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三 (7)
卷之十三 (7)
1. 大補丸
治元臟虛憊,血氣不足,白濁遺泄,自汗自利,口苦舌乾,四肢羸瘦,婦人諸虛皆主之。
白話文:
用於治療元氣虛弱,氣血不足,白濁遺精,自汗自利,口苦舌幹,四肢消瘦,女性的各種虛弱症狀都可以使用。
木香(炮),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蓯蓉(酒浸),川椒(炒去汗,各十兩),桃仁(炒去皮尖),葫蘆巴,牛膝(酒浸),巴戟(去心),五味子,黃耆,白蒺藜(炒去刺),澤瀉(各五兩),羌活,檳榔,天麻,川芎,桂心(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鹽湯、酒空腹任下三五十丸。
白話文:
木香(烘烤),附子(烘烤,去除皮和肚臍),茴香(炒),蓯蓉(浸泡在酒中),花椒(炒,去除汗液,各 10 兩),桃仁(炒,去除皮和尖),葫蘆巴,牛膝(浸泡在酒中),巴戟(去除中心),五味子,黃耆,白蒺藜(炒,去除刺),澤瀉(各 5 兩),羌活,檳榔,天麻,川芎,桂心(各 2 兩)
2. 菟絲子丸
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小腹拘急,四肢痠疼,面色黧黑,唇口乾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悲憂不樂,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脹滿,腰膝緩弱,小便滑數,房室不舉,股內濕癢,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遺瀝。
白話文:
治療腎氣虛弱受損、各種勞累和疾病,小腹緊縮疼痛、四肢痠痛,面色暗黑、嘴脣口腔乾燥,眼睛昏暗、耳朵鳴響,心神不寧、氣短心慌,夜間驚恐不安,精神睏倦,喜怒無常,悲傷憂愁不快樂,食物沒有味道,動作無力,心腹脹滿,腰部和膝蓋虛弱,小便頻數清稀,性功能障礙,大腿內側潮濕瘙癢,排尿困難疼痛,小便帶血,偶爾漏尿。
菟絲子(酒浸),桂心(不焙),鹿茸(去毛,切,酥炙),附子(炮去皮臍),澤瀉,石龍芮(去土,各一兩),蓯蓉(酒浸),杜仲(去皮切,薑汁製,炒絲斷),茯苓,熟地黃,巴戟(去心)山茱萸,蓽澄茄,沉香,茴香(炒),補骨脂(炒),石斛,牛膝(酒浸),續斷,川芎,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酒浸炒,各半兩)
白話文:
菟絲子(酒浸)
- 菟絲子的種子,用酒浸泡過。
桂心(不焙)
- 桂樹的樹心,不經過焙炒。
鹿茸(去毛,切,酥炙)
- 鹿的幼角,去除毛髮,切片,用酥油煎烤。
附子(炮去皮臍)
- 烏頭的根,經過炮製(加熱處理),去除外皮和中心的胚芽。
澤瀉
- 一種中藥材,具有利尿作用。
石龍芮(去土,各一兩)
- 石龍芮是一種中藥材,去除泥土,每種用一兩。
蓯蓉(酒浸)
- 肉蓯蓉的根,用酒浸泡過。
杜仲(去皮切,薑汁製,炒絲斷)
- 杜仲的樹皮,去除外皮,切片,用薑汁處理,炒至斷絲。
茯苓
- 一種真菌類中藥材,具有健脾利水作用。
熟地黃
- 生地黃經過蒸製而成,具有補血養陰作用。
巴戟(去心)山茱萸
- 巴戟的根,去除中心,山茱萸的果實。
蓽澄茄
- 一種中藥材,具有益腎強腰作用。
沉香
- 一種香木,具有行氣止痛作用。
茴香(炒)
- 茴香的種子,經過炒制。
補骨脂(炒)
- 補骨脂的根,經過炒制。
石斛
- 一種蘭科植物,具有養陰清熱作用。
牛膝(酒浸)
- 牛膝的根,用酒浸泡過。
續斷
- 一種中藥材,具有接骨續筋作用。
川芎
- 一種中藥材,具有活血行氣作用。
五味子覆盆子
- 五味子的果實,覆盆子的果實。
桑螵蛸(酒浸炒,各半兩)
- 桑螵蛸的蟲卵,用酒浸泡過,再炒制,每種用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鹽湯任下;腳膝無力,木瓜湯下;淋閉,木通湯下。
白話文:
上成粉末,用米酒調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 30 丸,配溫酒或鹽湯送服;腳膝無力,配木瓜湯送服;淋病閉塞,配木通湯送服。
