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4)

1. 肺痿肺癰敘論

肺為五臟華蓋,百脈取氣,運動血脈,衛養臟腑,灌注皮毛,將理失宜,氣與血亂,則成肺痿肺癰矣。然五臟皆有痿癰,而獨論此者,以肺屬金,數盡於陽九,位最高而為五臟長,多致此病,故獨論此,余如內癰及五痿說。又此病多生喘咳,故列於痰飲喘咳云。

白話文:

肺是五臟的保護傘,所有脈絡都從肺取氣,促進血液循環,保護和滋養臟腑,濡潤皮膚和毛髮。如果肺的功能失調,氣血混亂,就會形成肺痿和肺癰。雖然五臟都可以出現痿癰,但我們單獨討論肺痿和肺癰,原因是肺屬金,而金的數目在陽九,位置最高,是五臟之長,所以更容易出現這種疾病。因此我們單獨討論肺痿和肺癰,其他情況如內癰和五痿另有專論。另外,這種疾病多伴有喘咳,所以歸類為痰飲喘咳。

2. 肺痿證治

病者寸口脈數而虛,按之澀,身冷內煩,多唾唇燥,小便反難,大便如爛瓜豚腦狀,欲咳不咳,咳出干沫,唾中出血,心中溫溫液液,上氣喘滿,或燥而渴者,多因發汗利小便,或嘔吐消渴,數服快藥,重亡津液,致熱在上焦,故成肺痿。

白話文:

病人寸口脈搏快速而虛弱,按壓時感到阻滯,身體發冷但內心煩躁,唾液多且嘴脣乾燥,小便困難,大便稀溏如爛瓜豚腦,想咳嗽卻咳不出來,咳出的痰液乾燥,唾液中帶血,心中溫熱潮濕,上氣喘息憋悶,有些人感到口乾舌燥,這些症狀大多是因發汗、排尿過多,或嘔吐、消渴等因素導致津液耗損,導致熱邪侵犯上焦,而形成肺痿。

3. 甘草乾薑湯

治肺痿,多涎唾,小便數,肺中冷,必眩;不渴,不咳,必遺溺,所以然者,上虛不能制下也。

甘草(炙,四兩),乾薑(二兩,炮)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棗三個,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研磨成碎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一杯半水和三個紅棗,煎煮至剩七分之一,過濾渣滓,趁溫熱時服用,不限時段。

4. 人參甘草湯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人參(一兩),甘草(炙,一兩三錢)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三個,煎七分,去滓溫服。

5. 溫液湯

治肺痿涎唾多,出血,心中溫溫液液。

甘草(炙)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6. 肺癰證治

病者寸口脈數而實,按之滑,咳唾膿血,口中辟辟燥,胸中隱隱痛,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腥臭,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故為肺癰。始萌可救,膿成則難治。

白話文:

病人寸口脈搏快速有力,按壓時脈搏滑利。咳嗽吐出濃稠的膿血,口中乾澀煩躁,胸中隱隱作痛。口乾,呼吸急促而滿悶,咽喉乾澀卻不感到口渴,經常咳出腥臭的黏液。時不時感到發冷,熱氣經過的地方,血液凝滯,積聚成膿腫。吐出的東西像米粥一樣,因此是肺部膿腫。病情剛開始時可以救治,膿腫形成後就難以治療。

7. 葶藶大棗瀉肺湯

治肺癰胸滿脹,一身並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

葶藶(炒令黃,研細,丸如彈子大)

上一味,用水三盞,煮棗十枚至一盞,去棗入藥,煎至七分,食後服。《金匱》令先投小青龍湯三服,乃進此藥。

白話文:

上一個藥方:

用三碗水,煮十顆紅棗,直到只剩一碗水。把紅棗撈出,然後把藥材放入水中煎煮,直到藥水剩七分滿。服用後再吃藥。

根據《金匱要略》中的記載,服用此藥之前,需要先服用三劑小青龍湯。

青龍湯,方見痰飲門

8. 如聖湯

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滑,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若粥者,為肺癰。

桔梗(一兩),甘草(炙,二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不以時服。兼治喉痹咽痛。

白話文:

上方的中藥是散劑。每次服用四錢,一杯水,煮沸後剩下七分,過濾後,不限時間服用。也能治療喉嚨疼痛和咽喉腫痛。

9. 葦葉湯

治肺癰。

薏苡仁,瓜瓣仁,桃仁(去皮尖,各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先以葦葉一握,煎取一盞,去滓入藥,煎六分,食後服。或吐膿血,勿怪。

白話文:

中上方的藥要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兩碗水,先用一把蘆葦葉煮開取一碗湯汁,去除渣滓再放入藥材,煎煮到剩六分之一時服用,飯後服用。如果吐出膿或血,不要驚訝。

10. 腰痛敘論

夫腰痛,雖屬腎虛,亦涉三因所致。在外則臟腑經絡受邪,在內則憂思恐怒,以至房勞墜墮,皆能致之。方書五種之說,未為詳論,但去聖逾遠,文籍簡脫,難以討論,雖是缺文,不可棄置,隨其有無,提其綱目,庶幾後學以類推尋,為治療之典據耳。

