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2)

1. 料簡

上件諸方,如內因與不內外因,皆可選用,若外因傷風傷寒,傳至陽明經腹脹,可以大承氣、杏子湯等,各見本門。濕脹,朮附湯茯苓、桂心;暑脹,黃龍丸,皆良藥也。更有腳氣支滿,脾橫泄,及五疸石水,婦人腸覃血膨,或單單腹脹之證,治之,各見本門。學者當審詳為治,無致混濫,失其機要也。

白話文:

上述各種方法,無論是內因或外因引起的腹脹,都可以使用。如果是外因導致的風寒傷,蔓延至陽明經而引起腹脹,可以使用大承氣湯或杏子湯,詳見相關章節。濕氣引起的腹脹,可以用朮附湯加上茯苓和桂心;暑氣引起的腹脹,可以使用黃龍丸,這些都是良藥。另外還有腳氣導致的腹部腫脹,脾氣橫逆導致的腹瀉,以及五種疸病、石水、婦女腸覃血膨,或單純的腹脹,治療方法請參閱相關章節。學者應仔細審視病症,進行適切的治療,避免混淆不清,錯失治療時機。

2. 霍亂敘論

夫霍亂之病,為卒病之最者。以人起居無他,揮霍之間,便至變亂,悶絕不救,甚為可畏,臨深履危,不足以諭,有生之流,不可不達其旨趣。蓋其病因,涉於內外不內外,三種具備,而讀《傷寒論》者,見有本是霍亂,今是傷寒之說,便謂霍亂即傷寒。殊不知因傷寒致霍亂,只是外因一證爾。

白話文:

霍亂這病,是最急劇的疾病。人在日常生活沒有其他異狀,突然之間變化失常,昏迷不醒無法救治,令人非常恐懼。這種情況就像臨近深淵而危履薄冰,不足以用來形容。有生命的存在,不可不瞭解它的真諦。霍亂的病因涉及內外不內外三種情況,而研讀《傷寒論》的人,看到其中提到原本是霍亂,現在是傷寒的說法,就認為霍亂就是傷寒。卻不知道因傷寒導致的霍亂,只不過是外因的一種證候而已。

況風暑濕皆有此證,殊不知喜怒憂思,飲食飢飽,皆能致霍亂之證,故不得不備論。

3. 霍亂諸證

霍亂者,心腹卒痛,嘔吐下利,增寒發熱,頭痛眩暈。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下;心腹俱痛,吐利並作,甚則轉筋,入腹則斃。霍亂惡證,無越於斯。此蓋陰陽反戾,清濁相干,陽氣暴升,陰氣頓墜,陰陽痞隔,上下奔逸。扶救不先,治之唯宜溫暖,更詳別三因,隨內外以調之;不爾,則坐視困踣也。

白話文:

霍亂是一種突發性的疾病,會導致心腹劇痛、嘔吐、腹瀉,同時還會伴有發冷發熱、頭痛眩暈的症狀。如果先是心痛,就會先嘔吐;先是腹痛,就會先腹瀉。如果心腹同時疼痛,就會嘔吐和腹瀉同時發生,病情嚴重時還會出現肌肉痙攣,腹脹嚴重甚至會死亡。霍亂的惡性症狀極為嚴重,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

這是由於陰陽失衡,清濁混雜,陽氣驟然上升,陰氣驟然下降,導致陰陽隔絕,氣血上沖下瀉。如果不緊急救治,治療上應以溫暖化濁為主,並仔細辨別導致霍亂的三種原因,根據內外不同的情況施以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不這樣做,只會眼睜睜地看著病人虛弱倒地。

4. 霍亂外因證治

諸惡風惡寒,有汗無汗,重著煩毒,皆外所因。蓋傷風則惡風有汗,傷寒則惡寒無汗,冒濕則重著,傷暑則熱煩。此雖常論,揮霍之間,倉卒不辨,遂致錯誤,亂經反常,為害不淺,豈止本為霍亂,今是傷寒而已哉,當隨外所因治之乃可。

白話文:

所有「惡風惡寒」的症狀,無論有無出汗、頭痛煩躁,都是由外因引起的。一般來說,感了風病會惡風出汗,感了寒病會惡寒無汗,受了濕氣會頭重脹痛,受了暑熱會發熱煩躁。雖然這都是一般常說的基本知識,但在緊急情況下,人們往往不能辨別清楚,導致治療錯誤,顛倒常規,造成嚴重後果,豈止是因為霍亂,現在只是感冒而已。因此,治療時必須根據外因來處理,才能治癒。

5. 理中湯

治霍亂吐下,脹滿,食不消,心腹痛。

人參乾薑(炮),白朮甘草(炙,各三兩)

白話文:

人參、乾薑(炮製過)、白朮、炙甘草,各三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食前。遠行防霍亂,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如作散,每服方寸匕,酒調下亦得。若轉筋者,加石膏煅三兩;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心四兩;腎惡燥,故去朮,恐作奔豚,故加桂;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下多者,復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加朮,合前成四兩半;腹中痛,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若寒者,加乾薑,合前成四兩半;腹滿者,去朮,加附子。服藥後,食頃,食熱粥一杯,微自溫覆,勿發揭衣被。

白話文:

上方是劑型為散劑的藥方。每次服用 8 克(四大錢),加一碗水,煎到剩七分之三,去除藥渣,在飯前服用。

外出旅行時預防霍亂,可將藥粉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30-50 丸;如果製作成散劑,每次服用一小勺(方寸匕),也可以用酒送服。

