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6)

1. 橘皮竹茹湯

治咳逆嘔噦,胃中虛冷,每一噦至八九聲相連,收氣不回,至於驚人。

白話文:

治療咳嗽、呼吸不順、嘔吐,以及因胃部虛寒導致的每發作時連續發出八九聲呃逆,氣息收回不來,情況嚴重到令人驚懼。

橘皮(二兩),人參(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橘子皮(兩錢),人蔘(一錢),甘草(經過炙烤,半錢)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竹茹一小塊,姜五片,棗二個,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

白話文:

以藥材磨成粉末狀。每次使用四錢,加入一杯半的水,一小塊竹茹、五片薑、兩個棗,煎煮至剩七分,過濾掉渣滓,不限時服用。

2. 羌活散

止咳逆。

羌活,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各半兩),木香,乾薑(炮),丁香(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七分盞,鹽少許,煎數沸,空腹服。

白話文:

羌活、炮附子(去掉外皮和臍),炒茴香(各半兩),木香、炮乾薑、丁香(各一兩)

3. 丁香散

治咳逆噎汗。

丁香,柿蒂(各一錢),甘草(炙),良薑(各半錢)

上為末。用熱湯點二錢,乘熱服,不以時。

又一方產後咳逆。(方見婦人門)

白話文:

  • 丁香:1錢
  • 柿蒂:1錢
  • 甘草(炙烤過的):半錢
  • 良薑(生薑乾燥的根莖):半錢

4. 醋咽證治

夫中脘有飲則嘈,有宿食則酸,食後噫醋吞酸,皆宿食證,俗謂之咽酸是也。

白話文:

如果胃部有水飲就會感到嘈雜不適,如果有隔夜的食物積滯就會感到酸楚,飯後打嗝帶有酸味,這些都是食物積滯的症狀,通常稱之爲咽酸。

5. 曲術丸

治中脘有宿食留飲,酸蜇心痛,口吐清水,噯宿腐氣者。

白話文:

治療中脘部位有食物積滯,引起心中痠痛,口中吐出清水,以及噯氣帶有宿食腐敗氣味的情況。

神麯(炒,三兩),蒼朮(泔浸三宿,洗淨,曬乾炒,一兩半),陳皮(一兩)

上為末,生薑汁別煮神麯末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薑湯下,不以時服。

白話文:

神麴(炒過,三兩),蒼朮(泡過米漿三天後,洗淨,曬乾,炒過,一兩半),陳皮(一兩)

6. 五百丸

治宿食留飲,聚積中脘,噫臭吞酸,心腹疼痛。並療中虛積聚,及臟腑飧泄,赤白痢下。

白話文:

治療積存的食物和停聚在中上腹部的飲邪,導致打嗝有異味、反酸水、心腹疼痛。同時也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食物積滯,以及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的腹瀉,包括赤白痢疾。

丁香,巴豆(去皮別研),縮砂仁,胡椒,烏梅(去核)

白話文:

丁香、去皮研磨後的巴豆、縮砂仁、胡椒、去核的烏梅

上件各一百個,為細末,炊餅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熟水下,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以上各樣食材各取一百個,磨成細粉,用餅乾糊作為丸子的外皮,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到七顆,用溫水送服,於飯後半小時後睡前服用。

7. 㯏氣敘論

夫谷飪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蓋五味入口,所以滋養五臟,得之則生,不得則死,傷之則反為生害,所以宿食為雜病之先。若五臟不平,食不輸化,血凝氣滯,群證蜂起,皆宿食所為也。治之,當量其臟腑虛實淺深為治;《養生方》戒不得用巴豆,令服青木香丸;如有食癖,非巴豆不克,所謂擾乎可擾,擾亦無擾。木香丸用牽牛,牽牛最瀉人腎,不徒不能消食積,而又害於元精,識者知之。

白話文:

身體的疾病,多數都是因為飲食不當造成的。食物從嘴巴進入體內,會在腸胃中停留一段時間。長時間停留的食物會腐敗變質,對身體造成傷害。這種腐敗變質的食物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如果五臟功能失調,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血液循環不暢,氣血瘀滯,就會引發各種疾病。這都是因為飲食不當造成的。

