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3)

1. 強中丸

治胃脘虛寒,冷痰留滯,痞塞不通,氣不升降,口苦無味,不思飲食。

高良薑乾薑(炮),陳皮青皮(各一兩),半夏(湯洗去滑,二兩,)一法上件並不持擇)

白話文:

高良薑、乾薑(炮製過的)、陳皮、青皮(各一兩),半夏(用水煮過去除滑滑的黏液,二兩)。另有一種方法:以上材料不經過挑選。

上為末,用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薑湯下。凡中滿氣痞,服之甚妙。

白話文:

最重要的是,用新鮮的生薑汁煮麵糊做成藥丸,像梧桐籽那麼大。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顆,用生薑湯送服。凡是脹氣腹部絞痛的人,服用此藥效果極佳。

2. 凡例

前證用藥,多出漢方,但古科劑,與今不同,已詳酌改從今用。其如校定,備見前說。唯外所因證候難明,風燥寒凝,暑爍濕滯,皆能閉諸絡,鬱而生涎,不待飲水流入四肢,而致支溢疼痛也。當以理推,無膠軌轍。

白話文:

前面記載的藥方,大多出自漢代醫書,但古代的劑型和現在不同,這裡已經根據目前常用的劑型進行修改。具體的修改方法,請詳見前面的說明。只有外因引起的症狀比較難以辨別,風燥寒凝、暑熱濕滯等因素都可能阻塞經絡,鬱結生涎,不一定是由於飲水流入四肢而導致肢體腫痛。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不能拘泥於固定的模式。

3. 喘脈證治

夫五臟皆有上氣喘咳,但肺為五臟華蓋,百脈取氣於肺,喘既動氣,故以肺為主,病者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實者,手太陰經肺實也。肺必脹,上氣喘逆,咽中塞,如與嘔狀,自汗,皆肺實證;若氣口以前脈虛者,必咽乾無津,少氣不足以息,此乃肺虛氣乏也。

白話文:

所有的臟腑都會有上氣喘咳的症狀,但肺是五臟之華蓋,全身的經脈都從肺部取得氣,喘息會影響氣的運行,因此主要與肺有關。病人右手寸脈(氣口之前)的脈搏陰氣實盛,表示手太陰肺經實熱。肺部必定脹滿,上氣喘息逆亂,喉嚨堵塞,像要嘔吐的樣子,同時自汗,這些都是肺實證的表現;如果氣口之前的脈搏虛弱,必定喉嚨乾燥沒有津液,氣息微弱不足以呼吸,這是肺虛氣乏所致。

4. 杏參散

治上氣喘滿,倚息不能臥。

杏仁桃仁(並麩炒,去皮尖),桑白皮(蜜炙三度,白泔浸一宿,控干,各一兩),人參(一兩)

白話文:

杏仁、桃仁(用麩子炒熟,去皮去尖)、桑白皮(用蜂蜜炙烤三次,用米湯浸泡一晚,晾乾,各一兩)、人參(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不以時。

5. 神秘散

定喘,補心腎,下氣。

阿膠(一兩三分,炒),雞䏶胵(兩半),白仙茆(半兩,米泔浸三宿,曬乾,炒),團參(一分)

白話文:

阿膠(30克,炒過) 雞肝(100克) 白茯苓(15克,用米湯浸泡三天,曬乾,炒過) 黨參(3克)

上為末。每服二錢,糯米飲調,空腹服。

6. 真應散

治遠年喘急,不能眠臥,百藥無效者。

白石英(四兩,通明者,以生絹袋盛,用雄豬肚一個,以藥入線縫定,煮熟取藥出,再換豬肚一個如前法煮,三煮了,取藥出控乾研)

白話文:

白石英(四兩,透明的,用生絲綢袋裝著,用一個雄性豬肚,把藥物放進去後用線縫好,煮熟後取出藥物,再換一個豬肚按照之前的方法煮,一連煮三次,取出藥物晾乾研磨)

上為末,以官局款冬花散二錢,入藥末二錢,更桑白皮二寸、生薑三片、棗子一個,水一盞半,煎至七分,通口服;豬肚亦可吃,只不得用醬、醋、鹽、椒、姜等調和。

白話文:

上面用藥材作為藥引,加入款冬花粉末兩錢,再加藥材粉末兩錢,再加入桑白皮兩寸、生薑三片、棗子一個,加水一盞半,煎煮至藥液只剩七分,趁熱服下;豬肚也可以吃,但不能用醬、醋、鹽、胡椒、姜等調味。

7. 麥門冬湯

治火逆,上氣喘急,咽喉不利。止逆下氣。

麥門冬(去心,一兩一錢),半夏(湯洗,六錢一字),人參(一分),甘草(炙,一分),粳米(二錢)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果核,約 50 公克),半夏(以熱水洗淨,約 30 公克),人蔘(約 5 克),甘草(炙烤過,約 5 克),粳米(約 10 克)

上為粗散。每服四大錢,水三盞,棗二個,煎六分,去滓,空心服。

8. 清肺湯

治上氣,脈浮咳逆,喉中如雞聲,喘息不通,呼吸欲絕。

紫菀茸,杏仁(去皮尖),訶子(煨去核,各二兩),漢防己(一兩)

白話文:

紫菀毛茸、去皮杏仁尖、煨烤去核訶子(各2兩)、漢防己(1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雞子白皮一片,煎七分,去滓,食後服。

白話文:

適合磨成細末服用。每次用藥四錢,加水一盞半,雞蛋清一層,煮至剩下七成,去掉渣滓,飯後服用。

9. 神秘湯

治上氣不得臥。

橘皮桔梗,紫蘇,人參五味子(各等分)

白話文:

橘子皮、桔梗、紫蘇、人參、五味子(等量)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食後。

10. 皺肺丸

貝母(炒),知母秦艽阿膠(炒),款冬花紫菀茸,百部(去心),糯米(炒,各一兩),杏仁(去皮尖,別研,四兩)

白話文:

貝母(炒)、知母、秦艽、阿膠(炒)、款冬花、紫菀絨、百部(去心)、糯米(炒,各 1 兩)、杏仁(去皮尖,另研磨,4 兩)

上為末,將羊肺一個,先以水灌洗,看容得水多少,即以許水更添些,煮杏仁令沸,濾過,灌入肺中,系定,以糯米泔煮熟,研細成膏,搜和前藥末,杵數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桑白皮湯下。

白話文:

將上藥研成細末。用一個羊肺,先用清水灌洗乾淨,測量能裝水多少,然後用更多的水煮沸杏仁,濾出後倒入羊肺中,將羊肺綁緊。再用糯米淘米水煮熟羊肺,磨成細膏,加入前面研磨成的藥末,搗數千下,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於飯前用桑樹皮煎煮的湯水送服。

11. 理氣丸

治氣不足,動便喘咳,遠行久立皆不任,汗出鼻乾,心下急,痛苦悲傷,臥不安。

杏仁(去皮尖,麩炒,別研),桂枝(去皮,各一兩),益智(去皮),乾薑(炮,各二盛)

白話文:

  • 杏仁:去皮、尖端,用麩皮炒香,另磨成粉。
  • 桂枝:去皮,與杏仁各取一兩。
  • 益智:去皮。
  • 乾薑:炮製後,與益智各取二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以鍾乳粉為衣。每服三十丸,空腹米湯下。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樹的種子,外面裹上一層鐘乳石粉。每次服用 30 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黑錫丹,方見眩暈門

白散子,方見中風門,二藥皆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