如果出現抽筋,則加入煅製後的石膏 90 克(三兩);如果臍部上方出現脹痛,表示腎氣上逆,則去除蒼朮,加入肉桂心 150 克(四兩)。腎臟怕燥熱,所以去除蒼朮;避免產生奔豚病(心慌氣短),所以加入肉桂;如果嘔吐較多,則去除蒼朮,加入生薑 90 克(三兩);如果腹瀉較多,則恢復使用蒼朮;如果心悸,則加入茯苓 60 克(二兩);如果口渴想喝水,則加入蒼朮,合計為 165 克(四兩半);如果腹痛,則加入人參,合計為 165 克(四兩半);如果寒症,則加入乾薑,合計為 165 克(四兩半);如果腹脹,則去除蒼朮,加入附子。

服藥後,等待片刻,食用一杯熱粥,輕微蓋住身體保溫,不要掀開衣被。

噦,則加丁香。吐利止,身體痛不休者,審其原因,以和解之。如初因傷風用桂枝之類,所謂治有本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噦(反胃),可以添加丁香。如果吐瀉已經停止,但身體仍然疼痛不止,需要仔細探究疼痛的原因,然後使用和解的方法治療。如果疼痛最初是由於傷風而使用桂枝類藥物導致的,這叫作治有本。

6. 外因料簡

凡外所因,必自經絡傳入臟腑,須以脈證推其所因,隨經調之,則盡善矣。假如傷寒在太陰經,當用四逆湯;少陰經,當用附子麻黃湯;厥陰經,當用理中湯。若在太陽經,還用麻黃湯;陽明經,養胃湯;少陽經,小柴胡湯。風暑濕亦然。風則桂枝湯,暑則香薷飲五苓散,濕則苓朮湯滲濕湯,皆可於諸門隨證檢用,不復繁引。

白話文:

凡是外在致病因素,一定會通過經絡傳入臟腑,需要根據脈象推測致病因素,根據經絡調治,這樣就完全周到了。假如有寒邪侵襲太陰經,應該使用四逆湯;侵襲少陰經,應該使用附子麻黃湯;侵襲厥陰經,應該使用理中湯。如果侵襲太陽經,還是使用麻黃湯;侵襲陽明經,使用養胃湯;侵襲少陽經,使用小柴胡湯。風熱濕邪也是這樣。風邪侵襲使用桂枝湯,熱邪使用香薷飲、五苓散,濕邪使用苓朮湯、滲濕湯,都可以根據不同的證型查閱使用,這裡不再一一列舉。

7. 霍亂內因證治

諸大喜傷心,則氣散;大怒傷肝,則氣激;憂傷肺,則氣聚;思傷脾,則氣結;恐傷腎,則氣卻;驚傷膽,則氣亂。臟氣既郁,聚結涎飲,痞隔不通,遂致滿悶,隨其勝復,必作吐利,當從外所因治之。

白話文:

過度喜悅會傷心,導致氣血擴散;大發脾氣會傷肝,導致氣血激動;憂傷會傷肺,導致氣血凝滯;過度思考會傷脾,導致氣血阻塞;恐懼會傷腎,導致氣血後退;驚嚇會傷膽,導致氣血混亂。當臟腑之氣鬱結,就會聚積津液而阻滯不通,進而導致胸悶腹脹。根據疾病的症狀表現,治療時應從外部病因入手。

8. 七氣湯

治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氣鬱發,致五臟互相刑剋,陰陽反戾,揮霍變亂,吐利交作,寒熱眩暈,痞滿咽塞。

半夏(湯洗,五兩),厚朴(薑製),桂心(各三兩),茯苓白芍藥(各四兩),紫蘇葉橘皮(各二兩),人參(一兩)

白話文:

半夏(用熱水洗淨,五兩) 厚朴(用薑汁製作,三兩) 桂心(三兩) 茯苓(四兩) 白芍藥(四兩) 紫蘇葉(二兩) 橘皮(二兩) 人參(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七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白話文:

用作粉末或顆粒狀服用。每次服四錢,加半杯水、薑片七片、棗一顆,煎煮到七分熟,濾除渣滓,空腹服用。

9. 胃氣丸

治憂思過度,脾肺氣閉,聚結涎飲,留滯腸胃,氣鬱於陰,凝寒於陽,陰陽反戾,吐利交作,四肢厥冷,頭目眩暈,或復發熱。兼治老人胃寒,大便反秘;妊娠惡阻,全不納食。

白話文:

用於治療過度憂思,導致脾肺氣機閉塞,積聚唾液,停滯在腸胃,氣鬱在體內,寒凝於體表,陰陽顛倒,出現嘔吐、腹瀉交替發作,四肢冰冷,頭暈眼花,有時還會發熱。也用於治療老人胃寒,導致大便便祕;孕婦妊娠反應嚴重,完全不能進食。

硫黃(不拘多少,豬臟內縛兩頭,以米泔、酒、童子小便各一碗,煮乾一半取出洗斷穢氣,控干秤,十兩),半夏(湯洗去滑秤,五兩),白茯苓人參(各一兩),石膏(一分,煅,一法同硫黃煮)

白話文:

硫磺: 重量不限,將豬內臟兩端用繩子綁住,加入一杯米泔水、一杯酒和一杯童子尿,煮到液體減少一半。取出清洗乾淨並晾乾。稱取 10 兩。

半夏: 用熱水清洗去除黏液,稱取 5 兩。

白茯苓: 1 兩。

人參: 1 兩。

石膏: 1 分,煅燒後使用。一種方法是與硫磺一起煮。

上為末,生薑自然汁釋炊餅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腹米湯入少生薑汁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狀,加上生薑自然分泌的汁液,再與米粉團揉成丸子,大小與梧桐子相同。每次服用 50 至 100 顆,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並加入少量的生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