治療飲食不當引起的疾病,要根據五臟虛實的程度來制定治療方案。《養生方》中提到,不能使用巴豆來治療飲食不當。巴豆具有強烈的瀉下作用,會損傷腎臟,不僅不能幫助消化,反而會損害身體的元氣。有經驗的醫生都知道這一點。

《養生方》中提到的青木香丸含有牽牛子。牽牛子具有強烈的瀉腎作用,不僅不能幫助消化,反而會損害腎精。

其病頭痛,惡風憎寒,心腹脹滿,下利,不欲食,吞酸,噫宿腐氣。若胃實熱,食反留滯,其脈數而滑,宜下之愈;若脾虛,其脈浮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澀,宜溫藥消導。

白話文:

這個病人頭痛,怕風畏寒,心腹脹滿,腹瀉,不想吃飯,反酸,打嗝排出腐敗的氣體。如果是胃中有熱,食物滯留在胃中不下行,脈象數且滑利,適合用瀉法治療;如果是脾虛,脈象浮大,按壓時感覺緊澀,尺中脈也稍稍緊澀,適合用溫熱的藥物來消散積滯。

8. 如神木香丸

治穀氣聚結癥瘕,胸脅悶痛,或吐酸水,食後噫作生熟氣,腹脹泄瀉,及四肢浮腫。

白話文:

治療因食物積聚形成的結塊,胸脅悶痛,有時嘔吐酸水,飯後打嗝有食物未消化的味道,腹部脹滿腹瀉,以及四肢水腫。

木香,硇砂(滴淋控干),蓬朮(炮),胡椒,半夏(漿水煮),乾漆(炒大煙盡,各半兩),縮砂仁,桂心,青皮(各三兩),附子(炮去皮臍),三稜(醋煮一宿,各一兩),白姜(炮,一兩)

白話文:

木香半兩 硇砂半兩,滴淋控乾 蓬朮三兩,炮製 胡椒三兩 半夏三兩,漿水煮 乾漆半兩,炒大煙盡 縮砂仁三兩 桂心三兩 青皮三兩 附子一兩,炮製去皮臍 三稜一兩,醋煮一宿 炮製白姜一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生薑橘皮湯下,空心服。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加上蜂蜜搓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三到五十分,以生薑和橘皮煎煮的湯劑送服,在空腹時服用。

9. 感應丸(太乙神明再造)

治虛中積冷,氣弱有傷,不能傳化,心下堅滿,兩脅膨脹,心腹疼痛,噫宿腐氣;及霍亂吐瀉,或復遲澀,久利赤白,膿血相雜,米穀不消,久病形羸,面黃口淡,不能飲食。

白話文:

治療脾虛胃寒、元氣虛弱、運化不良、心下脹滿、兩肋脹痛、心腹疼痛、呃逆排出腐敗氣體;以及霍亂嘔吐腹瀉,或時而緩瀉時而便祕,長期腹瀉出現便血膿血,食物無法消化,久病體弱,面色蠟黃,口淡無味,無法進食。

肉豆蔻,川薑(炮),百草霜(各二兩),木香(一兩半),蓽澄茄,京三稜(炮,各一兩),巴豆(一百粒,去皮心,別研),杏仁(一百粒,去皮尖,別研),酒蠟(四兩),油(一兩),丁香(一兩)

白話文:

肉豆蔻、炮製川薑、百草霜(各 90 克) 木香(68 克) 蓽澄茄、炮製京三稜(各 45 克) 去皮去心的巴豆(100 粒,另研磨) 去皮尖的杏仁(100 粒,另研磨) 酒蠟(180 克) 油(45 克) 丁香(45 克)

上除巴豆、杏仁外,併為細末,次下巴豆、杏仁等和勻,先將油煎蠟令熔化,傾在藥末內,和成劑,入臼內杵千餘下,旋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熟水吞下,食後臨臥服;小兒,如黍米大二三丸。

白話文:

除了巴豆、杏仁以外,將其他藥材研磨成細粉。接著,將巴豆和杏仁混合均勻。先將油熱至蠟熔化,倒入藥粉中,拌和成膏狀,再放入研缽內搗杵一千多次。搓成丸狀,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三到五顆,用溫水送服,飯後臨睡前服用;兒童服用,則搓成黍米大小,服用二到三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