸藥治之為得。

芎藭當歸加芍藥湯方,方見眩暈門,加芍藥等分

第十四論曰:產後腹脹悶、嘔吐不定者何?答曰:敗血散於脾胃,脾受之,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得受納水穀而生吐逆。醫者不識,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療之,病與藥不相干,轉更傷動正氣,疾愈難治,但服抵聖湯。

白話文:

【固經丸】

藥材包括:艾葉,赤石脂(經過煅燒),補骨脂(炒過),木賊(以上各半兩),附子(一個,炮製過並去掉外皮和中心)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存放一段時間的米汁和成梧桐籽大小的丸狀。在進餐前,可用溫熱的酒或米湯吞服二十粒。

評語:月經大量出血不是輕易的病,尤其在產後出現這種情況,這可稱為嚴重的傷害,恐怕不只是因為飲食不節制就能導致的。多是由於過度憂慮、驚嚇、憤怒,使得臟腑功能失調;或者產後太早服用止血藥,導致惡露無法順利排出,淤積成為硬塊,也會導致月經大量出血,固經丸可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不如使用大量川芎、當歸加芍藥煎煮的湯劑,待病情穩定,再根據實際情況配合其他藥物治療較為合適。

【芎藭當歸加芍藥湯方】,此方可在眩暈門找到,加入等量的芍藥。

第十四論說:產後腹部感到脹悶、噁心嘔吐的情況是怎麼回事?回答:產後的惡露散佈到脾胃,被脾臟吸收,脾臟無法正常運化食物精華,因此造成腹部脹大;若被胃部吸收,就會導致無法接受水穀,產生嘔吐現象。醫生如果不瞭解情況,用一般治療脹氣、止吐的藥物來治療,藥物與疾病無關,反而會進一步傷害正氣,讓疾病更難以治療,應服用抵聖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