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二 (4)
卷之十二 (4)
1. 內因咳嗽證
喜傷心者,咳而喉中介介如腫狀,甚則咽腫喉痹,名為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與氣俱失。怒傷肝者,咳而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名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思傷脾者,咳而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名為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則長蟲出。
憂傷肺者,咳而喘息有聲,甚則唾血,名為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恐傷腎者,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則咳涎,名為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此等皆聚於胃,關於肺。肺取脰俞最近,故內因多先有所感,世人併名肺咳嗽也,並屬內所因。
診其脈,隨其部位,與氣口相應,浮緊則虛寒,沉數則實熱,弦澀則少血,洪滑則多痰。以此類推,無施不可。
白話文:
[內部因素導致的咳嗽症狀]
當心臟受到過度喜悅的傷害,會出現咳嗽,感覺喉嚨有如腫脹的異物感,嚴重時咽喉會腫脹,甚至影響吞嚥,這稱為心咳。若持續不改善,會影響到小腸,產生小腸咳嗽的症狀,可能伴有氣短和排便失禁的情況。
生氣過度傷害肝臟時,咳嗽會伴隨兩側肋骨下方疼痛,嚴重時身體難以轉動,轉動時會感到兩側肋骨下方脹滿,這種情況稱為肝咳。若未改善,膽囊將受影響,其咳嗽症狀可能會嘔吐膽汁。
過度思考傷害脾臟,咳嗽時右側肋骨下方會痛,並牽連至肩膀和背部,嚴重時身體難以活動,這稱為脾咳。若持續不改善,胃部將受影響,其咳嗽症狀可能伴隨嘔吐,甚至嘔出寄生蟲。
過度憂慮傷害肺臟,咳嗽時會有喘息聲,嚴重時甚至咳血,這稱為肺咳。若持續不改善,大腸將受影響,其咳嗽症狀可能伴有大小便失禁。
過度恐懼傷害腎臟,咳嗽時腰背會相互牽扯疼痛,嚴重時會咳出唾液,這稱為腎咳。若持續不改善,膀胱將受影響,其咳嗽症狀可能伴有尿失禁。長期咳嗽不愈,三焦系統將受影響。三焦咳嗽的症狀是咳嗽且腹部脹滿,食慾下降。
這些症狀多聚集在胃部,但與肺部相關。肺部取穴治療最靠近的是脰俞穴,因此由內在因素引起的咳嗽通常會先影響這個穴位,一般人將此種咳嗽統稱為肺咳嗽,都歸屬於由內在因素導致的咳嗽。
診斷脈象,根據不同部位的脈象與氣口相對應,浮緊脈象代表虛寒,沉數脈象代表實熱,弦澀脈象代表血少,洪滑脈象代表多痰。依照這種方式判斷,對於各種情況都能適用。
2. 不內外因咳嗽
病者咳嗽,發作寒熱,引腰背痛,或復喘滿,此因房勞傷腎;病者中滿腹脹,搶心痛,不欲食,此因飢飽傷脾;病者咳嗽,左脅偏痛,引小腹並膝腕疼,此因疲極傷肝;病者咳嗽,吐白涎,口燥聲嘶,此因叫呼傷肺;病者咳嗽,煩熱自汗,咽乾咯血,此因勞神傷心。並屬不內外因。
診其脈,隨其類。假如尺脈浮澀而數,則知傷腎;右關脈濡,則知飲食傷脾;左關脈弦短,則知疲極傷肝。但不應人迎氣口者,即是不內外因,皆類推。
白話文:
病人若出現咳嗽症狀,時而發冷發熱,感到腰背疼痛,或者有喘息不止、胸悶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為過度性生活導致腎臟受損;如果病人感覺腹部脹滿,胸口有壓迫感且疼痛,並且沒有食慾,這可能是飲食不節制導致脾臟受損;病人咳嗽時,左側肋骨下方疼痛,牽連到小腹和膝蓋疼痛,這可能是因爲過度疲勞導致肝臟受損;如果病人咳嗽且咳出白色泡沫狀唾液,口乾且聲音沙啞,這可能是因為過度用嗓導致肺部受損;病人咳嗽,伴有煩躁、身體發熱、自發性出汗,喉嚨乾燥且有咯血現象,這可能是因為精神壓力大導致心臟受損。這些情況都屬於非由內在或外在原因引起的疾病。
在診斷上,根據脈象來判斷病因。例如,如果手腕內側的脈搏浮淺、澀滯且頻率快,就能推斷出是腎臟受損;右手手腕內側的脈象柔弱無力,就能知道是飲食問題導致脾臟受損;左手手腕內側的脈象緊繃且短促,就能推斷出是過度疲勞導致肝臟受損。然而,如果脈象不符合正常範圍,那就是非由內在或外在原因引起,診斷上都可以依此類推。
3. 咳嗽治法
4. 華蓋散
治肺虛,或感風寒暑濕,及勞逸抑鬱,憂思喜怒,飲食飢飽,致臟氣不平,咳唾膿血,漸成肺痿,憎寒發熱,羸瘦困頓,皮膚甲錯,將成勞瘵。
甜葶藶(半兩),苦葶藶(半兩,並用紙隔炒),茯苓,人參,細辛,乾薑(炮),桔梗(銼炒),杏仁(去皮尖,麩炒),紫菀,款冬花,甘草(炙),陳皮(各一分)
上為細末,用羊肺一個心血不透者,切細研爛,旋旋入藥摻肺內,再研勻,藥盡為度,泥土牆上,以濕紙七重蓋覆,每日去紙一重,七日藥就,候乾刮下,再研,羅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鹽湯調下;米飲亦得,空心日二服。
白話文:
[華蓋散]
適用於治療肺部虛弱,或是受到風、寒、暑、濕等外在因素影響,以及因過度勞累、生活作息不正常、情緒抑鬱、過度思考、高興生氣、飲食不當、飢餓過飽等因素,導致體內臟腑功能失調,出現咳嗽帶有膿血的症狀,逐漸發展成肺部疾病,畏寒發燒,身體消瘦疲憊,皮膚粗糙,可能轉變成消耗性疾病。
藥方成分:甜葶藶(15克)、苦葶藶(15克,需用紙隔開炒製)、茯苓、人參、細辛、炮製乾薑、桔梗(切片炒製)、杏仁(去皮尖,用麩皮炒製)、紫菀、款冬花、炙甘草、陳皮(各3克)。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取一個羊肺(心臟血未完全滲透的),切成細絲研碎,逐步加入藥粉混合到肺肉中,再次研磨均勻,直到藥粉用完為止。然後將混合物放在泥土牆上,用七層濕紙覆蓋,每天去掉一層紙,連續七天後藥物即完成。待其自然風乾後刮下,再次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約6克,可用溫酒、鹽水或米湯調和後服用,空腹時每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