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3)

1. 強中丸

治胃脘虛寒,冷痰留滯,痞塞不通,氣不升降,口苦無味,不思飲食。

高良薑,乾薑(炮),陳皮,青皮(各一兩),半夏(湯洗去滑,二兩,)一法上件並不持擇)

上為末,用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薑湯下。凡中滿氣痞,服之甚妙。

白話文:

這是在講述一種名為「強中丸」的藥物,用於治療因胃部虛弱及寒冷導致的問題,像是有冷痰積聚、消化不良、氣機不順,以致於口中有苦味、對食物失去興趣。

所需藥材包含高良薑、炮製過的乾薑、陳皮、青皮各一兩,以及經過處理的半夏二兩。這些材料需磨成粉末,再用新鮮薑汁與麵糊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

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粒,搭配薑湯一起服用。對於中氣不足、胸悶不適的情況,服用此藥會有很好的效果。

2. 凡例

前證用藥,多出漢方,但古科劑,與今不同,已詳酌改從今用。其如校定,備見前說。唯外所因證候難明,風燥寒凝,暑爍濕滯,皆能閉諸絡,鬱而生涎,不待飲水流入四肢,而致支溢疼痛也。當以理推,無膠軌轍。

白話文:

在使用藥物治療前面所提到的病症時,大多採用漢方醫學的配方,但是古時候的藥方和現在有些不同,我們已經詳細考量並修改,讓它們符合現代的使用方式。就像之前說明的那樣,經過校正後的內容已經列出了。

然而,對於由外部因素導致的病症,其症狀可能較難判斷,像是風邪、乾燥、寒冷、暑熱、濕氣等,這些都可能阻塞人體的經絡,造成氣血鬱積,進而產生口水增多的情況,不一定非得是喝水過多導致水分瀰漫四肢,才會引起肢體腫脹和疼痛。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根據道理去推論,不能死板地遵照固定的規則或方法,要靈活應對。

3. 喘脈證治

夫五臟皆有上氣喘咳,但肺為五臟華蓋,百脈取氣於肺,喘既動氣,故以肺為主,病者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實者,手太陰經肺實也。肺必脹,上氣喘逆,咽中塞,如與嘔狀,自汗,皆肺實證;若氣口以前脈虛者,必咽乾無津,少氣不足以息,此乃肺虛氣乏也。

白話文:

【喘脈證治】

人體五臟都有可能出現上氣喘咳的情況,然而肺臟在五臟中地位特殊,如同華蓋,因為全身的經脈都從肺臟取得氣息。一旦出現喘息,影響到氣息運行,因此我們主要從肺臟來探討。如果病人右手寸口(手腕內側的脈搏)靠近氣口(特指肺部的脈象)的部分,脈象顯得陰實,這表示手太陰經的肺臟功能過盛。此時肺臟會有脹滿感,出現上氣不接下氣、呼吸困難、咽喉有堵塞感,像要嘔吐一樣,並且會自發性出汗,這些都是肺臟功能過盛的表現。相反地,如果靠近氣口的脈象顯示虛弱,則會感到咽喉乾燥,缺乏津液,氣短,呼吸困難,這就是肺臟虛弱,氣息不足的現象。

4. 杏參散

治上氣喘滿,倚息不能臥。

杏仁,桃仁(並麩炒,去皮尖),桑白皮(蜜炙三度,白泔浸一宿,控干,各一兩),人參(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不以時。

白話文:

【杏參散】

用於治療呼吸困難,胸悶氣喘,嚴重到只能靠坐著呼吸,無法平躺睡覺。

藥方成分包括:杏仁、桃仁(均需用麥麩炒過,去掉外皮和尖端部分)、桑白皮(需用蜂蜜烤三次,再用米泔水浸泡一夜,瀝乾,各取一兩)、人參(取一兩)。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粉末,加入一碗水,三片薑,一個大棗,煎至剩七分水量,不限定時間隨時可服用。

5. 神秘散

定喘,補心腎,下氣。

阿膠(一兩三分,炒),雞䏶胵(兩半),白仙茆(半兩,米泔浸三宿,曬乾,炒),團參(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糯米飲調,空腹服。

白話文:

這份古方名為「神祕散」,主要功效是平定喘息、補充心臟和腎臟的元氣,並有助於調節氣息。

配方成分包括:阿膠(重量為一兩三分,需經過炒製處理)、雞內金(兩半)、白仙茅(半兩,需先用米泔水浸泡三天三夜,晾乾後再進行炒製)、人參(一分)。

使用方法如下:將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的藥粉,以糯米茶湯調和,應在空腹時服用。

6. 真應散

治遠年喘急,不能眠臥,百藥無效者。

白石英(四兩,通明者,以生絹袋盛,用雄豬肚一個,以藥入線縫定,煮熟取藥出,再換豬肚一個如前法煮,三煮了,取藥出控乾研)

上為末,以官局款冬花散二錢,入藥末二錢,更桑白皮二寸、生薑三片、棗子一個,水一盞半,煎至七分,通口服;豬肚亦可吃,只不得用醬、醋、鹽、椒、姜等調和。

白話文:

[真應散]

