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三 (7)
卷之十三 (7)
1. 大補丸
治元臟虛憊,血氣不足,白濁遺泄,自汗自利,口苦舌乾,四肢羸瘦,婦人諸虛皆主之。
木香(炮),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蓯蓉(酒浸),川椒(炒去汗,各十兩),桃仁(炒去皮尖),葫蘆巴,牛膝(酒浸),巴戟(去心),五味子,黃耆,白蒺藜(炒去刺),澤瀉(各五兩),羌活,檳榔,天麻,川芎,桂心(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鹽湯、酒空腹任下三五十丸。
白話文:
這款藥丸主要治療的是因腎臟虛弱疲憊,血氣供應不足,導致的白帶、遺精、早洩等問題,以及自發性出汗、口苦舌燥、四肢消瘦等症狀,也適用於婦女多種虛弱情況。
其成分包括:炮製過的木香和附子,炒過的茴香和桃仁,用酒浸泡過的蓯蓉和牛膝,還有去心的巴戟、五味子、黃耆、炒過去掉刺的白蒺藜、澤瀉,以及羌活、檳榔、天麻、川芎和桂心。
這些成分混合後研磨成粉末,再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服用時,可以選擇在空腹狀態下,用鹽水或酒吞服三十至五十粒。
2. 菟絲子丸
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小腹拘急,四肢痠疼,面色黧黑,唇口乾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悲憂不樂,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脹滿,腰膝緩弱,小便滑數,房室不舉,股內濕癢,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遺瀝。
菟絲子(酒浸),桂心(不焙),鹿茸(去毛,切,酥炙),附子(炮去皮臍),澤瀉,石龍芮(去土,各一兩),蓯蓉(酒浸),杜仲(去皮切,薑汁製,炒絲斷),茯苓,熟地黃,巴戟(去心)山茱萸,蓽澄茄,沉香,茴香(炒),補骨脂(炒),石斛,牛膝(酒浸),續斷,川芎,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酒浸炒,各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鹽湯任下;腳膝無力,木瓜湯下;淋閉,木通湯下。
白話文:
本藥丸用於治療因腎氣虛弱所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包括:五勞七傷(過度勞累所致的身體傷害)、小腹感覺緊繃、四肢痠痛、面色晦暗、嘴脣及口腔乾燥、視力模糊、耳鳴、心悸氣短、夜晚易做惡夢、精神疲憊、情緒起伏不定、悲傷憂鬱、對食物失去興趣、活動時感到乏力、腹部脹滿、腰部及膝蓋軟弱無力、頻尿、性功能障礙、大腿內側濕疹搔癢、排尿困難疼痛、小便帶血、偶爾尿後滴漏。
藥材成分包括:菟絲子(經酒浸泡)、肉桂心(不經過烘焙)、鹿茸(去除毛髮,切片,以酥油烤製)、附子(炮製去皮去蒂)、澤瀉、石龍芮(去土,各一兩)、蓯蓉(酒浸泡)、杜仲(去皮切片,薑汁處理,炒至絲斷)、茯苓、熟地黃、巴戟(去心)、山茱萸、蓽澄茄、沉香、茴香(炒過)、補骨脂(炒過)、石斛、牛膝(酒浸泡)、續斷、川芎、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酒浸泡炒過,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酒糊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籽。每次服用三十粒,可搭配溫酒或鹽水吞服;若腳部及膝蓋無力,則可用木瓜湯送服;若有尿瀦留或尿道阻塞的情況,則可用木通湯送服。
3. 妙應丹
治脾元氣弱,久積陰冷,心腹滿痛,面色青黃,肌體瘦弱,怠惰嗜臥,食少多傷,噫氣吞酸,噦逆噁心,腹中虛鳴,大便泄利,胸膈痞塞,食飲不下,霍亂嘔吐,肌冷轉筋;及五膈五噎,久痛久痢。(方見癥瘕門)
