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壞傷寒證治

壞傷寒者,以醫者不辨陰陽,錯謬下汗,置病不解,壞證亂經;又傷寒過經,熱留臟腑,病候數變,久而不瘥,陰陽無復紀律,皆名壞病。

白話文:

在治療傷寒時,如果醫生不能辨別陰陽,錯誤地發汗,導致疾病沒有好轉,反而病情惡化,得病時間超過正常時間,餘熱殘留在臟腑,病證變化多端,長期不能康復,陰陽失調,這些情況都稱為壞病。

2. 知母麻黃湯

治壞傷寒。以傷寒瘥後,經久精神不守,言語錯謬;或潮熱頰赤,寒熱如瘧,昏沉不愈,皆由汗下不止,毒在心包間所致也。

白話文:

治療複雜的傷寒。指傷寒癒合後,長久以來精神渙散,言語錯亂;或潮熱面紅,寒熱發作似瘧疾,昏迷不醒,這些都是由於出汗不止,導致毒氣滯留在心包所致。

知母(半兩),麻黃(去節),甘草(炙),芍藥,黃芩,桂心(各半兩)

白話文:

知母(15 克),麻黃(去節,15 克),炙甘草(15 克),芍藥(15 克),黃芩(15 克),桂心(15 克)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若心煩欲飲水,稍稍與之。

白話文:

將藥材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煎煮至剩下七分,過濾渣滓,趁溫熱服用,每天服用三到四次。如果患者心煩口渴,可以適量給他喝水。

3. 無憂散

治傷寒調理失序,毒氣內結,胸腹脹滿,坐臥不安,日久不瘥,狂躁妄語,大小便不通,或復吐逆。

臘月黃牛膽(以天南星為末,入膽內縛令緊,當風避日懸之,候乾取用)

白話文:

將藥物磨成細末,加入半兩人參,煎煮出七分之一盞的湯汁。將兩錢藥末調入湯汁中,趁熱服用。過一會兒,再喝一口熱的人參湯。如果感覺睏倦或者小便排出了黃黑色的穢物,表示藥物見效。 上為末,以人參半兩,煎湯七分盞,調末二錢,乘熱服。遲頃,更以熱人參湯投之,或睡,便溺下黃黑惡物是效。

4. 黑奴丸

治傷寒調理失序,醫所不治;及時行疫病,六七日不汗,脈洪數,面赤目瞪,身熱煩躁,狂言欲走,大渴;或口噤,精魂已散,但心下暖,斡開口,灌藥下咽即活。治陽毒發斑。

白話文:

如果因傷寒導致身體失調,醫生無法醫治;以及流行性疾病,發病六七天不發汗,脈搏洪數,臉紅眼瞪,身體發熱煩躁,胡言亂語想逃跑,非常口渴;或者口不能開,元神已經消散,但心口仍溫熱,試著撬開嘴,灌入藥物就能救活。另外,也可用於治療陽毒造成的斑疹。

麻黃(去節),大黃(各二兩),芒硝,釜底煤(別研),梁塵(別研),小麥奴,灶突墨(各一兩,別研)

白話文:

麻黃(去掉節),大黃(各 2 兩) 芒硝,鍋底煤(另外研磨) 梁塵(另外研磨),小麥奴 竈底墨(各 1 兩,另外研磨)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新汲水研下一丸。渴者,與冰水,盡飲之,須臾當寒,寒竟汗出便瘥。若日移五尺不汗,依前法服一丸瘥。須病人大渴,乃可與之,不渴者莫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和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丸子。用剛汲取的新水溶解一顆丸子服用。如果病人很渴,就給他喝冰水,儘量喝到飽。一會兒患者會感到寒冷,寒意達到頂點時就會出汗,病也就好了。如果走動五步後仍不出汗,就按照之前的做法再服用一顆丸子,就能治癒。必須等到病人非常口渴的時候才能服用,不口渴的時候不要服用。

5. 狐惑證治

狐惑證者,默默欲眠,目不得瞑,惡飲食,面目乍赤,乍白,乍黑,齒無色,舌上白,聲嗄咽乾。此因大病後,腸胃空虛,三蟲求食,食人五臟。食其喉,則為惑,其聲嗄;食下部,則為狐,其咽乾。當看上唇有瘡,蟲食其臟;下唇有瘡,蟲食其肛。

白話文:

