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7)

1. 泄瀉敘論

方書所載瀉利,與《經》中所謂洞泄、飧泄、溏泄、溢泄、濡泄、水穀注下等其實一也,仍所因有內外不內外差殊耳。《經》云:寒甚為泄;春傷風,夏飧泄。論云:熱濕之氣,久客腸胃,滑而利下,皆外所因。喜則散,怒則激,憂則聚,驚則動,臟氣隔絕,精神奪散,必致溏泄,皆內所因。

白話文:

醫書記載的瀉利,與《內經》中提到的洞泄、飧泄、溏泄、溢泄、濡泄、水穀注下等證狀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因為致病原因的不同,分為內因和外因。

《內經》說:寒邪過盛會導致瀉泄;春季受風寒會導致飧泄。張仲景《傷寒論》說:濕熱之氣長期滯留在腸胃中,會導致腸胃滑利而瀉泄,這些都是外因導致的。

喜悅會導致氣機疏散,憤怒會導致氣機激動,憂愁會導致氣機鬱結,驚嚇會導致氣機動盪,臟腑氣機不調,精神渙散,就會出現溏泄,這些都是內因導致的。

其如飲食生冷,勞逸所傷,此不內外因。以此類推,隨證主治,則不失其病源也。

2. 桂香丸

治臟腑虛,為風濕寒所搏,冷滑注下不禁,老人虛人危篤累效。

附子(炮去皮臍),肉豆蔻(炮),白茯苓(各一兩),桂心,白姜(炮),木香(炮,各半兩),丁香(一分)

白話文:

附子(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部),肉豆蔻(炮製),白茯苓(各 1 兩),桂心,白薑(炮製),木香(炮製,各 0.5 兩),丁香(1 錢)

上為末,糊丸,如梧子大。米湯下五十丸,空腹服。

3. 香樸丸

治腸胃虛冷,泄瀉注下無度,脾虛氣閉,不進飲食。

厚朴(五兩,薑汁製炒),白朮(三兩),茴香(炒),陳皮(各三兩),訶子(炮去核),赤石脂(煅,各一兩半)

白話文:

厚朴(250 克,用薑汁浸漬炒製), 白朮(150 克), 茴香(炒製), 陳皮(各 150 克), 訶子(炮製去除種核), 赤石脂(煅燒,各 75 克)。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空服米湯下五十丸。常服暖腸胃。

4. 建脾丸

治虛勞羸瘦,身重胃冷,飲食不消,泄瀉不止,或作滯下,久變五色穢臭。

鍾乳粉赤石脂(煅,各一兩半),枯礬,乾薑(炮),蓯蓉(酒浸),石斛(酒浸),五味子,桂心,澤瀉,桑生寄生,遠志(去心炒),人參柏子仁當歸酸石榴皮,龍骨(煅),天雄(炮去皮臍),牡蠣粉白頭翁(去苗),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石鐘乳粉,赤石脂(煅燒過,各 75 克),硫酸鉀,乾薑(炮製過),山藥(酒浸泡過),石斛(酒浸泡過),五味子,桂心,澤瀉,桑寄生,遠志(去心炒過),人參,柏子仁,當歸,酸石榴皮,龍骨(煅燒過),烏頭(炮製過,去皮臍),牡蠣粉,白頭翁(去苗),甘草(炙烤過,各 75 克)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米湯下三十丸,空腹服。

5. 豆蔻分氣飲

治臟腑虛寒,泄瀉瘦極;及婦人產後洞泄危篤者。

香葉,草豆蔻仁,青皮(各四兩),甘草(炙),丁香(各半兩),肉豆蔻(炮,十兩),烏梅(五十個,去仁)

白話文:

藿香葉、草蔻仁、青皮(各 240 公克) 甘草(烤過)、丁香(各 30 公克) 肉豆蔻(炮製過,600 公克) 烏梅(50 顆,去核)

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糯米一撮,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白話文:

上方的湯散藥。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兩杯水和少許糯米,煎煮至剩七分,過濾渣滓,空腹時服用。

6. 羊肉扶羸丸

治脾胃不和,不進飲食,臟腑虛滑。老人虛人,尤宜服之。

羊肉(一斤半,微斷血脈,焙乾取末四兩),白姜(炮,一兩),川椒(去目,炒出汗),肉豆蔻(煨,各一兩),木香(一分),附子(炮去皮臍),神麯(炒,各半兩)

白話文:

羊肉(1.5斤,稍微放血,烤乾後取粉末4兩),炮製的生薑(1兩),炒過的去籽川椒(出汗),煨過的肉豆蔻(各1兩),木香(1分),炮製去皮去臍的附子(0.5兩),炒過的酒麴(0.5兩)

上為末,煮粟米飲為丸,如梧子大。食前米湯下五十丸。

7. 川椒丸

治臟虛,泄瀉無度。

黃連(炒),烏梅肉,當歸,川椒(炒出汗),桂心,乾薑(炮,各等分)

白話文:

黃連(炒過),烏梅果肉,當歸,川椒(炒出汗),桂樹的心材,乾薑(炮製,各等份)

上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湯空腹服。

8. 實熱泄瀉治法

小承氣湯,治下利譫語者,有燥屎故也(方見傷寒門)。夫泄瀉卻用大黃者,乃通因通用也。非大實熱,勿輕用之。

白話文:

小承氣湯,用來治療因為燥屎導致的下痢與胡言亂語(詳細方劑請參閱「傷寒門」)。使用大黃治療腹瀉,是因為它能通調各種原因造成的鬱積壅阻。如果不是大實熱,就不要輕易使用。

9. 《博濟》香姜散

治久患脾泄瀉。

生薑(四兩),黃連(一兩)

上皆銼如豆大,一處慢火炒令姜焦赤,去姜,碾黃連為細末。每服二錢,空腹臘茶清調下;或將姜為末,米飲調,治白痢亦效。

白話文:

將生薑切碎,大小如黃豆。用小火炒,直到生薑燒焦變黑。取出生薑,將黃連碾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溫水送服;或將生薑研成細末,用米湯調和,也可治療白痢。

10. 建脾散

治五泄,或青白五色雜下,休作無時。

烏頭(炮去皮尖,三分),厚朴(去皮銼,薑製炒),甘草(炙),乾薑(炮,各一分)

白話文:

烏頭(炮製後去除皮和尖端,三分) 厚朴(去除樹皮,銼碎,薑汁炒製) 甘草(炙烤) 乾薑(炮製,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