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四 (4)
卷之四 (4)
1.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未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而喘者。
麻黃(去節),細辛(去苗),乾薑(炮),甘草(炙),桂心,芍藥(各三兩),半夏(湯去滑),五味子(各二兩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去滓,食前溫服。噎者,去麻黃,加熟附子一錢;若小便不利,小腹滿者,加茯苓一錢;喘者,加杏仁七枚,去皮尖。
白話文:
[小青龍湯]用於治療感冒初期,身體表面的邪氣尚未被驅散,同時胸腔內有水氣,出現乾嘔,發燒咳嗽的症狀,或者口渴,或者腹瀉,或者吞嚥困難,或者小便不暢,小腹有飽脹感,或者伴有喘息的患者。
所需藥材包括:去節的麻黃,去苗的細辛,炮製過的乾薑,炙過的甘草,桂心,芍藥(以上各三兩),以及湯洗去滑的半夏,和五味子(以上各二兩半)。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量為五錢,用水兩杯煎煮至剩八分,濾掉藥渣,飯前溫服。如果患者有吞嚥困難的情況,應去掉麻黃,加入一錢熟附子;如果患者小便不暢,小腹有飽脹感,則需加入一錢茯苓;若有喘息,則需再加入七枚去皮尖的杏仁。
2. 溫粉
凡發汗不欲多,多則亡陽,宜用此粉撲之即愈,效如神。
白朮,藁本,川芎,白芷
上為末。每末一兩,入米粉三兩,和勻撲之。
白話文:
所需材料有:白朮、藁本、川芎、白芷。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一份這種藥粉,加入三份的米粉,混合均勻後使用。
3. 大青龍湯
治太陽中風傷寒,脈緊發熱,惡寒身疼,不汗出而煩渴;或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或傷寒見風脈,傷風見寒脈。
麻黃(去節,三兩),桂心,甘草(炙,各一兩),杏仁(去皮尖,一兩),石膏(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足陽明胃經傷寒,身熱目痛而鼻乾,不得臥,不惡寒,腹滿,咽乾口燥而渴。其脈流注與傷風同,以陽明主肉,故次傳之。
白話文:
【大青龍湯】
用於治療因外感風邪或寒邪所導致的太陽病。症狀包含脈搏緊繃且有發燒現象,怕冷且身體疼痛,不出汗卻感到煩躁口渴;或者脈搏雖浮但鬆緩,身體雖不疼痛卻感覺沉重,病情偶爾會稍微減輕;又或者因感受寒邪卻出現風邪的脈象,或是因風邪侵襲卻呈現寒邪的脈象。
藥方成分:麻黃(去除節部,三兩)、桂心、甘草(炙過,各一兩)、杏仁(去除皮尖,一兩)、石膏(一兩)。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五錢的量,用水一杯半煮沸,加入五片薑和一顆棗,待水剩下七分時,去掉渣滓,在飯前服用。
對於足陽明胃經受寒所引起的病症,如身體發熱、眼睛疼痛且鼻子乾燥,無法安睡,不畏寒,腹部脹滿,咽喉乾燥且口渴。此病的脈象與風邪侵襲的脈象相似,因為陽明經主管肌肉,所以通常會繼承風邪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