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六 (2)
卷之六 (2)
1. 治白氣貍二方
肺腑臟溫病陰陽毒。大腸腑虛,為陰邪所傷,寒熱互作,上氣咳逆,大腸飧泄,色皓皓白者。
白話文:
肺部和腹部有溫病,伴有陰陽毒素。大腸功能虛弱,受到陰邪侵害,導致寒熱交替出現,呼吸急促咳嗽,大腸發生腹瀉,大便顏色呈白色。
白朮,人參(各一兩),乾薑(炮),麥糵(炒,各三分),白茯苓,五味子,肉豆蔻,草果烏梅,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白朮、人參各60克,乾薑(乾熱加工)、炒麥糵各18克,白茯苓、五味子、肉豆蔻、草果、烏梅、炙甘草各30克。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治白氣貍,肺腑臟溫病陰陽毒。臟實,為陽毒所傷,體熱,肌膚髮斑,氣喘引飲,色昏白者。
白話文:
上面提到的藥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七分,過濾掉藥渣,飯前服用。
用於治療一種病症,此病涉及肺部及內臟的溫病,以及陰陽毒。當內臟實結,受到陽毒侵害時,會出現身體發熱,皮膚出現斑點,呼吸急促且口渴,面色呈現灰白的症狀。
紫菀茸(一兩),梔子仁,升麻,前胡(各三分),石膏(煅,半兩),葶藶(炒,一分),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水兩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紫菀:1兩 梔子仁:3分 升麻:3分 前胡:3分 石膏(煅燒過):半兩 葶藶(炒過):1分 杏仁(去掉皮和尖頭):半兩 甘草(炙過):半兩
病者裡熱外寒,意欲守火,而反引飲,腰痛欲折,或胸脅切痛,類如刀刺,不得轉動,熱彭彭,服冷多,則洞瀉,病名黑骨溫。以冬三月,源從足太陽少陰相搏,蘊積壅塞。若腑虛,為陰毒所傷,則裡熱外寒;若臟實,為陽毒所損,則彭彭發熱。
白話文:
患者體內發熱,體外卻發冷,想要靠近火源取暖,卻反而導致口渴,腰部劇烈疼痛,好像要折斷一樣,或者胸部和肋骨處疼痛劇烈,就像刀刺一般,無法轉動身體,感到熱氣蒸騰,喝下太多冷水就會腹瀉不止,這種病稱為「黑骨溫」。
這種病在冬天三個月比較多見,是由足太陽和少陰經相互搏擊,導致體內鬱結不通所引起。如果體內腑臟虛弱,被陰毒之氣所傷,就會出現體內發熱、體外發冷的症狀;如果體內臟腑實熱,被陽毒之氣所傷,就會出現發熱不退的症狀。
2. 治黑骨溫二方
腎腑臟溫病陰陽毒。膀胱腑虛,為陰邪所傷,裡熱外寒,煩渴引飲,喜火,腰脅滿痛,小便赤黃,面與腳俱黑。
白話文:
腎部位溫熱病症,涉及陰陽二氣的毒素。膀胱功能虛弱,被陰邪侵害,體內熱而體表寒,煩躁並且口渴想喝水,喜歡溫暖,腰部和脅部感到脹痛,小便顏色赤黃,面部和腳部都出現黑色。
附子(炮去皮臍),茯苓(各一兩),山茱萸,細辛(各半兩),麻黃(三分),山藥,澤瀉(各半兩),杏仁(去皮尖,一分)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水兩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附子(炮製後去除表皮和肚臍),茯苓(各一兩),山茱萸,細辛(各半兩),麻黃(三分之一兩),山藥,澤瀉(各半兩),杏仁(去除表皮和尖端,三分之一兩)
治黑骨溫,腎腑臟溫病陰陽毒。腎臟實,為陽毒所傷,腰脅切痛,不得轉動,大小便秘澀,小腹脹,食冷則洞泄,色燻黑。
白話文:
治療黑骨溫
「黑骨溫」是一種由腎臟臟腑溫熱病引起的陰陽毒症。
陽毒所傷
當腎臟異常強盛時,就會被陽毒所傷。患者會出現:
- 腰部和兩側劇烈疼痛,無法轉動
- 大小便不通暢
- 小腹部脹氣
- 吃冷的東西就拉肚子
- 臉色發黑
吳茱萸,黑牽牛(炒),桃仁(去皮尖),萆薢,大黃,杜仲(去皮銼,薑汁製炒絲斷)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水兩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話文:
吳茱萸(原樣) 黑牽牛(炒過) 桃仁(去掉皮和尖端) 萆薢(原樣) 大黃(原樣) 杜仲(去掉樹皮,切成薄片,在薑汁中浸泡後炒至發脆)
3. 料簡諸疫證治
