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七 (3)
卷之七 (3)
1. 追魂湯
治卒厥暴死,及主客忤、鬼擊、飛屍,奄忽氣絕,不覺口噤。
白話文:
治療突然昏倒、猝死,以及外來病邪侵擾、鬼神驚擾、飛屍病,突然之間氣息停止,不省人事,口緊閉不開。
麻黃(去節,三兩),杏仁(去皮尖,二百八十個),甘草(炙,一錢)
白話文:
**麻黃:**去節,用三兩
杏仁: 去皮尖,用280個
甘草: 炙過,用一錢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灌之。通治諸感忤,或口噤,拗口不開,去齒下湯,湯入口活;不下,分病人發,左右捉,搦肩引之,藥下,漸令服盡取效。《千金》有桂心二兩。《金匱》云,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血氣入臟則死,入腑則愈。若卒厥,唇口青,身冷,為入臟,即死;身和汗出則愈。
白話文:
此藥為散劑,研成細末。每次服四錢,用一盞半的水煎煮成七分之一,去掉渣滓,灌服。適用於各種感冒,或口不能合,張不開口,去下齒後灌服熱藥,藥入口後病人就會甦醒;藥不下嚥,分散病人頭髮,左右手抓住,拉著肩膀抬起,藥下嚥後,漸漸讓病人服完藥物,即可見效。
《千金方》中加入了二兩桂心。《金匱要略》中說:寸脈沉而有力且滑利,沉表示有實,滑表示有氣,實氣相互搏擊,血氣進入臟腑,則會死亡,進入腹中則會痊癒。如果突然昏厥,嘴脣和口脣發青,身體發冷,這是血氣進入臟腑,即將死亡;如果身體溫和,出汗,則會痊癒。
2. 內鼻散
治屍厥,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靜而若死,亦名卒厥。
菖蒲
上為末。納兩鼻孔中,吹之令入,仍以桂末安舌下。
白話文:
治療突然昏倒像是死亡的症狀,脈搏跳動但沒有呼吸,氣機閉塞不通,安靜得像死去一樣,這也叫做突然昏厥。
將菖蒲研磨成粉末,放入兩鼻孔中,使其吸入,同時在舌下放置肉桂粉末。
3. 眩暈證治
方書所謂頭面風者,即眩暈是也。然眩暈既涉三因,不可專為頭面風,如中傷風寒暑濕在三陽經,皆能眩人,頭重項強,但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熱悶,濕則重著,吐逆眩倒,屬外所因;喜怒憂思,致臟氣不行,鬱而生涎,涎結為飲,隨氣上厥,伏留陽經,亦使人眩暈嘔吐,眉目疼痛,眼不得開,屬內所因;或飲食飢飽,甜膩所傷,房勞過度,下虛上實,拔牙金瘡,吐衄便利,去血過多,及婦人崩傷,皆能眩暈,眼花屋轉,起而眩倒,屬不內外因。治之各有法。
白話文:
古書中所說的頭面風病,實際上指的是眩暈。但眩暈有內外之分,因此不能全部歸於頭面風。例如,風寒暑濕入侵三陽經,都會導致眩暈、頭重項強;但風邪會出汗,寒邪會刺痛,暑邪會發熱煩悶,濕邪會感到沉重,吐逆眩倒,這些都屬於外因所致。而喜怒憂思,導致臟腑之氣不通暢,鬱結生涎,涎液凝結成飲,隨著氣血上衝,停留在陽經,也會引起眩暈嘔吐、眉目疼痛、眼睛無法睜開等症狀,屬於內因所致。還有飲食飢飽失衡、過食甜膩、房事過度導致下虛上實、拔牙金屬傷、吐血鼻出血腹瀉排便過多導致失血過多、婦女生理期崩漏等,都可能導致眩暈眼花、房屋旋轉,起立時眩倒,這些屬於不內不外之因。治療方法需要根據不同的原因而定。
4. 大豆紫湯
治中風頭眩,惡風自汗,吐冷水,及產後百病,或中風痱痙,背強口噤,直視煩熱。
獨活(一兩半),大豆(半升),酒(三升)
白話文:
治療中風引起的頭暈,怕風自汗,吐冷水,以及產後各種疾病,或者中風引起的麻痺抽搐,背部僵硬,口齒緊閉,目光直視,煩躁發熱。
用獨活一兩半,大豆半升,酒三升。
上先以酒浸獨活,煎一二沸,別炒大豆極焦,煙出,急投酒中,密封,候冷,去豆。每服一二合許,得少汗則愈,日數十服。此湯能去風,消血結,如妊娠折傷,胎死腹中,服此得瘥。
白話文:
首先用酒浸泡獨活,煎煮一到兩沸。另起鍋炒黃豆,炒到極焦冒煙,然後迅速倒入酒中,密封。待冷卻後取出黃豆。每次服一到兩杯,如果出點小汗就會好轉,每天服用十幾次。這個湯可以祛風,消散血瘀。比如孕婦摔傷,胎兒死在腹中,服此湯也能痊癒。
5. 三五七散
治感寒頭眩,惡寒,口眼喎斜,耳聾。
白話文:
治療因感受風寒導致的頭暈,怕冷,口眼歪斜,耳聾。
大附子(三兩,炮去皮臍),山茱萸(五兩),山藥(七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匕,酒調服;或㕮咀,每服四大錢,水盞半,姜五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服。
白話文:
大附子:3 兩,用文火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肚臍 山茱萸 :5 兩 山藥 :7 兩
6. 黃龍丸
治感暑眩暈,昏不知人。(方見中暑門)
白話文:
治療感受暑氣而引起的頭暈目眩,昏迷不省人事。 (處方請見中暑章節)
7. 曲術散
治冒濕頭眩暈,經久不瘥,嘔吐涎沫,飲食無味主之。