白話文:
[妙應丹]用於治療脾臟元氣虛弱的情況,長期累積的體內寒氣,導致心腹部有飽脹疼痛感,臉色呈現青黃色,身體肌肉消瘦,常感到疲倦想躺下休息,食慾不振但容易消化不良,會有打嗝、胃酸倒流的症狀,以及反胃惡心的現象。腹部經常發出空虛的響聲,有嚴重的腹瀉問題,胸部和上腹部感覺悶塞,食物和飲料難以下嚥,出現霍亂和嘔吐的症狀,身體冰冷且肌肉抽筋;此外,對於五種不同的膈肌疾病,以及五種不同類型的長期腸胃問題,如長期腹痛和慢性腹瀉等,也有療效。(此處的處方可參考症瘕門相關內容)
4. 增損樂令湯
治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䐜脹,臍下虛滿,胸中煩悸,面色痿黃,唇乾口燥,手足逆冷,體常自汗,腰背強急,骨肉痠疼,咳嗽喘乏,不能飲食,或因勞傷過度,或因病後不復。
黃耆,人參,橘皮,當歸,桂心,細辛,前胡,甘草(炙),茯苓,麥門冬(去心),芍藥(各二兩),附子(炮去皮臍),熟地黃(各一兩),半夏(湯洗,二兩半),遠志(三分,去心)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二個,煎七分,去滓,食前服。腹滿食少,去棗;下焦虛冷,不甚渴,小便數者,倍人參、當歸、附子;煩渴引飲,加栝蔞根;遺泄白濁,加龍骨、白蘞;小腹急,引心痛者,加乾薑。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增損樂令湯」,用於治療各種體虛不適的症狀,包括小腹突然劇烈疼痛,脅肋部位感到脹痛,肚臍下方有虛弱飽脹感,胸口常感覺煩悶悸動,面色蒼黃無光澤,嘴脣乾燥,口舌發燥,手腳冰冷,身體經常自發性出汗,腰背肌肉僵硬,全身骨頭和肌肉痠痛,偶爾咳嗽氣喘且疲倦乏力,食慾不振,難以進食。這些症狀可能源自過度勞累,或是病後體力尚未完全恢復。
此處方使用的藥材包含:黃耆、人參、陳皮、當歸、肉桂、細辛、前胡、炙甘草、茯苓、麥門冬(去心)、白芍(各二兩),炮附子(去皮臍)、熟地黃(各一兩),半夏(用水煮洗,二兩半),遠志(三分,去心)。
以上藥材製成散劑。每次服用量為四錢,用一盞半的水,加入五片薑,兩個大棗,煮至剩下七分水量,去掉藥渣,在飯前服用。若腹部脹滿且食慾不佳,可去掉大棗;若是下焦虛寒,口渴不嚴重,頻尿的患者,可增加人參、當歸、炮附子的份量;若口渴且大量飲水,可加入栝樓根;若有遺精或白帶異常,可加入龍骨、白蘞;若小腹緊繃且伴隨心痛,可加入乾薑。
5. 養榮湯
治積勞虛損,四肢沉滯,骨肉痠疼,吸吸少氣,行動喘咳,小便拘急,腰背強痛,心虛驚悸,咽乾唇燥,飲食無味,陰陽衰弱,悲憂慘慼,多臥少起,久者積年,急者百日,漸至瘦削,五臟氣竭,難可振復。又治肺與大腸俱虛,咳嗽下利,喘乏少氣,嘔吐痰涎。
黃耆,當歸,桂心,甘草(炙),橘皮,白朮,人參(各一兩),白芍藥(三兩),熟地黃,五味子,茯苓(各三分),遠志(去心炒,半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二個,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服。便精遺泄,加龍骨一兩;咳嗽,加阿膠甚妙。
白話文:
【養榮湯】
主治長期過度勞累導致的體力衰弱,四肢感到沉重無力,骨頭和肌肉痠痛,呼吸短淺,行動時容易喘息咳嗽,小便不暢,腰背強硬疼痛,心虛易驚,喉嚨乾燥、嘴脣乾裂,對食物失去興趣,性功能衰退,情緒低落,多躺少動,病情長的可能持續多年,病情急的可能一百天內就顯著瘦弱,逐漸消瘦,五臟六腑的功能衰竭,很難恢復。
另外也適用於肺部和大腸虛弱的情況,如咳嗽、腹瀉、呼吸困難、氣短、噁心嘔吐、痰多等症狀。
所需藥材:黃耆、當歸、桂心、炙甘草、陳皮、白朮、人參(各30克)、白芍藥(90克)、熟地黃、五味子、茯苓(各15克)、遠志(去心炒,25克)。
以上藥材製成散劑。每次服用約16克,用450毫升的水,加入三片薑,兩個棗,煮至剩下315毫升,去掉藥渣,在空腹時服用。若出現精液流失的情況,可添加龍骨30克;若咳嗽,加入阿膠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