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八 (4)
卷之八 (4)
1. 涼膈散
治大人小兒臟腑積熱,煩躁多渴,面熱頭昏,唇焦咽燥,舌腫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涕唾稠黏,睡臥譫妄;及腸胃燥澀,便溺秘結,一切風壅。
大黃(蒸),朴硝,甘草(各三兩),山梔子仁,黃芩,薄荷(各一兩),連翹(四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竹葉七片,蜜少許,同煎七分,去滓,食後服。
白話文:
[涼膈散]
適用於治療成人和兒童因內臟積熱所導致的症狀,包括:心情煩躁且經常感到口渴,面部發熱、頭暈,嘴脣乾裂、咽喉乾燥,舌頭腫脹、喉嚨疼痛到無法開口,眼睛紅赤、鼻子出血,頜部與臉頰有硬塊,口腔和舌頭出現潰瘍,痰多且不易咳出,鼻涕和唾液變得濃稠黏稠,睡眠時說夢話或行為失常;以及腸胃乾燥不通,排便和小便困難,所有因風邪壅塞所引起的症狀。
配方包含:熟大黃、朴硝、甘草(各90克),山梔子仁、黃芩、薄荷(各30克),連翹(120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6克,用一碗水,加入七片竹葉和少量蜂蜜,一同煎煮至剩下七分之水量,濾掉渣滓,飯後服用。
2. 洗心散
治風雍壯熱,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節煩疼,熱氣上衝,口苦唇焦,咽喉腫痛,痰涎壅滯,涕唾稠黏,心神煩躁,眼澀睛疼,及大小便秘澀。
大黃(蒸),甘草(炙),當歸,芍藥,麻黃(去節),荊芥(穗各六兩),白朮(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薄荷各少許,煎七分,去滓溫服。小兒豆瘡欲發,先狂語多渴,及驚風積熱,可服一錢,臨臥服;如大人五臟壅實,欲要溏轉,加至四五錢,乘熱服。
白話文:
【洗心散】
主治:因風邪導致的高燒壯熱,頭暈目眩、疼痛,肩膀背部肌肉緊繃、痠痛,四肢關節疼痛,熱氣上湧,口苦舌燥,嘴脣乾裂,咽喉紅腫疼痛,痰多不易咳出,鼻涕和口水濃稠黏稠,心情煩躁不安,眼睛乾澀、視力模糊,以及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
藥材:熟大黃,炙甘草,當歸,白芍,去節麻黃,荊芥穗各六兩,白朮一兩半。
製法與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約一錢,加入一碗水,再放少許生薑和薄荷,煮至剩七分水量後,濾掉渣滓,趁溫熱服用。兒童如果出現豆瘡初期,表現為精神亢奮、口渴,或有驚風、積熱等症狀,可服用一錢,睡前服用;如果是成人五臟功能阻塞,想要促進腸胃蠕動,可增加到四到五錢,趁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