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六 (2)
卷之六 (2)
1. 瘧病不內外因證治
病者發寒熱,一歲之間,長幼相若,或染時行,變成寒熱,名曰疫瘧。以歲運推之。
病者寒熱日作,夢寐不祥,多生恐怖,名曰鬼瘧。宜用禁避厭禳之法。
病者乍寒乍熱,乍有乍無,南方多病此,名曰瘴瘧。當隨方土所宜治之。
病者寒熱,善飢而不能食,食已支滿,腹急㽲痛,病以日作,名曰胃瘧。六腑無瘧,唯胃有者,蓋飲食飢飽所傷胃氣而成。世謂之食瘧,或因諸瘧飲食不節,變為此證。
病者經年不瘥,瘥後復發,遠行久立,下至微勞,力皆不任,名曰勞瘧。亦有數年不瘥,百藥不斷,結成癥癖在腹脅,名曰老瘧,亦曰母瘧。
以上諸證,名狀不同,各有治方,宜推而用之。
白話文:
患者出現發冷與發燒的情況,在一年之間,無論年長或年幼,症狀都相似,有的可能是感染了流行性疾病,導致轉變為寒熱交錯的症狀,這種情況被稱為疫瘧。我們可以根據每年的季節變化來推測病情。
患者每天都有發冷和發燒的情況,並伴有惡夢,常感到恐懼,這被稱為鬼瘧。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使用一些避邪驅鬼的方法來處理。
患者時而發冷時而發燒,症狀時有時無,這種情況在南方比較普遍,被稱為瘴瘧。治療這種疾病應依據當地環境特點進行。
患者發冷和發燒,雖常感到飢餓但卻無法進食,吃後腹部會感到脹滿、緊急和疼痛,每天都會發病,這被稱為胃瘧。六腑中不會有瘧疾,只有胃部可能有,主要是飲食過飽或飢餓影響胃氣所致。俗稱之為食瘧,也可能因為其他類型的瘧疾加上飲食不節制,進而發展為此種情況。
患者長年未痊癒,即使好轉後又再度發作,稍微走動或站立時間稍長,甚至輕微的勞累,身體都無法承受,這種情況被稱為勞瘧。也有可能多年未痊癒,各種藥物都無效,最終形成腹部或脅下的腫塊,被稱為老瘧,也有人稱之為母瘧。
以上各種情況,名稱和表現各不相同,都有相對應的治療方法,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