3. 妙應丹
治脾元氣弱,久積陰冷,心腹滿痛,面色青黃,肌體瘦弱,怠惰嗜臥,食少多傷,噫氣吞酸,噦逆噁心,腹中虛鳴,大便泄利,胸膈痞塞,食飲不下,霍亂嘔吐,肌冷轉筋;及五膈五噎,久痛久痢。(方見癥瘕門)
白話文:
治療脾臟虛弱,長期積聚寒氣,心腹脹痛、面色青黃、身體消瘦、懶惰愛睡覺、食量少而容易消化不良、打嗝有酸味、噁心反胃、腹部鳴叫、大便腹瀉、胸部和橫膈膜有積滯感、難以下嚥、嘔吐、抽筋發冷;以及五膈(胸隔、胃隔、膈膜、肺隔、肝隔)五噎(食噎、氣噎、痰噎、水噎、肉噎)、長期的疼痛和腹瀉。(具體治療方法請參照「癥瘕門」)
4. 增損樂令湯
治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䐜脹,臍下虛滿,胸中煩悸,面色痿黃,唇乾口燥,手足逆冷,體常自汗,腰背強急,骨肉痠疼,咳嗽喘乏,不能飲食,或因勞傷過度,或因病後不復。
白話文:
適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症狀,例如小腹急痛、肋骨脹痛、臍下虛滿、胸中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嘴脣乾燥、口乾舌燥、手腳冰冷、身體經常出汗、腰背僵硬、骨肉痠痛、咳嗽氣喘、不能進食。這些症狀可能因過度勞累或疾病後未恢復所致。
黃耆,人參,橘皮,當歸,桂心,細辛,前胡,甘草(炙),茯苓,麥門冬(去心),芍藥(各二兩),附子(炮去皮臍),熟地黃(各一兩),半夏(湯洗,二兩半),遠志(三分,去心)
白話文:
黃芪、人參、橘皮、當歸、桂心、細辛、前胡、甘草(炒過)、茯苓、麥門冬(去籽)、芍藥(各 100 克),附子(炮製,去皮去臍,50 克),熟地黃(50 克),半夏(用熱水洗過,125 克),遠志(15 克,去籽)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二個,煎七分,去滓,食前服。腹滿食少,去棗;下焦虛冷,不甚渴,小便數者,倍人參、當歸、附子;煩渴引飲,加栝蔞根;遺泄白濁,加龍骨、白蘞;小腹急,引心痛者,加乾薑。
白話文:
主藥需研成末狀服用。每次取四錢藥末,加水一盞半、姜五片、棗兩個,煎至藥液剩七分量,濾去藥渣,於飯前服用。
若有腹脹食慾不振的症狀,則去除棗;若是下腹部虛冷,不怎麼口渴,小便頻多的情況,加倍人參、當歸、附子;若是煩躁口渴,喜飲水,則加栝蔞根;若是遺精或白濁,則加龍骨、白蘞;若是小腹緊急刺痛,牽引心痛,則加乾薑。
5. 養榮湯
治積勞虛損,四肢沉滯,骨肉痠疼,吸吸少氣,行動喘咳,小便拘急,腰背強痛,心虛驚悸,咽乾唇燥,飲食無味,陰陽衰弱,悲憂慘慼,多臥少起,久者積年,急者百日,漸至瘦削,五臟氣竭,難可振復。又治肺與大腸俱虛,咳嗽下利,喘乏少氣,嘔吐痰涎。
白話文:
用來治療長期過度勞累導致的身體虛弱,四肢沉重,肌肉痠痛,呼吸短促,行走時喘咳,小便困難,腰背痠痛,心神虛弱,驚悸不安,咽喉乾澀,嘴脣乾裂,飲食沒有味道,身體機能衰弱,情緒悲傷憂鬱,喜歡臥牀不起,時間長了會持續好幾年,短則百日,漸漸會消瘦,五臟氣力衰竭,難以恢復。此外,也可治療肺和大腸同時虛弱,導致咳嗽、腹瀉、喘息、氣短、嘔吐痰液。
黃耆,當歸,桂心,甘草(炙),橘皮,白朮,人參(各一兩),白芍藥(三兩),熟地黃,五味子,茯苓(各三分),遠志(去心炒,半兩)
白話文:
黃耆、當歸、桂心、甘草(烤過的)、橘皮、白朮、人參(各一兩) 白芍藥(三兩) 熟地黃、五味子、茯苓(各三分) 遠志(去心炒過,半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二個,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服。便精遺泄,加龍骨一兩;咳嗽,加阿膠甚妙。
白話文:
本藥方為散劑。每次服用約 24 克,加入 300 毫升水、3 片生薑、2 顆紅棗,煎煮至剩下約七成,濾去藥渣,空腹服用。如果出現遺精的情況,可加入 60 克龍骨;如果出現咳嗽,加入阿膠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