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4)

1. 止瀉如神丸

川烏頭(四兩,米泔浸軟,去皮切片,用鹽四兩炒黃,去鹽不用),半夏(湯洗七次去滑),蒼朮(各半斤,米泔浸淨洗)

上為末,薑汁糊為丸,梧子大。空腹米湯下五六十丸。

白話文:

【止瀉如神丸】

藥材包括:烏頭(取四兩,先用米湯浸泡至軟,去除外皮後切成薄片,再用四兩的鹽拌炒至微黃,但最後要將鹽分去掉,不使用),半夏(需用熱水清洗七次以去除滑膩感),蒼朮(同樣取半斤,先用米湯浸泡然後徹底清潔)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薑汁和成糊狀,製成大小如梧桐樹籽的丸狀。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約五六十粒。

2. 戊己丸

治脾胃受濕,泄利不止;及米穀不化,小兒疳痢,並宜服之。

黃連,吳茱萸(湯洗),白芍藥(各等分)

上三味,同炒為細末,米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湯空腹下;小兒量與之。

白話文:

[戊己丸]

用於治療因脾胃受濕影響,導致的瀉痢不止;以及食物消化不良,甚至兒童的疳痢,都適合服用此藥。

所需藥材為:黃連、吳茱萸(需先用水清洗)、白芍藥(以上藥材比例相同)。

將上述三種藥材一同炒製後磨成細粉,再以米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粒,最好在空腹時以米湯送服;兒童則根據年齡體重酌量給予。

3. 補脾散

治脾泄不止,食積不消,癥瘕塊結,大腸滑泄,臟毒下利,腹痛腸鳴。

麥糵(炒,三兩),神麯(炒,二兩),茴香(炒),草果(逐個用麵裹煨熟),厚朴(制),乾薑(炮),陳皮(各一兩),木香(生,半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末。脾泄瀉,訶子湯入鹽調下二錢;脾虛腸鳴,氣不和,瀉不止,炒姜酒調下。常服鹽湯點,空心食前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脾臟功能失調導致的持續性腹瀉,食物消化不良,腹部有硬塊的情況,以及大腸過度滑瀉,內臟毒素導致的下痢,還有腹痛及腸鳴的情況。

藥材包含:炒過的小麥芽三兩,炒過的神麯二兩,炒過的茴香,用麵包裹再煨熟的草果,處理過的厚朴,炮製過的乾薑,陳皮各一兩,生的木香半兩,炙過的甘草半兩。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若因脾臟問題導致的腹瀉,可使用訶子湯加入鹽來送服兩錢的藥粉;若是脾虛導致腸鳴,氣血不順,腹瀉無法停止,則可用炒薑和酒調和後服用。平時可以以鹽湯沖服,最好在空腹或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