白話文:

腰痛雖然主要歸因於腎虛,但也與以下三個原因有關。外部原因是臟腑經絡受到邪氣入侵;內部原因是憂愁、恐懼、憤怒等情緒;還有一個原因是房事過度或墮落所致。方書中關於腰痛的五種說法,並未詳盡論述。由於距離聖人時代久遠,醫書簡略殘缺,難以深入探討。儘管有些缺失,但不能就此捨棄。根據這些說法,可以提綱挈領地加以整理,以便後學者類推尋求,作為治療腰痛的依據。

11. 外因腰痛論

太陽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陽明腰痛,不可以顧,顧則如有所見,善悲;少陽腰痛,如針刺其皮,循循然,不可俯仰,不可以顧;太陰腰痛,煩熱,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少陰腰痛,痛引脊內;厥陰腰痛,腰中強急,如張弩弦狀。此舉六經以為外因治備。大抵太陽少陰多中寒,少陽厥陰多中風熱,太陰陽明多燥濕。

白話文:

**太陽型腰痛:**腰痛延伸到脖子、脊椎和臀部,好像有重物壓著。

陽明型腰痛: 不能回頭,回頭時就像看到什麼東西似的,容易悲傷。

少陽型腰痛: 像針紮在皮膚上,一陣一陣的痛,不能彎腰俯身或回頭。

太陰型腰痛: 腰痛伴有發熱,感覺腰部好像有一根木頭橫亙著,嚴重時會小便失禁。

少陰型腰痛: 腰痛延伸到脊椎內部。

厥陰型腰痛: 腰部強直緊繃,就像拉緊的弓弦一樣。

以上是外因導致的各種腰痛症狀。

總體來說:

  • 太陽和少陰型腰痛多是由寒氣所致。
  • 少陽和厥陰型腰痛多是由風熱所致。
  • 太陰和陽明型腰痛多是由燥濕所致。

以類推之,當隨脈別,其如經中有解脈、散脈,同陰會、陰陽維、衡絡、直陽、飛陽、肉裡、尻交等穴,皆不出六經流注,但別行,各有所主,不欲繁引,請尋《內經·刺腰痛論》以備明之,准此,從所因汗下施治。

白話文:

以此類推,應該根據具體的脈象來辨別。就像經典中提到的解脈、散脈、同陰會、陰陽維、衡絡、直陽、飛陽、肉裡、尻交等穴位,這些穴位都不超出六經的流注範圍。但是,它們的行經路線有所不同,各自有各自主治的病症。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請查閱《內經·刺腰痛論》以瞭解詳情。根據這個原則,根據病因採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進行治療。

12. 內因腰痛論

失志傷腎,鬱怒傷肝,憂思傷脾,皆致腰痛者,以肝腎同系,脾胃表裡,脾滯胃閉,最致腰痛。其證虛羸不足,面目黧黑,遠行久立,力不能盡,失志所為也;腹急脅脹,目視䀮䀮,所祈不得,意淫於外,宗筋弛縱,及為白淫,鬱怒所為也;肌肉濡漬,痹而不仁,飲食不化,腸胃脹滿,閃墜腰脅,憂思所為也。准此,從內所因調理施治。

白話文:

失去意志傷到腎,鬱悶憤怒傷到肝,憂慮思考傷到脾,這都會導致腰痛。因為肝腎是同一系統,脾胃是表裡關係,脾氣運行不暢,胃氣閉塞,最容易導致腰痛。腰痛的症狀是身體虛弱無力,面色暗黑,走遠路站立久了,體力就用盡了,這是失去意志造成的;肚子脹滿、肋部脹痛,眼睛直愣愣地看東西,想要的得不到,心神胡思亂想,筋骨鬆弛無力,甚至遺精,這是鬱悶憤怒造成的;肌肉濕軟無力,麻木不靈,飲食無法消化,腸胃脹滿,閃挫到腰脅,這是憂慮思考造成的。根據這些原因,從內部調理治療。

13. 不內外因腰痛論

腎著腰痛,腰冷如冰,身重不渴,小便自利,食飲如故,腰以下冷重如帶五千錢,因作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䐴(公對切)腰痛者,傴僂腫重,引季脅痛,因於墜墮,惡血流滯;及房勞疲力,耗竭精氣,致腰疼痛,准此,從不內外因補瀉施治。

白話文:

腎臟問題導致腰痛,腰部像冰塊一樣冰冷,身體沉重但沒有口渴,小便通暢,飲食正常,但腰部以下像綁著五千個錢一樣,沉重冰冷。這可能是由於勞累後出汗導致衣服內部潮濕,長時間後引發的。

腰痛彎腰駝背,腫脹加重,並延伸到肋下疼痛,這是由於摔傷或跌倒,導致瘀血滯留;或者房事過度勞累,耗損精氣,導致腰痛。因此,根據這些原因,從內外兩方面採取補血或瀉血的方式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