神麯(二兩,炒),白朮(三兩)
白話文:
治療因為濕氣引起的頭暈目眩,長久不見好轉,以及噁心嘔吐、口中有泡沫狀分泌物,對飲食也沒有胃口的情況。
使用神麴兩兩錢(炒過),白術三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生薑煎湯調下;或以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湯、飲任下。
白話文:
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生薑煎成的湯水送服;或者用酒糊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丸,可以用湯水或飲品送服。
8. 薯蕷湯
治七情致臟氣不行,鬱而生涎,涎結為飲,隨氣上厥,伏留陽經,心中忪悸,四肢緩弱,翕然面熱,頭目眩暈,如欲搖動。
白話文:
治療七情導致的臟腑氣機不暢,氣滯而產生津液,津液積聚成水飲,隨著氣機上逆,停留在陽經,導致心中煩躁不安,四肢乏力,面部潮紅浮腫,頭暈目眩,好像要暈倒一樣。
薯蕷,人參,麥門冬(去心,各四兩),前胡,白芍藥,熟地黃(各二兩),枳殼(麩炒去瓤),遠志(去心,薑汁製炒,各三分),白茯苓,茯神(各一兩半),半夏(湯洗去滑,一兩一分),甘草(半兩,炙),黃耆(一兩,炙)
白話文:
淮山藥、人參、麥冬(去芯,各四兩),前胡、白芍藥、生地黃(各二兩),枳殼(麩皮炒去瓤),遠志(去芯,用薑汁製炒,各三分),白茯苓、茯神(各一兩半),半夏(用熱水洗去滑液,一兩一分),甘草(半兩,烤炙),黃耆(一兩,烤炙)
上為銼散。用千里流水一盞半,姜七片,秫米一撮,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上面記載的方劑為銼散。
使用方法:
- 使用 1.5 杯千里流水(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材),加入 7 片生薑和一小撮糯米。
- 將上述材料一起煎煮,直到藥液濃縮到七分之一。
- 去除渣滓,在飯前服用。
9. 白散子
治上實下虛,眩暈昏塞。(方見中風門)
白話文:
治療上部實證下部虛證,出現眩暈和昏蒙的症狀。(處方請見中風章節)
10. 芎藭湯
治產後去血過多,運悶不省,及傷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瘡去血多,拔牙齒去血多不止,懸虛心煩,眩暈頭重,目暗耳聾,舉頭欲倒。
白話文:
治療產後出血過多,導致意識不清;或流產出血過多,崩漏出血過多;金瘡出血過多,或拔牙後出血不止;出現心悸氣短,頭暈目眩,視力模糊,聽力下降,頭重欲暈。
芎藭(三兩),當歸(三兩,去蘆,洗去土,切,焙乾)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熱服,不以時候。
白話文:
川芎三兩,當歸三兩(去掉莖端的葉子部分,洗淨泥沙,切成片,然後烘乾)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過濾掉藥渣後趁熱服用,不受時間限制。
11. 黑錫丹
治陰陽不升降,上熱下冷,頭目眩暈,病至危篤,或服暖藥,僭上愈甚者,當服此藥。(已經增損)
白話文:
治療身體陰陽失調,不能正常升降,導致上半身熱而下半身冷,頭部和眼睛感到暈眩,病情嚴重時,或者服用溫熱藥物後症狀更加惡化的情況,應當服用這種藥物。
硫黃(二兩,椎如皂莢子大,候鉛成汁入硫黃在內,勿令焰起,候硫黃化傾出於九重紙,納入一地坑以碗蓋火出),川楝子,黑鉛(不夾錫者,先熔成汁。各二兩),陽起石(煅),木香,沉香,青皮(炒,各半兩),肉豆蔻(一兩),茴香(炒),官桂(去皮不見火),附子(炮去皮臍),葫蘆巴(炒),破故紙(炒,各一兩),烏藥(去木銼,一分)
白話文:
硫磺(二兩) :將硫磺研磨成皁莢子大小。待鉛熔化成汁後,將硫磺加入其中,注意不要讓火焰升起。等硫磺溶化後,將其倒出,鋪在九層紙上。將紙包起來,放入地坑中,用碗蓋住並加火加熱,直到硫磺完全揮發出來。
川楝子、黑鉛(二兩,不含錫) :將黑鉛先熔化成汁。
陽起石(煅燒後)、木香、沉香、青皮(炒製後,各半兩)
肉豆蔻(一兩)
茴香(炒製後)、官桂(去皮後,不見明火)
附子(炮製後,去皮去臍)、葫蘆巴(炒製後)、破舊的紙張(炒製後,各一兩)
烏藥(去掉木屑,一分)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至一百丸,濃煎人參茯苓薑棗湯吞下,食前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適量的酒糊搓成丸,每個丸的大小約為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到一百丸,用濃縮煎煮過的人參、茯苓、薑、棗湯吞服,在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