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 (2)
卷之十 (2)
1. 勞瘵治法
2. 取勞蟲方
青桑枝,柳枝,石榴皮,桃枝,梅枝(各七莖,每長四寸許),青蒿(一小握)
上用童子小便一升半、蔥白七莖去頭葉,煎及一半,去滓,別入安息香、阿魏各一分,再煎至一盞,濾去滓,調辰砂末半錢、檳榔末一分、麝香一字,分作二服調下,五更初一服,五更三點時一服,至巳牌時,必取下蟲。色紅者可救,青者不治。見有所下,即進軟粥飯,溫暖將息,不可用性及食生冷毒物。合時須擇良日,不得令貓犬、孝服、穢惡、婦人見。
白話文:
【取出腸道寄生蟲的方法】
所需材料有:青色的桑樹枝、柳樹枝、石榴的果皮、桃樹枝、梅樹枝(每一種各七根,每根大約四寸長)、青蒿(一把)。
首先,將上述材料與一個小男孩的尿液一升半和七根去了頭尾的蔥白一起煎煮,直到剩下一半的量,然後過濾掉殘渣。接著,在剩下的煎汁中加入安息香、阿魏各一小份,再次煎煮至只剩一碗的量,再過濾一次。最後,加入辰砂粉半錢、檳榔粉一小份、麝香一點,混合均勻。此煎劑分成兩次服用,第一次在五更開始時服用,第二次在五更進行到三分之際服用。到了上午巳時,應該可以排出腸道中的寄生蟲。如果排出的蟲是紅色的,還有得救;若是青色的,則病情較嚴重,治療難度較大。一旦發現已排出寄生蟲,應立即進食軟粥,保持身體溫暖,休息調養,避免食用性寒或生冷有毒的食物。製作此煎劑時,需選一個吉日,並且要確保沒有貓、狗、穿喪服的人、不潔之人或是女性在場。
3. 神授散
治諸傳屍勞氣殺蟲方。得之清源郡王府。
川椒(二斤,擇去子併合口者,炒出汗)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湯調下。須痹暈悶少頃;如不能禁,即以酒糊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三五十丸。昔人嘗與病勞婦人交,婦人死,遂得疾。遇一異人云:勞氣已入臟,遂與此方,令急服二斤,其病當去。如其言服之幾盡,大便出一蟲,狀如蛇,自此遂安。續有人服之,獲安濟者多矣。
白話文:
這是一帖名為「神授散」的古方,用來治療各種因邪氣侵襲導致的慢性虛弱病症及殺滅體內寄生蟲。此方由清源郡王府傳出。
主要成分為花椒兩斤,需挑選去除花椒籽和閉口未開的花椒,炒至出汗。
然後將其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的藥粉,空腹時以米湯沖服。服後可能會感到短暫的頭暈、悶熱,若無法忍受,可將藥粉混以酒和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服用三五十顆。
據古籍記載,曾有一男子與患有慢性虛弱病的女子發生性關係,女子過世後,該男子亦染病。後遇一奇人告知,病源已侵入臟腑,並給予此方,囑咐他立即服用兩斤花椒,病況將會改善。該男子依言服用,直至藥材快用盡時,竟從大便中排出一條形似蛇的寄生蟲,自此身體逐漸康復。之後,亦有多人服用此方後病情得到緩解。
4. 潤神散
治勞瘵憎寒,發熱口乾,咽燥自汗,疲劇煩躁。
人參,黃耆,甘草(炙),桔梗,麥門冬(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不以時。自汗,入淡竹葉、小麥同煎。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潤神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結核導致的畏寒、發燒口渴、咽喉乾燥、自發性出汗、極度疲勞及煩躁不安。
所需藥材及其比例為:人參、黃耆、炙甘草、桔梗、麥門冬,這些藥材的用量相同。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藥粉,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剩七分,不拘時間隨時服用。若患者有自汗的情況,可在煎煮時加入淡竹葉和小麥一同煎煮。
5. 溫金散
治積勞,咳嗽喘悶,咯痰中有血。
甘草(生用),黃芩,桑白皮,防風(去叉),杏仁(去皮尖,以五味各一兩,米泔浸一宿,取出握干,略炒),麥門冬(一分,去心),茯神(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入黃蠟一片如指大,同煎至七分,食後熱服。
白話文:
[溫金散]
用於治療長期過度勞累導致的咳嗽、呼吸困難,以及痰中帶有血絲的症狀。
藥材包括:生甘草、黃芩、桑白皮、防風(需去除分叉部分)、杏仁(需去皮去尖,與其他五種藥材各一兩,先用米湯浸泡一夜,然後取出瀝乾,稍微炒一下)、麥門冬(只需一分量,去心)、茯神(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大錢的藥粉,加入一碗水,再放入一片大約手指大小的黃蠟一同煎煮,煮至剩下七分水量時關火。在飯後趁熱服用。
以上就是溫金散的製備和服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