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七 (1)
卷之十七 (1)
1. 腹痛下利治法
2. 當歸芍藥散
治妊娠腹中㽲痛,心下急滿,及產後血暈內虛,氣乏崩中,久痢。常服通暢血脈,不生癰瘍,消痰養胃,明目益津。
白芍藥(八兩),當歸,茯苓,白朮(各二兩),澤瀉(四兩),川芎(四兩,一法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食前服。《元和紀用經》云:本六氣經緯丸,能祛風補勞,養真陽,退邪熱,緩中,安和神志,潤澤容色,散邪寒,溫瘴時疫。安期先生賜李少君久餌之藥,後仲景增減為婦人懷妊腹痛本方。用芍藥四兩,澤瀉、茯苓、川芎各一兩,當歸、白朮二兩,亦可以蜜為丸服。
白話文:
[當歸芍藥散]
適用於治療懷孕期間腹部痙攣疼痛,胸口悶脹,以及產後因失血過多導致的暈眩、內虛,氣力衰竭,月經失調大量出血,長期腹瀉等症狀。常服用此方可以疏通血脈,預防膿腫形成,幫助化痰養胃,明亮視力,滋潤口津。
所需材料:白芍藥(約320克),當歸,茯苓,白朮(各約80克),澤瀉(約160克),川芎(約160克,另一種說法是約75克)。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6克,用溫酒調和送服,最好在飯前服用。
根據《元和紀用經》的記載,此方原名為六氣經緯丸,具有驅風補氣,滋養身體,退燒,緩解肌肉緊繃,安定精神,美容養顏,驅散體內寒氣,預防季節性疾病或熱帶疾病的效果。這是安期先生贈予李少君長期服用的藥方,後來由張仲景加以調整,成為治療婦女懷孕期間腹部疼痛的基本配方。調整後的配方為:白芍藥(約160克),澤瀉、茯苓、川芎各約40克,當歸、白朮各約80克。也可以將這些材料製成藥丸服用。
3. 雞黃散
治懷身下利赤白,絞刺疼痛。
雞子(一個,烏者尤妙。就頭作一竅,傾出青者,留黃),黃丹(一錢,入前雞子殼內,打令黃勻,以厚紙裹,黃泥固濟,火上煅取,焙乾)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一服愈者是男,兩服愈者是女。凡冷熱利斷下門中選無毒者,皆可用。
白話文:
【雞黃散】
這帖藥用來治療孕婦腹瀉,大便呈現赤白相間,並伴隨劇烈的腹部絞痛。
所需材料:
- 雞蛋一個,黑毛雞的雞蛋效果更佳。在雞蛋頂端開一小孔,倒出蛋白,留下蛋黃。
- 黃丹一錢,放入雞蛋殼內與蛋黃混合均勻。然後用厚紙包裹,再塗上黃泥密封,置於火上燒烤至乾燥。
將上述製好的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米湯送服。如果服用一次就痊癒,預示胎兒為男孩;若需服用兩次纔好,則預示胎兒為女孩。無論是因寒涼或燥熱引起的腹瀉,只要症狀不嚴重,皆可使用此方。
4. 小便病證治
凡妊娠胎滿逼胞,多致小便不利者,或心腎氣不足,不能使胞冷,清濁相干,為諸淋病;或胞系了戾,小便不通,名曰轉胞。又胎滿,尿出不知時,名遺溺。治之各有方。
白話文:
在懷孕期間,當胎兒發育到一定程度對膀胱造成壓力時,常會導致小便不順暢。這也可能由於心臟和腎臟的功能不足,無法保持膀胱的正常溫度,使得身體的清濁物質混雜在一起,進而形成各種小便困難的症狀,我們稱之為「淋病」。另外,如果膀胱的神經系統出現問題,導致小便完全無法排出,這種情況被稱為「轉胞」。再者,有時胎兒過大,會使人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排尿,這種現象叫做「遺溺」。對於這些不同情況的治療,都有相應的藥方和方法。
5. 苦參丸
治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
當歸,貝母(炒),苦參(各三兩),滑石(半兩)
上為細末,蜜丸,小豆大。米飲下二十丸,不拘時服。
白話文:
【苦參丸】
這帖藥方用於治療孕婦小便困難,但食慾飲食正常的情況。
藥方成分包含:當歸、炒過的貝母、苦參(以上三種各三兩)、滑石(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末後,加入蜂蜜製成丸狀,大小約如小豆。每次服用二十粒,用米湯送服,不限定服用時間。
6. 葵子散
治妊娠小便不利,身重惡寒,起則眩暈;及水腫者。
葵子(五兩),茯苓(三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小水利則愈。又方,入榆白皮一兩。
八味丸,治婦人病,食飲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以胞系了戾不得溺,故致此病,名轉胞。但利小便則愈,以八味丸中有茯苓故也。(方見少陰腳氣門)
白話文:
【葵子散】
用於治療孕婦小便不順,身體沉重且畏寒,起身時會感到頭昏眼花;以及有水腫的情況。
藥方成分:葵子五兩,茯苓三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約二錢,以米湯調和後服用,小便排泄順暢後症狀就會改善。另一個配方,可以加入一兩的榆樹皮。
【八味丸】
用於治療婦女疾病,飲食正常,但感到煩躁熱燥無法安睡,反而需要靠坐或斜躺。因為膀胱功能受阻無法正常排尿,導致這種疾病,稱為轉胞。只要利尿就能改善病情,這是因為八味丸中含有茯苓的緣故。(該藥方詳細內容可參考少陰腳氣門的相關資料)
7. 白薇芍藥散
治妊娠遺尿,不知出時。
白薇,芍藥(各等分)
上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三服。
白話文:
所需藥材為白薇和芍藥,兩者份量相等。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日服用二至三次,每次服用量為方寸匕大小,用酒送服。
8. 胎水證治
凡婦人宿有風寒冷濕,妊娠喜腳腫,俗呼為皺腳;亦有通身腫滿,心腹急脹,名曰胎水。
白話文:
凡是女性若原本就有風寒或濕氣的問題,在懷孕期間容易出現腳部水腫的情況,這在民間常被稱為皺腳;也有部分女性會出現全身水腫,甚至心臟和腹部有緊繃脹大的現象,這種情況就被稱為胎水症狀。
9. 鯉魚湯
治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
白朮(五兩),芍藥,當歸(各三兩),茯苓(四兩)
上銼散。以鯉魚一頭,修事如食法,煮取汁,去魚不用,每服藥四錢,入魚汁一盞半、姜七片、陳皮少許,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白話文:
用於治療懷孕期間腹部過度膨脹,且胎兒周圍有過多水分的情況。
所需藥材為:白朮(50克)、芍藥、當歸(各30克)、茯苓(40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另取一條鯉魚,處理乾淨後,煮湯取其汁液,但魚肉不需食用。每次服用藥粉約4錢,加入約一杯半的鯉魚湯汁、7片薑和少量陳皮,煎煮至剩七分之時,去掉殘渣,在空腹時服用。
10. 商陸赤小豆湯
治妊娠手腳腫滿攣急。
赤小豆,商陸干(各等分)
上為銼散。每一兩,水一碗,煎至七分盞,汁清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懷孕期間手腳水腫及肌肉緊繃疼痛的商陸赤小豆湯。
使用等量的赤小豆和乾燥商陸。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碎末。每次取一兩的藥末,加入一碗水,煎煮到只剩下約七分滿的碗容量,然後服用澄清的藥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