狐惑病症:患者昏昏欲睡,但眼睛無法閉合,厭惡飲食,面色時而發紅、時而發白、時而發黑,牙齒沒有光澤,舌苔發白,聲音沙啞、咽喉乾燥。

這疾病是因為大病初癒,腸胃虛空,體內的寄生蟲尋覓食物,進而侵蝕人體五臟。寄生蟲侵蝕喉嚨,就會產生狐惑的症狀,導致患者聲音沙啞;寄生蟲侵蝕下部,就會產生狐病的症狀,導致患者咽喉乾燥。

檢查患者的上嘴脣如果有傷口,表示寄生蟲侵蝕了內臟;檢查患者的下嘴脣如果有傷口,表示寄生蟲侵蝕了肛門。

6. 桃仁湯

桃仁(去皮尖),槐子(碎),艾(各一兩)

銼散。每服五錢,水大盞,姜三片,棗兩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白話文:

「上銼散」:每服用五錢重「上銼散」藥粉,用一大杯水,放入三片薑片、兩顆紅棗,煎煮至剩七分之三的量,濾除藥渣,在飯前服用。

7. 黃連犀角湯

治傷寒及諸病後,內有瘡,出下部。

黃連(半兩),犀角(一兩,無則以升麻代),烏梅(七個),木香(一分)

白話文:

黃連(5克),犀角(10克,若無,可用升麻代替),烏梅(7顆),木香(2克)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8. 雄黃兌散

治下部䘌瘡。

雄黃(研),青葙子苦參黃連(各二分),桃仁(去皮尖研,一分)

白話文:

雄黃(研磨成粉),青葙子,苦參,黃連(各兩錢重),桃仁(去皮和尖端,研磨成粉,一錢重)

上為末,以生艾搗汁丸,如棗核大。綿裹納下部,扁竹汁更加;無艾,只用綿裹散子納下部亦得。

白話文:

把上文磨成細末,用生艾草搗爛後榨汁做成丸,丸子大小與棗核差不多。用棉花包好塞入下體,再用扁竹汁灌入;如果沒有艾草,也可以只用棉花包住散碎藥物塞入下體即可。

9. 譫語證治

病有言語錯謬者,其證有二,有虛有實。虛則鄭聲,實則譫語。傷寒胃實及三陽合病,婦人熱入血室及下利而譫語者,皆屬實;大小便利,手足逆冷,脈微細,言語鄭重者,皆屬虛寒。治之各有方,虛寒,當溫之,如四逆湯之類;胃實,宜下,承氣湯。婦人熱入血室,下小柴胡湯。若譫語而反四逆,脈沉細者,不治。

白話文:

當患者說話錯亂時,原因有虛症和實症之分。虛症的話語含糊不清,實症的話語則胡言亂語。傷寒胃中實熱,以及三陽經合病,婦人月經期間熱邪侵入血室,或腹瀉導致胡言亂語的,都屬於實症;大小便通暢、手腳冰冷、脈搏細弱、說話慎重清晰的,都屬於虛寒症。治療方法各不相同,虛寒症應溫補,可用四逆湯之類的藥方;胃中實熱應瀉下,可用承氣湯。婦人月經期間熱邪侵入血室,可用小柴胡湯。如果胡言亂語同時出現四肢逆冷,脈搏沉細,則無法治癒。

四逆湯,(方見兩感門)

柴胡湯,(方見少陽經)

大承氣湯,(方見陽明經)

10. 病後虛煩證治

大病後,心虛煩悶,發熱,與傷寒相類,但不惡寒與不頭疼為異。汗,與人參竹葉湯;嘔者,橘皮湯。諸病後,多有此證,各見本門。

白話文:

大病初癒後,心情煩悶,發燒,症狀與傷寒類似,但不同點在於不畏寒也不頭痛。如果出汗,可用人參竹葉湯治療;如果嘔吐,可用橘皮湯治療。各種疾病康復後都可能出現這些症狀,具體治療方法請參閱相關疾病的治療章節。

11. 人參竹葉湯

治汗下後,表裡虛煩,不可攻者。

竹葉(二把),人參甘草(炙,各二兩),半夏(二兩半),石膏麥門冬(各五兩)

白話文:

竹葉:兩把 人參:兩兩 甘草(炒過的):兩兩 半夏:兩兩半 石膏:五兩 麥門冬:五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粳米一撮,煎米熟,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上藥研成細末。每次服用4錢,水1.5碗,生薑5片,粳米一小撮,煮至米熟,濾去藥渣,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