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7)

1. 敷和湯

治巳亥之歲,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病者中熱,而反右脅下寒,耳鳴,淚出掉眩,燥濕相搏,民病黃癉浮腫,時作瘟癘。

半夏(湯洗),棗子,五味子,枳實(麩炒),茯苓,訶子(炮去核),乾薑(炮),橘皮,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自大寒至春分,加鼠黏子一分;自春分至小滿,加麥門冬去心、山藥各一分;自小滿至大暑,加紫菀一分;自大暑至秋分,加澤瀉、山梔仁各一分;自秋分直至大寒,並依正方。

白話文:

【敷和湯】

這帖藥適用於特定年份,當年氣候特徵為春季風氣過盛,夏季火氣偏旺,導致人體內有熱感,但又會出現右側脅下寒冷,耳朵嗡嗡作響,淚水無故流出,頭暈目眩,身體內外的乾燥與濕氣相互交纏,民眾容易患上黃疸、浮腫,以及季節性的傳染疾病。

藥材包括:半夏(需先用熱水清洗)、棗子、五味子、枳實(需用麩皮炒過)、茯苓、訶子(需炮製去籽)、乾薑(需炮製)、橘皮、甘草(需炙烤,以上各藥材用量皆為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散狀。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盞的水量煎煮至剩七分,過濾掉藥渣,在飯前服用。從大寒到春分期間,可額外加入鼠黏子一分;從春分到小滿期間,可額外加入麥門冬(需去心)和山藥各一分;從小滿到大暑期間,可額外加入紫菀一分;從大暑到秋分期間,可額外加入澤瀉和山梔仁各一分;從秋分到大寒期間,則按照基本配方服用即可。