凡春分以前,秋分以後,天氣合清寒,忽有溫暖之氣折之,則民病溫疫;春分以後,秋分以前,天氣合濕熱,忽有清寒之氣折之,則民病寒疫。治之各有法,不可拘以日數汗下。此且據方論,一體而分。既有寒溫二疫,風濕亦宜備論。如己未年,京師大疫,汗之死,下之死,服五苓散遂愈,此無他,濕疫也。
白話文:
在春分之前和秋分之後,天氣本應冷清寒涼,但如果突然出現溫暖之氣打破這種天氣模式,就會導致民眾患上「溫疫」;在春分之後和秋分之前,天氣本應溫熱濕潤,但如果突然出現清寒之氣打破這種天氣模式,就會導致民眾患上「寒疫」。治療這兩種疫病的方法各不相同,不能拘泥於出汗或瀉下的天數。這裡只是根據方劑進行討論,將疫病分為不同類型。既然已經有了寒疫和溫疫,風濕疫也應該同時討論。例如,在己未年,京城發生大疫,有人出汗後死亡,有人瀉下後死亡,服用五苓散之後才得以痊癒。這並不是別的原因,而是濕疫所致。
以此為法,每年遇有不正之氣,即當紀而用之。假如冬合寒,時有溫暖之氣,則春必患溫疫;春合溫,而有清涼之氣,則夏必患燥疫;夏合熱,而有寒氣折之,秋必病寒疫;秋合清,而反淫雨,冬必病濕疫。此亦一途而推之,更須以時斟酌,不可偏執。況疫之所興,或溝渠不泄,滀其穢惡,熏蒸而成者;或地多死氣,郁發而成者;或官吏枉抑,怨讟而成者。
白話文:
根據這個理論,每年遇到不正之氣(如異常天氣),就要記錄並加以運用。例如:如果冬季屬寒,但出現溫暖天氣,則表示春天可能發生溫疫;如果春天屬溫,但出現清涼天氣,則表示夏季可能發生燥疫;如果夏季屬熱,但出現寒氣,則表示秋季可能發生寒疫;如果秋季屬清,但反而有大量雨水,則表示冬季可能發生濕疫。這只是其中一種推論方式,實際情況還要結合當時的具體天氣變化來判斷,不能拘泥於一成不變的模式。此外,疫病的發生還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溝渠不暢,導致穢物堆積,燻蒸而發病;地區死氣沉沉,鬱結發散而致病;官吏貪腐,民怨沸騰,怨氣鬱結而成疫。
世謂獄溫、傷溫、墓溫、廟溫、社溫、山溫、海溫、家溫、灶溫、歲溫、天溫、地溫等,不可不究。古法闢之,用屠蘇酒,務成子螢火丸、李子建殺鬼煎、老君神明散,皆闢法。惟劉根別傳,令於州治太歲六合處,穿地深三尺,闊亦如之,取淨沙三斛實之,以醇酒三升沃其上,俾使君祝之,此亦消除疫氣之良術。所謂太歲六合者,歲泄氣之所在,故以厭禳。
白話文:
世人所說的「獄溫」、「傷溫」、「墓溫」、「廟溫」、「社溫」、「山溫」、「海溫」、「家溫」、「竈溫」、「歲溫」、「天溫」、「地溫」等,不可不研究。古代的解救方法,是用屠蘇酒,製作螢火丸、李子建殺鬼煎、老君神明散,這些都是解救方法。只有劉根的特殊傳承,要求在州治的太歲六合處,挖一個深三尺、寬也三尺的地洞,用三斛淨沙填滿,再倒上三升醇酒,讓君主祈禱祭拜。這也是消除疫氣的好方法。所謂「太歲六合」,是歲氣發散的地方,所以用這種方法祈禱禳解。
4. 屠蘇酒
闢疫氣令人不染,及闢溫病傷寒。
白話文:
防止疫情傳播,使人們不受感染,以及預防溫病和傷寒。
大黃,桔梗,川椒,白朮,桂心(各一兩八分),菝葜(一兩二錢),烏頭(炮去皮尖,六錢)
白話文:
大黃、桔梗、川椒、白朮和桂心,各取一兩八錢; 菝葜取一兩二錢; 烏頭取六錢,炮製後去掉皮和尖。
上為銼散。縫袋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懸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出藥,置酒中煎數沸,於東向戶中飲之,先從少起,多少自在。一方,有防風一兩。
白話文:
上面這個(方子)是(製成)粉末散劑。用縫好的布袋盛裝,在十二月最後一天的正午吊掛在深井中,待藥物沉落到泥中,正月初一的早晨取出藥物,放入有酒的鍋中煎煮幾次沸騰,在朝東的門口處飲用,先從少量開始,劑量自行決定。另有一種(方子),含有防風一兩。
5. 太一流金散
闢溫氣。
雄黃(三兩),羖羊角(燒),雌黃(各二兩),礬石(枯),鬼羽箭(各半兩)
白話文:
雄黃(120 克),燒過的山羊角,雌黃(各 80 克),枯礬(各 20 克),鬼箭羽(各 20 克)
上為末。以縫袋盛一兩,帶心前,並掛門戶上。若逢大疫年,以月旦青布袋一刀圭,中庭燒之;溫病人,亦熏之。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磨成粉末。用縫製的袋子裝大約一兩的份量,佩戴在胸前,並且掛在門上。如果遇到瘟疫流行的年份,在每月初一用青色布袋裝適量藥粉,在庭院中焚燒;對於發熱病患,也可以用來燻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