適用於治療長久以來的嚴重氣喘,到了無法安睡的程度,且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情況。

所需材料:白石英(四兩,選用清澈透明的,裝在生絲布袋裡,然後放入一個公豬的肚子內,將藥與豬肚縫合,煮到熟透後取出藥物,再換一個豬肚重複同樣的煮法三次,最後取出藥物晾乾並研磨成粉末)

製法及用法:將上述研磨好的藥粉,加上官局款冬花散二錢,混合藥末二錢,再加入二寸的桑白皮、三片生薑、一個棗子,用水一杯半,煎煮至剩下約七分的量,整杯服用;煮過的豬肚也可以食用,但不可加醬油、醋、鹽、胡椒、薑等調味料。

7. 麥門冬湯

治火逆,上氣喘急,咽喉不利。止逆下氣。

麥門冬(去心,一兩一錢),半夏(湯洗,六錢一字),人參(一分),甘草(炙,一分),粳米(二錢)

上為粗散。每服四大錢,水三盞,棗二個,煎六分,去滓,空心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為火熱上衝導致的呼吸急促、喉嚨不適的麥門冬湯方。可以緩解上氣、止住逆氣及降氣。

成分有:麥門冬(去掉心部,用量為一兩一錢)、半夏(用水清洗過,用量為六錢一字)、人參(用量為一分)、甘草(炙過,用量為一分)、粳米(用量為二錢)。

將以上藥材混合成粗粒狀的散劑。每次服用時取四大錢的藥量,加入三盞的水,再加入兩個棗子一同煎煮至剩六分水量,濾掉渣滓,在空腹時服用。

8. 清肺湯

治上氣,脈浮咳逆,喉中如雞聲,喘息不通,呼吸欲絕。

紫菀茸,杏仁(去皮尖),訶子(煨去核,各二兩),漢防己(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雞子白皮一片,煎七分,去滓,食後服。

白話文:

[清肺湯]

用於治療上氣道症狀,包括咳嗽、呼吸困難,喉嚨發出類似雞鳴的聲音,以及氣喘到幾乎無法呼吸。

藥方成分:紫菀茸、杏仁(需去除外皮和尖端)、訶子(需烘焙並去除果核,各二兩)、漢防己(一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時取四錢藥材,加入一盞半的水,再加一小片雞蛋殼內膜,煮至剩七分水量,濾掉渣滓,飯後服用。

9. 神秘湯

治上氣不得臥。

橘皮,桔梗,紫蘇,人參,五味子(各等分)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食後。

白話文:

這份古方名為[神祕湯],用於治療呼吸困難、無法平躺的症狀。

所需藥材及其比例如下:陳皮、桔梗、紫蘇、人參、五味子,這些藥材各取相等份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時取四錢,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下約六成水量,過濾掉藥渣,於飯後飲用。

10. 皺肺丸

貝母(炒),知母,秦艽,阿膠(炒),款冬花,紫菀茸,百部(去心),糯米(炒,各一兩),杏仁(去皮尖,別研,四兩)

上為末,將羊肺一個,先以水灌洗,看容得水多少,即以許水更添些,煮杏仁令沸,濾過,灌入肺中,系定,以糯米泔煮熟,研細成膏,搜和前藥末,杵數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桑白皮湯下。

白話文:

[皺肺丸的配方及製法]

所需材料有:炒貝母、知母、秦艽、炒阿膠、款冬花、紫菀茸、去心的百部,以及炒過的糯米(這些材料各一兩),去皮去尖並單獨研磨的杏仁(四兩)。

首先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接著取一個羊肺,先用水清洗,並觀察它可以容納多少水量,然後在這個水量的基礎上再多加一些,用來煮沸杏仁,煮好後將其濾出,再將煮過的水灌入羊肺中,並將開口綁緊。再使用炒過的糯米水將羊肺煮熟,待其冷卻後,將羊肺研磨成細膩的膏狀,與先前準備好的藥粉混合攪拌,用力杵打數千次,直到混合均勻,然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需於飯前服用五十粒,並搭配桑白皮湯一起服用。

11. 理氣丸

治氣不足,動便喘咳,遠行久立皆不任,汗出鼻乾,心下急,痛苦悲傷,臥不安。

杏仁(去皮尖,麩炒,別研),桂枝(去皮,各一兩),益智(去皮),乾薑(炮,各二盛)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以鍾乳粉為衣。每服三十丸,空腹米湯下。

黑錫丹,方見眩暈門

白散子,方見中風門,二藥皆可用

白話文:

[理氣丸]

主治:用於治療氣力不足,稍有活動就會喘息咳嗽,無法承受長途行走或長時間站立,出汗且鼻腔乾燥,心臟部位感覺緊繃,身心痛苦悲傷,睡眠品質不佳,難以安眠。

藥材:杏仁(需去皮去尖,用麥麩炒過,另研成泥),桂枝(需去皮,各取一兩),益智(需去皮),乾薑(炮製過,各取二兩)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狀,大小約如梧桐子,並以鍾乳粉裹覆外層。每次服用三十粒,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另外,「黑錫丹」與「白散子」兩種藥物,在治療眩暈及中風的處方中亦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