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七 (2)
卷之十七 (2)
1. 惡阻
婦人中脘宿有風冷痰飲,經脈不行,飲與血搏,多喜病阻。其狀顏色如故,脈理順時,不知病之所在,但覺四肢沉重,頭目眩暈,惡聞食臭,喜啖鹹酸,至三四月則大劇,吐逆不自勝持,多臥少起。此由經血既閉,水漬於臟,臟氣不得宣通,頭潰悶,經脈秘澀,故使四肢沉重。挾風,則頭目眩暈;留飲,則嘔吐無時。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孕婦在懷孕初期常見的一種現象,我們稱為「妊娠反應」或「孕吐」。
一個女性如果她的胃部長期存在寒涼和痰濕的情況,加上生理週期的運行受阻,當飲食中的水分與血液相結合時,就很容易出現這種障礙性的症狀。這種情況下,她的外觀看起來並無異樣,脈象也正常,但實際上她正遭受著病痛。主要表現為四肢感到異常沉重,頭部和眼睛會有眩暈感,對食物的味道特別敏感,甚至無法忍受,反而偏好鹹酸的食物。這種症狀通常在懷孕的第三到第四個月時會達到最高峯,她會感到非常強烈的噁心和嘔吐,自己都難以承受,因此大部分時間只能躺在牀上,很少能起身活動。
這是因為懷孕後,經血不再排出,而體內的水分滲入臟腑,導致臟腑的功能無法正常運作,造成頭部脹悶。同時,經脈變得緊繃不通暢,使得四肢感到沉重。若是再夾雜著風邪,就會出現頭暈眼花的現象;若體內積聚的水分無法排除,就會引起無時無刻的嘔吐。
2. 竹茹湯
治妊娠擇食,嘔吐頭疼,顛倒痰逆,四肢不和,煩悶。
人參,橘皮,白朮,麥門冬(去心,各一兩),甘草(炙,一分),白茯苓,厚朴(薑製,各半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入竹茹一塊如指大,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白話文:
【竹茹湯】用於治療孕婦挑食、噁心嘔吐、頭痛、精神狀態混亂、痰多逆氣、四肢不協調、心情煩悶等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人參、陳皮、白朮、麥門冬(去心)、炙甘草、白茯苓、厚朴(薑製)。
以上藥材混合後搗碎成散狀。每次服用時取四大錢的份量,加入一盞半的水,再放五片薑與一小塊如手指大的竹茹,一同煎煮至剩下約七分水量,過濾掉藥渣,最好在空腹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